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2 / 4)
“可不是嘛,你离开没几天,豆芽便传遍镇上,我也是听隔壁嫂子说提起,跟着她去抢过一次,后来还有绿豆芽,不过我去晚了没有买到。”
“上回那小老板还带来了番薯藤,你估计没听过,别说你,我之前都没听过,我好不容易买到了一把,不巧被我和兰儿吃了,只有过几日早些去了。”
妻子平时是个话不多的,没想到提起豆芽就跟变了个人似的,“到时候你和我一起,咱们早些去,不然又要教人抢去,我听说其他镇的来咱们镇了,以后传开了,估计连县城里的人都要跑来。”
周信差看着妻子手中的黄豆芽,并未当一回事,然而直到黄豆芽吃进嘴里,他才意识到妻子口中所言名副其实。
以前吃的味如爵蜡,如这般脆嫩多汁的菜,已有几年未尝过。
周信差不自觉加快进食速度。
妻子见了言笑晏晏。
南水村,余南叶每天都会去稻谷场给黄豆洒水,天气越发炎热,每日需浇水两次。
上午一次,傍晚一次。
担心太阳太大,黄豆迟迟发不了芽,余南叶跟村长提议在棚上罩一层黑布,张村长一口同意,很快召集参与的村民商讨。
大伙决定凑黑布,缝成适合大小,每家每户基本都有剩下的黑布,毕竟村里人的短打多数以黑色为主,耐脏。
此时正好用。
妇人们心灵手巧,当天夜里大伙儿点灯聚在一起缝制,此等盛况,余南叶还去瞧过,这才猛地想起最近太忙,竟忘记绣了一半的荷包。
好在他们明日不用去镇上,只要将土豆卖给村里人。
找个机会趁着阿景不在家,再绣荷包。
他跟陆柘景说完心里想法,陆柘景听后算了算日子,那人应该送了信回来,便说:“明日咱们在村里卖土豆,后/日我得去趟镇上。”
余南叶没问阿景去镇上做什么,估计是买笔墨纸砚,或是别的。
阿景去镇上,他就在家绣荷包,等阿景回来荷包也该缝好了,他再送给阿景。
也不知道阿景喜不喜欢这个颜色,还有上面绣的莲花。
绣的莲花虽然简单,但这却是他为数不多会绣的图案了,再复杂的只能找人绣了。
他这么想着,就想到芸娘的绣工很好,等芸娘生下孩子后,他再去请教。
两人将院子里的土豆挖了出来,余南叶取出要吃的,其他的都装背篓里,和阿景一人背个篓子去了张村长家。
余南叶逐渐习惯有事找村长。
两人来到张村长家道明来意,张村长看着背篓里比拳头还大的土豆,热泪盈眶。
他已经有好几年没见到这般硕大的土豆了。
当即买了一斤。
余南叶没想收银钱,但拗不过村长只能收下。
此时,村长家门外聚拢了不少人。
他们瞧见了余南叶和陆柘景背着背篓上村长家。
有眼尖的发现背篓里,都是拳头大的土豆。 ↑返回顶部↑
“上回那小老板还带来了番薯藤,你估计没听过,别说你,我之前都没听过,我好不容易买到了一把,不巧被我和兰儿吃了,只有过几日早些去了。”
妻子平时是个话不多的,没想到提起豆芽就跟变了个人似的,“到时候你和我一起,咱们早些去,不然又要教人抢去,我听说其他镇的来咱们镇了,以后传开了,估计连县城里的人都要跑来。”
周信差看着妻子手中的黄豆芽,并未当一回事,然而直到黄豆芽吃进嘴里,他才意识到妻子口中所言名副其实。
以前吃的味如爵蜡,如这般脆嫩多汁的菜,已有几年未尝过。
周信差不自觉加快进食速度。
妻子见了言笑晏晏。
南水村,余南叶每天都会去稻谷场给黄豆洒水,天气越发炎热,每日需浇水两次。
上午一次,傍晚一次。
担心太阳太大,黄豆迟迟发不了芽,余南叶跟村长提议在棚上罩一层黑布,张村长一口同意,很快召集参与的村民商讨。
大伙决定凑黑布,缝成适合大小,每家每户基本都有剩下的黑布,毕竟村里人的短打多数以黑色为主,耐脏。
此时正好用。
妇人们心灵手巧,当天夜里大伙儿点灯聚在一起缝制,此等盛况,余南叶还去瞧过,这才猛地想起最近太忙,竟忘记绣了一半的荷包。
好在他们明日不用去镇上,只要将土豆卖给村里人。
找个机会趁着阿景不在家,再绣荷包。
他跟陆柘景说完心里想法,陆柘景听后算了算日子,那人应该送了信回来,便说:“明日咱们在村里卖土豆,后/日我得去趟镇上。”
余南叶没问阿景去镇上做什么,估计是买笔墨纸砚,或是别的。
阿景去镇上,他就在家绣荷包,等阿景回来荷包也该缝好了,他再送给阿景。
也不知道阿景喜不喜欢这个颜色,还有上面绣的莲花。
绣的莲花虽然简单,但这却是他为数不多会绣的图案了,再复杂的只能找人绣了。
他这么想着,就想到芸娘的绣工很好,等芸娘生下孩子后,他再去请教。
两人将院子里的土豆挖了出来,余南叶取出要吃的,其他的都装背篓里,和阿景一人背个篓子去了张村长家。
余南叶逐渐习惯有事找村长。
两人来到张村长家道明来意,张村长看着背篓里比拳头还大的土豆,热泪盈眶。
他已经有好几年没见到这般硕大的土豆了。
当即买了一斤。
余南叶没想收银钱,但拗不过村长只能收下。
此时,村长家门外聚拢了不少人。
他们瞧见了余南叶和陆柘景背着背篓上村长家。
有眼尖的发现背篓里,都是拳头大的土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