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383节(3 / 3)
刘裕平静地说道:“一些公知和买办学者,确实是这样想的,但是当时最有名的几个团练首领,仍然是中国传统的士大夫地主,并不想在价值观上有彻底的改变,他们搞洋务运动,首先还是想要富国强兵,引入西方的技术和人才,尤其是武器,加上他们在平叛过程中建立起的,战斗力和作战意志强过八旗军户与绿营军队的新军,以西洋武器列装,就可以成为强大的军队,足以保家卫国,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北洋舰队。”
第5740章 西洋暂退东洋起
老祖的眉头一皱:“北洋舰队?听起来象是水师船队之类的东西吧,难道说,这是一支有着西洋列强的科技的战船队吗?”
刘裕点了点头:“是的,西洋列强打败中国,靠的就是坚船利炮,他们从海上而来,可以有装载数万军队的超大船队,而这些船队,每一条船可以载数百到上千人,还装备了很多威力强大的,类似我们这个时代的强力弩炮之类的东西,一船战舰,有两三百门之多,其一次齐射所造成的伤害,足可以轰平始兴这样的坚城的城墙。”
老祖咬了咬牙,摇头道:“有如此威力的战船,那怪不得清朝的军队无法抵挡,看起来,在你们后世这个时代里,或者说清朝这个时候,军事技术的进步,已经可以出现如此威力巨大的武器,即使是城墙,也无法阻止其攻击了,更不用说在野战中,这样的威力,足以摧毁成千上万的精锐军队呢,毕竟,再利害的血肉之躯,也无法和坚城的城墙相比。”
刘裕正色道:“是的,所以在战争失败之后,这些平定了叛乱的团练首领,朝廷的大臣们,痛定思痛,开始想要从西洋各国直接购买他们的战船,军舰,继而让中国的这些新兴的洋务军工厂,可以仿制甚至是发明出这些战船。”
“而彼时的西洋列强,也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他们互相之间也爆发了战争,为了争夺整个世上的殖民地的控制权,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俄罗斯这些列强大国,也各自在万里之外的西洋地界上打起了大规模的战争,对于东方,中国这里,他们无力再象当年那样出动大批的军队作战,而且经过了洋务运动和镇压反叛后的清军,其团练新军战斗力也胜过从前,甚至还一度打败过法兰西,俄罗斯这样的列强军队,虽然只是小规模,数千人级别的战斗,但也足以让这些列强刮目盯看了。”
“所以,列强中最强大的英国,向着清朝示好,愿意向他们出售一些最新的军舰,这些军舰比起几十年前,入侵中国的战船水师相比,性能更加出色,甚至是可以作为用钢铁打造的战船,也可以在水上行驶,这样的技术,即使是当时的西洋技工,也会觉得不可思议呢。”
老祖瞪大了眼睛,摸着自己的胡须:“铁甲战船,居然可以在水上行驶?这怎么可能呢?嗯,不对,好像即使是天师道的八艚巨舰,只要建立了足够空的水密舱,那带上两千多人,也可以行驶在海上,西洋的这种铁甲战船的技术,大概也是类似于此。呃,先不说这个,你继续说,刘裕,这些团练地主,洋务大臣们搞来了这些铁甲战船,那岂不是可以在东方无敌了,恢复以前的荣光了呢?”
刘裕摇了摇头,说道:“当时的清朝君臣,满汉贵族都是这样认为的,他们还派了一些军官去英国学习操纵这些大战船的技术呢,结果,在这些军官到达英国的时候,他们非常吃惊地发现,在这英国皇家海军学院中,有着一批同样黄皮肤黄眼睛的东方人,也在这里跟他们同学呢。”
老祖一拍自己的大腿,脱口而出:“这就是你之前说的倭国人吗?他们怎么会也跟英国扯上了关系,还到英国去学习?难道,他们也搞洋务运动,也购买水师战船了吗?”
