为人民服务[快穿] 第27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中农大就在1970年迁往了陕西, 还曾经改名为延安大学。
  因为办学条件太差, 连基本的电力也没办法保证,别说正常上课了, 教职工的生活也保障不了。当地疾病肆虐,加上营养不良, 大批教职工得了克山病, 孩子生了大骨节病。
  人适应不了,动物也水土不服。从北京千里迢迢运过去的种禽种畜大批死亡。老教授看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就这么没了, 头发花白的人直接当着学生的面嚎啕大哭。还有人在烧荒时,不幸遭遇火灾罹难。
  实在无法忍受的教职工开始携老携幼, 想方设法投奔在北京的亲友。一时间, 整个学校直接陷入瘫痪, 眼看就要散了。
  后来在□□的主持下, 农大又搬去河北, 改名为华北农业大学。直到两年前,这片旧校址还驻扎着国防科委的部队,后来好不容易经过协调,总算把学校又要了回来。
  当然,这个要的过程也相当艰难,双方光桌子就不知道拍坏了多少张。还是□□发话,部队才捏着鼻子勉为其难同意把校区退给农大。
  之所以如此别扭,是因为他们也没地方呆着。北京城到处都缺房子,各家机构都在想方设法找办公场所。
  公家单位都如此,何况等着公家分房子的私人呢。
  所以他们想在北京城落脚,有个自己的窝,真的得碰运气。
  陈立恒看着面前的农大,追上前跟田蓝开玩笑:“幸亏咱们是1980年才参加的高考,如果是第一届考生,估计就没办法在同一所城市里上大学了。”
  田蓝也心有余悸,因为她这人特别讨厌搬家。每次搬家,她总要丢点东西,感觉很不舒服。
  她看着校园里昏黄的灯火,轻轻叹了口气:“好歹还在。”
  不管经历了怎样的沧桑,遭遇了怎般的磨难,只要还在,就有发展的希望。
  “走吧。”陈立恒拎着大行李走在前面,“咱们去碰碰运气,要是不行,学校不还有招待所嘛。”
  好在他们运气不错。
  因为这个时代交通不便,全国各地进京的火车什么点都有,学校为了方便新生报到,大晚上的,新生报到处也有老师值班。
  看到有学生拿着录取通知书过来了,正在打毛线的老师立刻放下手上的毛活,接了学生递过去的资料,开始认认真真地核对身份。
  据说这两年出现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后来被戳穿了,闹得沸沸扬扬。现在大家都很谨慎,就怕把李鬼当成了李逵。
  老师仔细看完之后,才拿出一张表格让田蓝填写自己的信息。
  田蓝挺好奇1980年的大学学费的。
  她以前听说过很多版本,有的说不要钱,有的说要几十块钱,不过生活补贴可以抵消。但生活补贴具体什么时候发,又有不同的说法。听说还有人因为钱不到位不得不放弃上学的。
  到她这儿,老师没要她交学费,只让她掏了20块钱买铺盖。
  一床被子,一床褥子,两张床单,两副被套,外加枕头和枕套。
  摸着良心说,这个价钱当真实惠,而且还没要她的棉花票和布票。
  要知道赵家沟的大队会计娶媳妇的时候,光是铺盖就花了整整50块,还不含那些想方设法换来的票。
  陈立恒赶紧掏钱包。
  自从上回田蓝在火车上遭了扒手的道,她就有点心理阴影了,不敢在身上放大钞票。
  陈立恒就顺势接过了这活。他分析了,现在一般家庭都是女同志管钱,小偷看他们两口子坐火车,估计也会认为钱在田蓝身上,不会特地搜他的兜。
  也不知道是不是被他猜中了,还是他看上去凶神恶煞的,小偷不敢下手。反正这回他俩运气不错,没再被小偷成功光顾。
  不想老师的动作更快,已经数出了24块钱给她:“这是这个月的生活补助。以后这个钱,每个月班上会发。你收好了,不要掉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