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多年来,秦国官吏遵循的是“言之有物,行之有道”,他们循规蹈矩,从不敢离开王宫后,在大庭广众之下妄议朝政、非议君王。
  但前几年,朝廷为安抚齐地人心,征召了七十二名齐儒来咸阳当博士。
  他们整天守着儒家那套繁文缛节,动不动就劝谏,谏言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陛下今日冠服不正,为君不端”“陛下今日又抱太子,无君父之威”.....
  而远在临淄的那些齐儒,更是口无遮拦,但凡听到咸阳发生点什么事,就动不动从儒家的角度发表一通诸如“秦王残杀燕国王族,乃不仁不义之举”的言论,在民众中带头给他秦君这泼污水!
  若非圣人降世,谁能一直忍耐下去?李斯方才这通话,可真说到他心坎上了。
  当然了,李斯今日使出这个“围魏救赵”之计,并不是临时拉人出来陷害的,那帮齐儒本就太过分。
  他深知,若再放任对方肆无忌惮谈论朝政大事、公开诽谤君王的名声,必会大大降低陛下在民众心中的神威,如此一来,朝廷的威严也会骤减,到时,六国之地岂不是逆反之民遍地走?
  这番话,他原是打算明日早朝说的,所以也早就想好了对策。
  等李斯把他那番“臣以为,祸根在于六国故地的诸子百家之说,它们的存在,让秦国无法在六国统一舆论,朝廷应该派史官,把不是秦国的经书典籍全部烧毁,把天下敢私藏《诗》《书》史书的全部处死,把借古非今诽谤朝廷的满门抄斩,只留下对世人有用的医术、占卜书和种植稼穑的书籍”说完后。(1)
  韩非终于忍无可忍,开口与他辩论起来。
  这下轮到李世民头疼了。
  史书上的焚书事件,怎么莫名其妙以这种方式开了个头?
  他抬头看向了父亲。
  秦始皇正襟危坐,面色淡定,显然不打算插手韩非和李斯的争论。
  但他知道,父亲一定是赞同李斯的。
  秦始皇的目光立刻投来,
  “你又想说什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