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3 / 4)
两人没戳破窗户纸之前,她一直叫的都是谢郎,当时也不觉得这个称呼有什么不对。
只是后来“东窗事发”后,她再也开不了这个口,正巧那个时候他任职御前太尉,在外面姜窈就叫起了大人。
但现在信里再叫大人是不是有些见外了?
不管了。
姜窈定了定神,继续写道:
“姜明和因私盐案入大理寺狱,柳氏今日登门求助,略作提点,想必不日便有分晓。”
谢余年何等聪明,自然明白这“提点”是何意。
写到此处,她突然听到窗外传来一阵脚步声,连忙将信纸翻面。
待辨认出是春兰的脚步声后,才松了口气,又觉得自己这般作态实在好笑。
她重新提笔,在信末添了一句:
“我今日无事,在院中酿了茶梅酒。”
“小姐,炉子取来了。”春兰捧着铜网炉子进来,见姜窈在写东西,忙放轻了脚步。
姜窈将信笺折好,用火漆封上,“叫门房送去谢府。”
支好炉子,姜窈将方才选好的花瓣一片片铺在铜网上,叫花瓣上的水汽蒸发。
屋内渐渐弥漫开一种清冽的茶梅香。
“小姐,这茶梅酒酿成了是什么滋味呀?”春兰送完信回来,蹲在一旁,托着腮,好奇地看着。
“我也没喝过,应该不会难喝吧?”姜窈也有些不确定,翻看着手里的册子。
这册子是前两日她叫小厮去外面书斋买的。
“上面说,好的茶梅酒该有三重滋味,初入口是梅子的清酸,再品有茶叶的微苦,最后喉间要留下一丝蜜糖般的回甘。”
姜窈说着,拿过旁边的白瓷碟,倒出几粒深红色的小果子。
“这是什么?”春兰一脸好奇。
“山茱萸,”姜窈解释道,“上面说,山茱萸能调和百药,增香提味。”
茶梅性凉,山茱萸能中和寒气,让酒性更温和。
“差不多了,”姜窈将烤好的花瓣收进白瓷罐中,“添上酒曲,放到开春就能喝了。”
她抬眸,望向窗外已经渐渐小下去的雪。
春天,听着就很有生机。
......
谢余年在刑部待了整夜,一晚上都没怎么休息。
回府时天已微亮,他合衣躺在了榻上,连靴子都没来得及脱,便闭上了眼。
还没睡多久,就听见外面元正跟七尹小声说话的动静。 ↑返回顶部↑
只是后来“东窗事发”后,她再也开不了这个口,正巧那个时候他任职御前太尉,在外面姜窈就叫起了大人。
但现在信里再叫大人是不是有些见外了?
不管了。
姜窈定了定神,继续写道:
“姜明和因私盐案入大理寺狱,柳氏今日登门求助,略作提点,想必不日便有分晓。”
谢余年何等聪明,自然明白这“提点”是何意。
写到此处,她突然听到窗外传来一阵脚步声,连忙将信纸翻面。
待辨认出是春兰的脚步声后,才松了口气,又觉得自己这般作态实在好笑。
她重新提笔,在信末添了一句:
“我今日无事,在院中酿了茶梅酒。”
“小姐,炉子取来了。”春兰捧着铜网炉子进来,见姜窈在写东西,忙放轻了脚步。
姜窈将信笺折好,用火漆封上,“叫门房送去谢府。”
支好炉子,姜窈将方才选好的花瓣一片片铺在铜网上,叫花瓣上的水汽蒸发。
屋内渐渐弥漫开一种清冽的茶梅香。
“小姐,这茶梅酒酿成了是什么滋味呀?”春兰送完信回来,蹲在一旁,托着腮,好奇地看着。
“我也没喝过,应该不会难喝吧?”姜窈也有些不确定,翻看着手里的册子。
这册子是前两日她叫小厮去外面书斋买的。
“上面说,好的茶梅酒该有三重滋味,初入口是梅子的清酸,再品有茶叶的微苦,最后喉间要留下一丝蜜糖般的回甘。”
姜窈说着,拿过旁边的白瓷碟,倒出几粒深红色的小果子。
“这是什么?”春兰一脸好奇。
“山茱萸,”姜窈解释道,“上面说,山茱萸能调和百药,增香提味。”
茶梅性凉,山茱萸能中和寒气,让酒性更温和。
“差不多了,”姜窈将烤好的花瓣收进白瓷罐中,“添上酒曲,放到开春就能喝了。”
她抬眸,望向窗外已经渐渐小下去的雪。
春天,听着就很有生机。
......
谢余年在刑部待了整夜,一晚上都没怎么休息。
回府时天已微亮,他合衣躺在了榻上,连靴子都没来得及脱,便闭上了眼。
还没睡多久,就听见外面元正跟七尹小声说话的动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