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霍承光翻三本书:“一片空白?”
  什么圈划和笔记都没。
  “还要做笔记?”陆溢阳哀叹:“一面写一面看,我更看不进去了。”
  霍承光抱臂注视他,思考三秒:“我们调整一下,改看电子书。”
  平板上下载读书和笔记软件,开双屏:“你从小不看纸质书,或许电子版更看得进去。你一面看,一面在旁边的笔记本里记点东西。”
  回到电子世界,陆溢阳感觉好多了:“记什么呢?”
  “一句你觉得有道理的话,一个你觉得有意思的情节,看的时候引发出来的联想,所有这些都记下来。”
  陆溢阳为难:“可我看书就是很慢,我能不能一天盯着一本看,不要三本都看啊?”
  “别跟我提要求。”霍承光说一不二:“照着要求做。”
  陆溢阳只好强打精神,第三天被问起感想时,觉得还记了挺多东西,有点献宝的意思,平板往霍承光面前一推,让他过目。
  霍承光眼皮都没抬,直接推回去:“我要听你说。”
  陆溢阳想挠头:“太细碎,不知道怎么说。”
  “说不出来的东西就不属于你。”霍承光说:“将来你做完开发文档,老板要你汇报,你还把文档扔给老板让他自己看?你敢扔,老板就让你直接走人。”
  道理谁不懂?陆溢阳垂头,只好看着笔记干巴巴念:“批评是无用的,它激起抵抗……”
  霍承光把他手里平板抽走:“自己说,凭印象说。”
  陆溢阳张着口,看看被按灭的平板,又看看霍承光:“给我五分钟。”
  十一月了,阳台上冷,玻璃缸已经从阳台附近搬走,放到书架边新添的柜子上。
  陆溢阳去玻璃缸前站着,等霍承光回完两封工作邮件才回来,没坐,站在大桌前,双手往海星星牛奶绒的睡衣口袋一插,开始说。
  “在激励人这件事情上,批评没有用,反而会让人心里有恨。应该用奖励。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可是不要以为人人都能做到,就算是很多大人物,在执着心里的主张时都经常忘记这一点,总是选择用严厉的批评方式去面对他们的敌人。”
  “还有,我们以为这世上很多人做了坏事会忏悔,事实上作恶者总是喜欢去怪罪别人,就是不悔过自己。所以想要真正改变别人是非常困难的。对坏人我们去指责,对做错事的人我们去批评,是不会让他们真心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把态度放平和一些,为别人设身处地思考一下,有时候就是一种对别人的奖励。“
  “还有……”陆溢阳回忆着第二本书:“这个世界上真正的聪明人,每天都会读书。要去多学一些重要的学科理论,碰到问题的时候,不要只用一种理论去解释,要全部都用上思考一遍,这就是多元思维模型。因为拥有这种思维模型,查理芒格和巴菲特非常善于破坏他们自己最爱的观念,如果哪一年他们没有推翻几个自己的观念,那一年就白过了。”
  说到这里停下来,垂视桌面,像在纠结一个点,不知怎么组织语言。
  “很好。”霍承光鼓励:“第三本?”
  “第三本,我就看到那个谁,思特里……?”
  “思特里克兰德。”
  “对,思特里克兰德。”陆溢阳说:“抛弃家庭,离开伦敦,和一个女人去了巴黎,他骗他太太说自己在俱乐部玩桥牌,其实他在夜校学画画,他不想再装成人们眼中的金融天才,他有自己的追求。”
  至此,陆溢阳双手合十,弯腰敬了一下,示意说完。
  霍承光笑着将手中笔在桌上点点,像回礼:“不是说得很好嘛。”
  陆溢阳放松下来,挺乐呵:“我记下来的,可比说出来的多多了。”
  霍承光温和地提一个问题:“你说的多元思维模型,能不能举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