刘裕叹了口气,说道:“说来话长,这倭国最早与中原产生联系,是在三国时候,曹丕在位时,这倭国的一个女王还派过使者来朝贡过,当时的倭国,就象周天子时期的中原一样,诸侯,或者说部落林立,大小国加起来有数百个之多,混战不休,其人异常的凶悍好战,却因为处在四个大岛之上,又是孤悬海外,距中国的出海口,大约有数千里之遥,因此他们来一趟不容易,我们去一趟更不容易,从曹魏开始,几百年时间,倭国每隔数年或者数十年就会来一趟,直到几百年后,倭国才算是基本上完成了统一,有个类似中原秦始皇式的人物,把四大岛基本上收于自己的治下,也学着中原王朝这样,建立起了王朝,只不过,他们的那个王朝,一直存续至今,其最高统治者,自称天皇。”
老祖冷笑道:“小小岛夷,口气倒是不小,还天皇呢。要是换在大商时代,听到有如此狂徒,只怕早就会发兵击之了。不过,话说回来,这倭国不是离着朝鲜,高丽半岛很近吗,在一统岛国之后,就没向外扩张?”
刘裕正色道:“扩张了,他们在统一之后,就一直企图从那半岛南边登陆,继而占据整个半岛,然后再向肃慎,辽东之地进军,其野心是非常大的,自古皆然,只不过,在他们扩张之时,正值中原王趄强大之时,有个从并州太原起兵夺取天下的王朝,取了古代的王朝唐朝之名,这个唐朝实力非常强大,消灭了自西汉以来就盘踞在朝鲜半岛的高句丽等国,其关键一战,就是大破了前来援助半岛南端的百济国的倭国大军。”
“这一战名叫白江口之战,倭国全军的主力,这一战几乎全军覆没,在高大的唐军水师战船面前,倭军的那些小船不堪一击,于是倭王大为震撼,再也不敢援助朝鲜半岛,与大唐为敌了,反而是派出贵族使团,不间断地向着大唐朝贡,派出留学生,遣唐使,来大唐进入国子监,太学等部门,学习唐朝的文化,技术,包括唐朝的军功爵幕府制度等。”
老祖冷冷地说道:“吃了败仗,知道了自己的落后,于是一边服软,一边学习,这酷似那当年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只为日后报仇,加上其国远在海外,又有大海作为屏障,想要消灭,殊为不易,只怕假以时日,这个倭国一定会成为中原的劲敌的。”
第5741章 倭国习得汉唐制
刘裕点了点头,正色道:“是的,老魔头,这点你猜得不错,这个倭国,所有暂时对大唐的恭顺,谦卑,虚心,都不过是表面功夫而已,这就是一个越王勾践式的国家,遇到强敌,打不过时,就会非常地恭顺,为了保住生存可以放弃所有的尊严,也能虚心地向着强敌学习他们一切先进的科技,文化,体制。”
“可是一旦倭国学到了这些本事,甚至比起师父更加强大之后,他们就会露出真面目,对着昔日的师父,发起全面的反击,在他们的想法中,中华文明是有多个继承者的,汉家以儒学周礼为主的这套算是长子,而草原游牧文化算是次子,而他们这套倭国拿来汉唐制度,再加以本土化的改变,就算是少子化,当北方的游牧民族第一次入主中原,征服了中原汉族,建立了异族王朝之后,他们就宣称中华文明长子已经失去了继承权,要轮到他们这个少子来继承中华文化了。”
老祖哈哈一笑:“太有意思了,这样不过是为了自己强抢别人的地盘而找的法理,借口罢了,真够不要脸的,就跟那匈奴人刘渊,硬要说什么自大汉以来跟他们匈奴和亲,他的母系是汉家公主,草原以母为尊,所以他姓刘,有资格继承汉朝的江山一样。这点上,倭国和这些不要脸的草原蛮夷还真的是相似呢。”
刘裕叹了口气:“只是当时的倭国,学了唐朝的制度,其实,唐制和现在的制度差不多,也是军功爵制度为主,类似是汉朝的那种六郡良家子,长安南北军这样的常备军,他们也是以关中为核心地区,以民风尚武的关中老秦为主要的征兵对象,而在关中和九边之地设立军府,搞常备的府兵制度,全国的其他地方则大多数不设军府,不设常备军,只以一些徭役性质的丁壮作为州郡兵,维持个地方治安而已,相当于秦朝不再让南方和关东地区的百姓去守边,只要留在故乡服役即可,而以关中兵马为常备主力,外御北方草原游牧,内镇关东与江南。”
老祖点了点头:“这个制度听起来不错,关中向来是王者之民,只要把关中人给用好了,那确实可以镇压全国,只不过,汉朝是靠分封诸侯王,出镇关东和江南各地,以郡国并行的制度来管理其他地方,这个唐朝如果只以关中为基础,难道也是靠了宗室诸王来分镇各地吗?”
