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1 / 3)
此病一爆发,不管是会稽当地的医者,还是孙策带去的随军医者,都颇有些束手无策。
当刘昀接到求助信的时候,距离此次蛊胀病的爆发已经过去了好多天。
刘昀仔细阅读了信中有关蛊胀病的症状,再询问华佗,总算明白会稽郡这次爆发的蛊胀病是个什么病征。
从广义上说,蛊胀病指的是腹部鼓胀的病症,多为肝脾功能失常,出现腹水。病因有肝病、情志病、寄生虫等。
而出现规模性、流行性的爆发,基本上可以断定为“蛊虫”作乱——即血吸虫这一类寄生虫。
会稽这一回的规模性蛊胀病,实则为寄生虫感染。
在除虫手段匮乏的古代,寄生虫也是排在前列的杀手之一。
曾经让人闻之变色的疟疾,就是寄生虫一种。
刘昀连忙询问信使:“会稽当地的民众与孙将军带去的军队是否有吃过生食,饮过生水?”
信使回答:“孙将军牢记世子的嘱托,吩咐军士'煮沸'山泉再作饮用,从未懈怠。私底下是否有人违背命令,小的不知……至于会稽的民众,他们多食用江鱼、海贝,也时常生饮江河之水。”
刘昀知道古代普通民众并没有将水煮沸再饮用的习惯,大多是取用较为清澈的河水与井水,直接喝,或者温一温再喝。
而这“温一温”,并不是像现代那样,把白开水放在炉子上煮热,而是字面意义上的意思——把生水加热到令人觉得微热的温度,再作饮用。
也就是说,他们所喝的温水,其实也还是生水,只不过是三四十度左右的温水。
寄生森*晚*整*理虫三大传染途径——饮用被寄生虫污染的生水,吃长有寄生虫的生食,皮肤感染或是虫咬感染。
是以,为了减少寄生虫的隐患,刘昀多次向身边的人强调“饮水一定要煮沸”,“尽量不要在陌生的水域游泳”。
以孙策的性子,到了会稽郡后,他一定不会忘记刘昀的话,势必会向民众科普“饮水煮沸”的好处。
只是科普是一回事,有多少人信,有多少人会依言遵守,那就不好说了。
刘昀沉默片刻,想到信中的记载,略微皱眉。
若单只会稽郡的人不听孙策的提醒,这倒罢了,怎么孙策带去的军队中也有这么多人感染了蛊胀病?
刘昀隐约察觉到这件事的蹊跷,再一询问,这才知道会稽郡前段时间发了涝灾,孙策的军队都下水救人去了。
得知这个消息,刘昀心中一震。
众所周知,洪灾不但会污染水源,灾后还容易爆发疫病,恶劣的环境还会导致寄生虫等病原体孳生。
而极有可能藏在被污染的水中,诸如“血吸虫”这一类寄生虫,更是会伺机繁衍,并通过皮肤钻进人的体内。
孙策带去的医者们做好了防止疫病的准备,却没有拦住伺机作乱的寄生虫。
刘昀当即翻开伴随自己多年的图书馆app ,在笔记中快速寻找应对寄生虫的办法。
中国古代应对疟疾等寄生虫的方子繁多,大多数都有一定的疗效,需要辩证出方。
在现代,抗寄生虫的药种类繁多,但以目前的科技水平,绝大多数的药都很难研制出来。其中可行性较高的,就是青蒿素。
青蒿素主要是治疗疟疾的药物,从植物“青蒿”(又名黄花蒿)中提取,但对其他寄生虫——例如血吸虫——也有较好的功效。
东晋时期,葛洪就提出了“青蒿方”,它与中药常山一样,都是“截疟疾”的药物。
水煎法的青蒿,其中所蕴含的青蒿素的纯度较低,而且也浪费残渣中的药性。如果能找到一种办法,既可以提高青蒿素的浓度,又符合当下陈国的科技,不会浪费过多的时间与资源…… ↑返回顶部↑
当刘昀接到求助信的时候,距离此次蛊胀病的爆发已经过去了好多天。
刘昀仔细阅读了信中有关蛊胀病的症状,再询问华佗,总算明白会稽郡这次爆发的蛊胀病是个什么病征。
从广义上说,蛊胀病指的是腹部鼓胀的病症,多为肝脾功能失常,出现腹水。病因有肝病、情志病、寄生虫等。
而出现规模性、流行性的爆发,基本上可以断定为“蛊虫”作乱——即血吸虫这一类寄生虫。
会稽这一回的规模性蛊胀病,实则为寄生虫感染。
在除虫手段匮乏的古代,寄生虫也是排在前列的杀手之一。
曾经让人闻之变色的疟疾,就是寄生虫一种。
刘昀连忙询问信使:“会稽当地的民众与孙将军带去的军队是否有吃过生食,饮过生水?”
