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云这一支骑兵原是公孙瓒派来援助刘岱的,如今刘岱命丧黄泉,这一支骑兵按理应当回返幽州。然而前不久袁绍向全天下发布了一封檄文,痛斥公孙瓒杀害幽州刺史刘虞这一恶行,让这支曾经隶属幽州的骑兵心生强烈的动摇。
  若是皇帝还活着,就算这些骑兵为刘虞打抱不平,也不会真的对公孙瓒升起反抗之意。可如今皇帝已死,刘虞作为最有名望,治理州郡最有成效的宗室,由四世三公的袁绍拥护,是如今最有希望复兴汉室的诸侯。
  公孙瓒为了一己私利杀害刘虞,这不仅对他们幽州产生不利的影响,更暗藏谋逆之意。
  袁绍的檄文牢牢抓住这点,由名士陈琳代笔,极具煽动之意。
  “若无刘伯安取道,天下何时能定?”
  这些骑兵都被袁绍发出的檄文煽动,不愿再回公孙瓒的麾下,唯恐成为“助纣为虐”,“怀不轨之心”的贼子。
  作为一个机会主义者,刘昀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他当即让表兄陈群登门游说,并对袁绍提供的机会表示由衷的感谢。
  袁本初,多么善解人意,刘昀这边正考虑要怎么将赵云这一支队伍留下来,他就及时发布了一篇声讨公孙瓒的檄文。真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妙哉。
  此时的袁绍并不知道刘昀的想法,他只接到刘岱战死,黄琬入主兖州这个消息,别的一概不知。
  在写完檄文后,他成功煽动了幽州的民心,趁着这个机会,向公孙瓒宣战,一口气拿下两个郡城。
  公孙瓒气急,发信给徐州、并州,要与吕布、张扬二人结盟,对袁绍施压。
  与其他诸侯不同,公孙瓒此人喜欢结交三教九流,有孟尝之志。他结交的人中有一人擅长仿笔之法,公孙瓒当即让对方仿照袁绍的笔迹,向曹操写了一封借粮信,命令曹操立即送上万石粮草。
  曹操正陷于苦战,青州大本营险些不保,当他收到袁绍命令式的信,得知袁绍向自己索要大量粮草,不由狠狠皱眉。
  他现在是什么情况,难道袁绍不清楚吗?袁绍不出兵帮他也就算了,竟然在他危难关头,还向他索要这么多粮食?
  这种语气,真当他是予取予求的小弟了?
  曹操心里极为膈应,将袁绍痛骂了一顿。
  自从张邈意外身死,袁绍又眼馋拥立之功,恶意编排皇帝的身世,曹操便已对袁绍存有芥蒂。再遇上这事,他对袁绍彻底失望,撕了这封趾高气昂的信,在青州誓死一搏。
  无独有偶,刘昀这边恰好也有擅长仿造字迹的人。
  他依照自家诸侯王的金印,推演出沛王印的模样,让人仿书一封,送往琅琊。
  这是一封劝降信,劝吕布不要趁人之危险,趁着青州之变占取徐州。徐州是由曹操打下,自应由曹操管理,暗自取之,非君子之为。
  吕布收到信,被这封道貌岸然的劝降书气得够呛。
  他虽然因为急着安定琅琊、东海两个郡国,无暇理会这封莫名其妙的劝书,但心中已经记住沛王这一号人,将他列入厌恶的名单。
  所以,当沛王真的向吕布寄了一封书信,请求与吕布交好,守望相助的时候,吕布当即就将对方的信撕了个粉碎。
  “先是劝我'物归原主',如今又向我示好,怎么,莫非是认为我吕奉先身大无脑,由他摆布不成?”
  吕布的谋士陈宫示意他稍安勿躁:“此事有异,兴许是沛王改了主意……”
  “改主意?他沛王反复无常,难不成我还得笑脸相迎?”
  陈宫看了眼心情不豫的吕布,暗自嘀咕:论反复无常,可无人能比得上将军。
  他平素虽然刚硬,但他深知吕布的脾性,并没有将这句话说出口:“将军若有疑问,何不去信一封,仔细询问?”
  “有何可问?沛王虽为宗室,却连一郡都不能执掌。若要论血统,我们琅琊国亦有诸侯王,何必舍近求远,去迎合这个道貌岸然,满嘴仁义的沛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