刘裕摇了摇头,其实他穿越以前,对历史也不是太了解,除了对近代的清朝很熟悉外,甚至对于自己现在所处的东晋,也是几乎一无所知,这也让他在一些重大的选择面前,比较地茫然,他开口说道:“有关唐朝具体的制度,我也不是太了解,但是我知道的是唐朝在一场巨大的叛乱之后,彻底地衰落了,这场叛乱也是由守边的胡人将领引发的,虽然最后给平定,但唐朝也就此衰落,各地的诸侯,就跟清朝那次平叛一样,开始拥兵自立,还有个专门的词来形容他们,叫做藩镇,就差不多象荆州桓家那样,名义上尊唐朝为皇帝,君上,但实际上,那些地方都是子孙世袭,完全地独立王国。”
老祖勾了勾嘴角,说道:“藩镇林立,那国家就跟周天子一样,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共主罢了,和东晋的情况也没什么区别,这样的唐朝,名存实亡,恐怕倭国学的,也不是这样的唐朝吧。”
刘裕正色道:“这回你猜错了,倭国要学的,还真的是这种武家制度,幕府天下,唐朝的官制,是要以各地的府兵,集中在一起,分为多个府兵军卫,每个卫设立一个大将军,以节制领地内的各个军府,而普通的百姓,民户则是独立于军户府兵之外的,由正常的州郡长官来管理,后来唐朝之所以会发生大乱,就在于因为某种原因,这些府兵卫的大将军,同时也能兼任地方的刺史,州牧这样的大员,相当于文武合一,变成桓温那样完全控制荆州的能力了。”
老祖笑道:“这等于是汉朝时的那些诸侯王们,改成异姓的大藩镇领主了,实质一样,但没了血缘关系,那只会比七国之乱,八王之乱这种宗室大乱,更加可怕,我是知道唐朝灭亡的原因了,可是你说,这个制度,倭国还学了去?”
刘裕点了点头,说道:“是的,因为倭国也是各国林立,到处是诸侯,有点类似我们春秋时期的样子,最后在唐朝时,他们刚刚岛国统一,却是没有成熟的制度来安抚这些在统一战争中立了功,当了大官的诸侯们,之前有想法是通过继续向外打仗,对朝鲜半岛继续征服,让这些武家诸侯们把精力用于对外的战争,而不是对内夺权,但是在被唐军白江口一战大败后,他们放弃了这个想法,转而向唐朝学习,如何能安置这些武家诸侯。”
↑返回顶部↑
第5740章 西洋暂退东洋起
老祖的眉头一皱:“北洋舰队?听起来象是水师船队之类的东西吧,难道说,这是一支有着西洋列强的科技的战船队吗?”
刘裕点了点头:“是的,西洋列强打败中国,靠的就是坚船利炮,他们从海上而来,可以有装载数万军队的超大船队,而这些船队,每一条船可以载数百到上千人,还装备了很多威力强大的,类似我们这个时代的强力弩炮之类的东西,一船战舰,有两三百门之多,其一次齐射所造成的伤害,足可以轰平始兴这样的坚城的城墙。”
老祖咬了咬牙,摇头道:“有如此威力的战船,那怪不得清朝的军队无法抵挡,看起来,在你们后世这个时代里,或者说清朝这个时候,军事技术的进步,已经可以出现如此威力巨大的武器,即使是城墙,也无法阻止其攻击了,更不用说在野战中,这样的威力,足以摧毁成千上万的精锐军队呢,毕竟,再利害的血肉之躯,也无法和坚城的城墙相比。”
刘裕正色道:“是的,所以在战争失败之后,这些平定了叛乱的团练首领,朝廷的大臣们,痛定思痛,开始想要从西洋各国直接购买他们的战船,军舰,继而让中国的这些新兴的洋务军工厂,可以仿制甚至是发明出这些战船。”
“而彼时的西洋列强,也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他们互相之间也爆发了战争,为了争夺整个世上的殖民地的控制权,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俄罗斯这些列强大国,也各自在万里之外的西洋地界上打起了大规模的战争,对于东方,中国这里,他们无力再象当年那样出动大批的军队作战,而且经过了洋务运动和镇压反叛后的清军,其团练新军战斗力也胜过从前,甚至还一度打败过法兰西,俄罗斯这样的列强军队,虽然只是小规模,数千人级别的战斗,但也足以让这些列强刮目盯看了。”
“所以,列强中最强大的英国,向着清朝示好,愿意向他们出售一些最新的军舰,这些军舰比起几十年前,入侵中国的战船水师相比,性能更加出色,甚至是可以作为用钢铁打造的战船,也可以在水上行驶,这样的技术,即使是当时的西洋技工,也会觉得不可思议呢。”
老祖瞪大了眼睛,摸着自己的胡须:“铁甲战船,居然可以在水上行驶?这怎么可能呢?嗯,不对,好像即使是天师道的八艚巨舰,只要建立了足够空的水密舱,那带上两千多人,也可以行驶在海上,西洋的这种铁甲战船的技术,大概也是类似于此。呃,先不说这个,你继续说,刘裕,这些团练地主,洋务大臣们搞来了这些铁甲战船,那岂不是可以在东方无敌了,恢复以前的荣光了呢?”
