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2 / 3)
宫里的那几个贵人、宝林,也该有孕了,不知道皇帝的身子,还能让她们受孕吗?好在,还有一二年的时间,不必过于着急。
繁星隐没,晨光熹微。
黛玉于山丘之上,引紫霞入体,锻炼神魂。这两年,她在道观修炼,不炼体,只炼神魂,这副皮囊,在羽化的时候就会化为随着灵力灰烬,滋养天地,偿还此界因果。
“凡帝王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紫霞中木气萦绕,天下大兴,善也。”每日里吸收紫霞,黛玉心有所感,天下大兴,是吉兆,忍不住露出一丝笑容。“天时更迭必影响地利,天时地利人和,占了其二,只差人和。”
朝阳升起,紫霞消散,黛玉缓步下了山丘。
瞧见山腰上,一个小姑娘提着篮筐,一边采着野花,一边哼着不成调的歌儿。
“宝珠。”
“阿娘!”宝珠瞧见黛玉下山了,欢喜的跑过去,将一篮子野花,递给黛玉:“阿娘,快瞧,这些花好看吗?”
“好看。”黛玉道。
“编成花篮会不会更好看?”宝珠道。
“肯定会更好看。”黛玉肯定道。
“那我编好后,送给猊姐姐。恭夫人又病了,猊姐姐担心得吃不下饭,希望这花篮,能让猊姐姐开心一些。”宝珠笑了起来,露出一口整齐的贝齿,一年多的时间,她的牙已经换完了,身高也高了些。
黛玉摸摸她的脑袋,欣慰道:“咱们宝珠,是个善良的好姑娘。”
宝珠道:“是因为宝珠的阿娘也是个好阿娘,才能教出宝珠这样的好姑娘。”
黛玉刮刮她的鼻子,嗔怪道:“怎么还自己夸自己的?不知羞。”
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养歪了,谦逊二字,跟这丫头是半点不沾边。黛玉也曾想过,要不要给宝珠找个教养嬷嬷,教导规矩,但瞧着宝珠那灿烂的笑容,黛玉又犹豫了。
这样伶俐活泼的小丫头,教得循规蹈矩的,有违她的天性,自己何其忍心?
黛玉也体会到了养孩子的为难之处,百样人,百样的性子,为何一定要将姑娘,教养成一个模样?
但是,现如今不教导,日后宝珠出嫁了,会不会因为规矩的原因,遭到夫家的鄙夷、嫌弃呢?
宝珠拉着黛玉的手,跟阿娘一起走下山腰,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她确实是个活泼小姑娘。
黛玉将自己的烦忧写在信上,经由海商,送到宝钗的手中,希望经验更多的宝钗能给自己提提建议。
宝钗的回信是:作为家主,与男儿教养无异。
宝钗膝下有一子一女,姐儿跟宝钗姓薛,小名玉姐儿,日后是要继承薛家家业的。宝钗对玉姐儿的教养,与儿子墨哥儿一样,她不教女儿针线女红,教女儿读书习字,教女儿如何经商,如何看账,如何谋划。
宝钗清楚,作为薛家的家主,玉姐儿不像自己,自己还有个有权有势的舅舅,可以为自己撑腰,可以为自己挡住一些风雨。但玉姐儿没有,她只能靠自己,至于她的兄弟,也许不是她的助力,而是与她争权的“敌人”。
宝钗看得明白,玉姐儿与墨哥儿,都是自己的儿子,但一个姓薛,一个姓柳,日后墨哥儿如果走不上仕途,会不会与玉姐儿争夺家产?肯定是会的。财帛动人心,宝钗从不低估人性的恶。
所以,宝钗不指望他们姐弟和睦,相互扶持,只教导他们,让他们学会更多的东西,希望玉姐儿能守住家业,希望墨哥儿能拼搏出一番事业。
这对墨哥儿来说,是否有所不公?
