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几年也是打打停停未曾停歇。
  人之百性,有贪生怕死之人,有安于平稳之人,有忍辱偷生之人,也有一腔奋勇之人。
  耿耀带高田勇,冯如松出宁安县,因所做随心倒也有不少人愿意追随于他。
  这几年耿耀一直把人数控制在百人,这人数说多不多,说少也凑合,倒也来去如风。
  一则是:耿耀安稳不闹事,朝廷无闲暇管他。
  二则是:耿耀不要军粮,不要军饷,黑齿来犯还会顺手帮个忙,这真是白捡的劳力。
  朝廷高兴,边军将领高兴。
  只是耿耀与他手下一百多人毕竟是人,是人就要吃饭,又都是二八汉子,要么操练要么上战场,再不济帮百姓收庄稼,那消耗量实在大,总要弄吃的。
  故而耿耀四处拉业务,安王,镇北王,边军,三处到处跑。
  我领一百人帮你战,你与我粮银,如何也?
  先锋,押运军粮,盯梢,入敌营放火......不挑,什么都干。
  开头业务不顺,但架不住耿耀前面几单半买半送,等名声显盛,水涨船高的收了利息。
  百军抵千军,三方舍不得放手,皆想纳之,多次拉拢和胁迫,只耿耀滑手似泥鳅,用三军之势互相压制,倒也混过了这几年。
  镇北王和安王还好些,卖命钱多少能收的回来,耿耀手下人最不爱干的就是朝廷的活,那欠银的纸都快一箩筐了,有时还要自己带干粮,连饭钱都拿不到。
  只不过耿耀顾忌百姓,让他们安稳度日是正事,赚钱是副业。
  一开始主打饿不死就行,后来发现......这活比当兵赚钱多了。
  那俩王是真有钱,特别是安王......
  不过都不是傻的,自是会算合不合算,此事多有幸苦,把脑袋绑在裤腰带上度日,几方算过之后找耿耀划算,自然舍得粮食银钱。
  现如今除去西北所丢二十城,其他外敌大约半年可解,此时三方同揽之,已是可择一方而待之的时机。
  自古世俗里朝廷是正理,镇北王和安王若是不造反,耿耀得罪了朝廷无好下场。
  若是两人造反,耿耀无论选谁都是一同造反的乱臣贼子。
  不过......这二王皆有野心,竖旗反之不过早晚的事。
  但就如开张做买卖,有人热闹哄抢才好抬价,毕竟镇北王和安王的反意天下皆知,若再添一员猛将,日后朝廷真的是哭都哭不出。
  耿耀原是未想拿权势,可当他在三者间游走时,已是没了回头路,无法抽身回宁安县当杀猪郎。
  再加上朝廷现无可用之人,耿耀这几年战绩确实不菲,又以雷霆手段用刘胜立威。
  招揽耿耀的官员已经明说了,现如今的总兵就是过渡,面圣后自然会另有前途。
  毕竟,兵权这东西,皇上不见见人也不敢放太多不是。
  第61章
  耿耀得总兵一职, 最高兴乃是欠钱之人,一个个大老粗平日连软话都不会说,各个提笔给上官上书, 让他找耿耀谈谈, 能不能把帐清了。
  以前那是生意,现在都在一个阵营, 怎还好意思收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