信使回答:“孙将军牢记世子的嘱托,吩咐军士'煮沸'山泉再作饮用,从未懈怠。私底下是否有人违背命令,小的不知……至于会稽的民众,他们多食用江鱼、海贝,也时常生饮江河之水。”
刘昀知道古代普通民众并没有将水煮沸再饮用的习惯,大多是取用较为清澈的河水与井水,直接喝,或者温一温再喝。
而这“温一温”,并不是像现代那样,把白开水放在炉子上煮热,而是字面意义上的意思——把生水加热到令人觉得微热的温度,再作饮用。
也就是说,他们所喝的温水,其实也还是生水,只不过是三四十度左右的温水。
寄生森*晚*整*理虫三大传染途径——饮用被寄生虫污染的生水,吃长有寄生虫的生食,皮肤感染或是虫咬感染。
是以,为了减少寄生虫的隐患,刘昀多次向身边的人强调“饮水一定要煮沸”,“尽量不要在陌生的水域游泳”。
以孙策的性子,到了会稽郡后,他一定不会忘记刘昀的话,势必会向民众科普“饮水煮沸”的好处。
只是科普是一回事,有多少人信,有多少人会依言遵守,那就不好说了。
刘昀沉默片刻,想到信中的记载,略微皱眉。
若单只会稽郡的人不听孙策的提醒,这倒罢了,怎么孙策带去的军队中也有这么多人感染了蛊胀病?
刘昀隐约察觉到这件事的蹊跷,再一询问,这才知道会稽郡前段时间发了涝灾,孙策的军队都下水救人去了。
得知这个消息,刘昀心中一震。
众所周知,洪灾不但会污染水源,灾后还容易爆发疫病,恶劣的环境还会导致寄生虫等病原体孳生。
而极有可能藏在被污染的水中,诸如“血吸虫”这一类寄生虫,更是会伺机繁衍,并通过皮肤钻进人的体内。
孙策带去的医者们做好了防止疫病的准备,却没有拦住伺机作乱的寄生虫。
刘昀当即翻开伴随自己多年的图书馆app ,在笔记中快速寻找应对寄生虫的办法。
中国古代应对疟疾等寄生虫的方子繁多,大多数都有一定的疗效,需要辩证出方。
在现代,抗寄生虫的药种类繁多,但以目前的科技水平,绝大多数的药都很难研制出来。其中可行性较高的,就是青蒿素。
青蒿素主要是治疗疟疾的药物,从植物“青蒿”(又名黄花蒿)中提取,但对其他寄生虫——例如血吸虫——也有较好的功效。
东晋时期,葛洪就提出了“青蒿方”,它与中药常山一样,都是“截疟疾”的药物。
水煎法的青蒿,其中所蕴含的青蒿素的纯度较低,而且也浪费残渣中的药性。如果能找到一种办法,既可以提高青蒿素的浓度,又符合当下陈国的科技,不会浪费过多的时间与资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