肯定是有的。
但宝钗知道,世上没有双全的法子,不早做出选择,日后只会出现更大的矛盾,倒不如早些狠下心,将这些跟两个孩子掰扯清楚。
黛玉得了宝钗的回信,也不再拘泥于寻常女儿的教养,她让宝珠学文,让宝珠学习君子六艺。 ↑返回顶部↑
繁星隐没,晨光熹微。
黛玉于山丘之上,引紫霞入体,锻炼神魂。这两年,她在道观修炼,不炼体,只炼神魂,这副皮囊,在羽化的时候就会化为随着灵力灰烬,滋养天地,偿还此界因果。
“凡帝王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紫霞中木气萦绕,天下大兴,善也。”每日里吸收紫霞,黛玉心有所感,天下大兴,是吉兆,忍不住露出一丝笑容。“天时更迭必影响地利,天时地利人和,占了其二,只差人和。”
朝阳升起,紫霞消散,黛玉缓步下了山丘。
瞧见山腰上,一个小姑娘提着篮筐,一边采着野花,一边哼着不成调的歌儿。
“宝珠。”
“阿娘!”宝珠瞧见黛玉下山了,欢喜的跑过去,将一篮子野花,递给黛玉:“阿娘,快瞧,这些花好看吗?”
“好看。”黛玉道。
“编成花篮会不会更好看?”宝珠道。
“肯定会更好看。”黛玉肯定道。
“那我编好后,送给猊姐姐。恭夫人又病了,猊姐姐担心得吃不下饭,希望这花篮,能让猊姐姐开心一些。”宝珠笑了起来,露出一口整齐的贝齿,一年多的时间,她的牙已经换完了,身高也高了些。
黛玉摸摸她的脑袋,欣慰道:“咱们宝珠,是个善良的好姑娘。”
宝珠道:“是因为宝珠的阿娘也是个好阿娘,才能教出宝珠这样的好姑娘。”
黛玉刮刮她的鼻子,嗔怪道:“怎么还自己夸自己的?不知羞。”
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养歪了,谦逊二字,跟这丫头是半点不沾边。黛玉也曾想过,要不要给宝珠找个教养嬷嬷,教导规矩,但瞧着宝珠那灿烂的笑容,黛玉又犹豫了。
这样伶俐活泼的小丫头,教得循规蹈矩的,有违她的天性,自己何其忍心?
黛玉也体会到了养孩子的为难之处,百样人,百样的性子,为何一定要将姑娘,教养成一个模样?
但是,现如今不教导,日后宝珠出嫁了,会不会因为规矩的原因,遭到夫家的鄙夷、嫌弃呢?
宝珠拉着黛玉的手,跟阿娘一起走下山腰,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她确实是个活泼小姑娘。
黛玉将自己的烦忧写在信上,经由海商,送到宝钗的手中,希望经验更多的宝钗能给自己提提建议。
宝钗的回信是:作为家主,与男儿教养无异。
宝钗膝下有一子一女,姐儿跟宝钗姓薛,小名玉姐儿,日后是要继承薛家家业的。宝钗对玉姐儿的教养,与儿子墨哥儿一样,她不教女儿针线女红,教女儿读书习字,教女儿如何经商,如何看账,如何谋划。
宝钗清楚,作为薛家的家主,玉姐儿不像自己,自己还有个有权有势的舅舅,可以为自己撑腰,可以为自己挡住一些风雨。但玉姐儿没有,她只能靠自己,至于她的兄弟,也许不是她的助力,而是与她争权的“敌人”。
宝钗看得明白,玉姐儿与墨哥儿,都是自己的儿子,但一个姓薛,一个姓柳,日后墨哥儿如果走不上仕途,会不会与玉姐儿争夺家产?肯定是会的。财帛动人心,宝钗从不低估人性的恶。
所以,宝钗不指望他们姐弟和睦,相互扶持,只教导他们,让他们学会更多的东西,希望玉姐儿能守住家业,希望墨哥儿能拼搏出一番事业。
这对墨哥儿来说,是否有所不公?
肯定是有的。
但宝钗知道,世上没有双全的法子,不早做出选择,日后只会出现更大的矛盾,倒不如早些狠下心,将这些跟两个孩子掰扯清楚。
黛玉得了宝钗的回信,也不再拘泥于寻常女儿的教养,她让宝珠学文,让宝珠学习君子六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