刘裕摇了摇头,说道:“当时的清朝君臣,满汉贵族都是这样认为的,他们还派了一些军官去英国学习操纵这些大战船的技术呢,结果,在这些军官到达英国的时候,他们非常吃惊地发现,在这英国皇家海军学院中,有着一批同样黄皮肤黄眼睛的东方人,也在这里跟他们同学呢。”
老祖一拍自己的大腿,脱口而出:“这就是你之前说的倭国人吗?他们怎么会也跟英国扯上了关系,还到英国去学习?难道,他们也搞洋务运动,也购买水师战船了吗?”
刘裕叹了口气,说道:“说来话长,这倭国最早与中原产生联系,是在三国时候,曹丕在位时,这倭国的一个女王还派过使者来朝贡过,当时的倭国,就象周天子时期的中原一样,诸侯,或者说部落林立,大小国加起来有数百个之多,混战不休,其人异常的凶悍好战,却因为处在四个大岛之上,又是孤悬海外,距中国的出海口,大约有数千里之遥,因此他们来一趟不容易,我们去一趟更不容易,从曹魏开始,几百年时间,倭国每隔数年或者数十年就会来一趟,直到几百年后,倭国才算是基本上完成了统一,有个类似中原秦始皇式的人物,把四大岛基本上收于自己的治下,也学着中原王朝这样,建立起了王朝,只不过,他们的那个王朝,一直存续至今,其最高统治者,自称天皇。”
老祖冷笑道:“小小岛夷,口气倒是不小,还天皇呢。要是换在大商时代,听到有如此狂徒,只怕早就会发兵击之了。不过,话说回来,这倭国不是离着朝鲜,高丽半岛很近吗,在一统岛国之后,就没向外扩张?”
刘裕正色道:“扩张了,他们在统一之后,就一直企图从那半岛南边登陆,继而占据整个半岛,然后再向肃慎,辽东之地进军,其野心是非常大的,自古皆然,只不过,在他们扩张之时,正值中原王趄强大之时,有个从并州太原起兵夺取天下的王朝,取了古代的王朝唐朝之名,这个唐朝实力非常强大,消灭了自西汉以来就盘踞在朝鲜半岛的高句丽等国,其关键一战,就是大破了前来援助半岛南端的百济国的倭国大军。”
“这一战名叫白江口之战,倭国全军的主力,这一战几乎全军覆没,在高大的唐军水师战船面前,倭军的那些小船不堪一击,于是倭王大为震撼,再也不敢援助朝鲜半岛,与大唐为敌了,反而是派出贵族使团,不间断地向着大唐朝贡,派出留学生,遣唐使,来大唐进入国子监,太学等部门,学习唐朝的文化,技术,包括唐朝的军功爵幕府制度等。”
老祖冷冷地说道:“吃了败仗,知道了自己的落后,于是一边服软,一边学习,这酷似那当年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只为日后报仇,加上其国远在海外,又有大海作为屏障,想要消灭,殊为不易,只怕假以时日,这个倭国一定会成为中原的劲敌的。”
第5741章 倭国习得汉唐制
刘裕点了点头,正色道:“是的,老魔头,这点你猜得不错,这个倭国,所有暂时对大唐的恭顺,谦卑,虚心,都不过是表面功夫而已,这就是一个越王勾践式的国家,遇到强敌,打不过时,就会非常地恭顺,为了保住生存可以放弃所有的尊严,也能虚心地向着强敌学习他们一切先进的科技,文化,体制。”
