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张超与刘繇的领地,一个在下邳的东部,一个在下邳的南部,和下邳紧密接壤。他们两个一联合,陈宫不信身在下邳的陈国官员会无动于衷。
  陈宫已经脑补了他们心慌无比,急着找吕布结盟的画面,对于这一次行动的结果可谓是十拿九稳。
  陈宫等啊等,从刘繇派出援军开始,一直等到援军兵临响水,令人不安的是,陈国那边始终没有传来任何动静。
  陈宫不是蠢人,已经意识到有什么脱离了他的掌控。可不管他怎么想,缺失的信息都无法在短时间内补缺。陈宫始终无法明白,陈国为什么没有如想象中那般急切地回应结盟,反而闷声不吭,不予以任何回应。
  即便心存疑虑,不肯出兵,总该把粮草补到位了才是。
  陈宫百思不得其解,只得自我劝慰,暗道使者也许是在路上耽搁了。便又写了封急信,派了个新的使者,送往彭城。
  结果,仍然石沉大海。
  擅长游说的使者和请求结盟的信件,仿佛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复返。
  陈宫终于意识到了不对。然而此刻,刘繇的军队兵临城下,他已无暇顾及“一声不吭”的陈国,更别提谴责对方。
  凭白无故失了两个言官的陈宫只得咽下这个闷亏。他咬牙忍气,专心对付刘繇与张超,更改对敌的计策。
  正当吕布的军队陷入苦战,与刘繇、张超打得不可开交,琅琊国发来噩耗。
  ——曹操不知何时平定了青州,却一直隐而不发。直到吕布身陷苦战,他才突然发难,带兵偷袭吕布的大本营琅琊。
  这一回,吕布当真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之中。
  陈宫心急如焚,试图力挽狂澜,吕布却不愿再信他。
  初平六年,夏,吕布大败,携着部曲逃亡并州,投奔张扬。
  陈宫被曹操俘虏,生死不明。
  曹操虽然攻下了琅琊国,但他谨记上一回的教训,没有率军深入,更没有继续和刘繇、张超争抢。他将琅琊划入自己的地盘,就固守城池,同时给刘繇、张超送信,大意是“不管你们怎么抢,怎么争,都不关我的事。我只要琅琊国这一块地,剩下的东海郡、彭城国、下邳国,你们想怎么分就怎么分。”
  这一句话看似撇清关系,不欲与他们争斗,实则是祸水东引之计,暗搓搓地把陈国拖下水。
  毕竟吕布的地盘总共就只有两个郡国,曹操占了其中的一半,只留了一个东海郡给刘繇、张超两人分,他们肯定不会乐意。
  曹操这封信指出了重点:别光顾着盯着他手中的琅琊国,西边可是有个人不费吹灰之力地占了两个郡。而且比起身经百战,兵力强大的曹操军,初出茅庐靠着“运气”获得一小半徐州的陈国,才是那个软柿子。
  曹操此计用得极妙,不仅解决了自己这边的风险,还成功地搅浑水,等着坐收渔翁之利。
  只是他怎么也没想到,张超和刘繇还未开始联手攻打陈国,就先自己打了起来。
  初平六年秋,刘繇与张超翻脸,同盟决裂,双方发动堂邑之战,被吕布丢弃的东海郡竟成了无主之地。
  曹操心中大喜,正准备悄悄笑纳,却发现有人比他更快一步,先一步占了先机。
  谢源借助“资粮”一事,顺利安定彭城、下邳的民心,在暗地里揪出大量的隐户。
  不仅如此,东海郡的官员与民众也听闻了谢源的“招安”之举。他们一听说曹操重新占领了琅琊国,各个花容失色,当即给谢源写信,请他入主徐州,千万别让曹操进来。
  曹操不知自己因为屠城一事在徐州失了民心,致使谢源被东海郡的官员们主动迎入徐州。他只以为陈国先他一步,用巧计挑拨了张超与刘繇的关系,这才趁机拿下了东海郡。
  顿时,曹操心中警铃大作,对陈国升起一万分的警惕。
  他将陈国正式列入“需要警戒”的名单中。
  “吕布向陈国求盟,却不了了之,最终陈国竟占领了吕布弃下的东海郡。”程昱目光幽暗,语气沉沉,“稚虎尚可一敌,猛虎岂可敌乎?陈国不可留,宜早除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