“可是一旦倭国学到了这些本事,甚至比起师父更加强大之后,他们就会露出真面目,对着昔日的师父,发起全面的反击,在他们的想法中,中华文明是有多个继承者的,汉家以儒学周礼为主的这套算是长子,而草原游牧文化算是次子,而他们这套倭国拿来汉唐制度,再加以本土化的改变,就算是少子化,当北方的游牧民族第一次入主中原,征服了中原汉族,建立了异族王朝之后,他们就宣称中华文明长子已经失去了继承权,要轮到他们这个少子来继承中华文化了。”
老祖哈哈一笑:“太有意思了,这样不过是为了自己强抢别人的地盘而找的法理,借口罢了,真够不要脸的,就跟那匈奴人刘渊,硬要说什么自大汉以来跟他们匈奴和亲,他的母系是汉家公主,草原以母为尊,所以他姓刘,有资格继承汉朝的江山一样。这点上,倭国和这些不要脸的草原蛮夷还真的是相似呢。”
刘裕叹了口气:“只是当时的倭国,学了唐朝的制度,其实,唐制和现在的制度差不多,也是军功爵制度为主,类似是汉朝的那种六郡良家子,长安南北军这样的常备军,他们也是以关中为核心地区,以民风尚武的关中老秦为主要的征兵对象,而在关中和九边之地设立军府,搞常备的府兵制度,全国的其他地方则大多数不设军府,不设常备军,只以一些徭役性质的丁壮作为州郡兵,维持个地方治安而已,相当于秦朝不再让南方和关东地区的百姓去守边,只要留在故乡服役即可,而以关中兵马为常备主力,外御北方草原游牧,内镇关东与江南。”
老祖点了点头:“这个制度听起来不错,关中向来是王者之民,只要把关中人给用好了,那确实可以镇压全国,只不过,汉朝是靠分封诸侯王,出镇关东和江南各地,以郡国并行的制度来管理其他地方,这个唐朝如果只以关中为基础,难道也是靠了宗室诸王来分镇各地吗?”
刘裕摇了摇头,其实他穿越以前,对历史也不是太了解,除了对近代的清朝很熟悉外,甚至对于自己现在所处的东晋,也是几乎一无所知,这也让他在一些重大的选择面前,比较地茫然,他开口说道:“有关唐朝具体的制度,我也不是太了解,但是我知道的是唐朝在一场巨大的叛乱之后,彻底地衰落了,这场叛乱也是由守边的胡人将领引发的,虽然最后给平定,但唐朝也就此衰落,各地的诸侯,就跟清朝那次平叛一样,开始拥兵自立,还有个专门的词来形容他们,叫做藩镇,就差不多象荆州桓家那样,名义上尊唐朝为皇帝,君上,但实际上,那些地方都是子孙世袭,完全地独立王国。”
老祖勾了勾嘴角,说道:“藩镇林立,那国家就跟周天子一样,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共主罢了,和东晋的情况也没什么区别,这样的唐朝,名存实亡,恐怕倭国学的,也不是这样的唐朝吧。”
刘裕正色道:“这回你猜错了,倭国要学的,还真的是这种武家制度,幕府天下,唐朝的官制,是要以各地的府兵,集中在一起,分为多个府兵军卫,每个卫设立一个大将军,以节制领地内的各个军府,而普通的百姓,民户则是独立于军户府兵之外的,由正常的州郡长官来管理,后来唐朝之所以会发生大乱,就在于因为某种原因,这些府兵卫的大将军,同时也能兼任地方的刺史,州牧这样的大员,相当于文武合一,变成桓温那样完全控制荆州的能力了。”
老祖笑道:“这等于是汉朝时的那些诸侯王们,改成异姓的大藩镇领主了,实质一样,但没了血缘关系,那只会比七国之乱,八王之乱这种宗室大乱,更加可怕,我是知道唐朝灭亡的原因了,可是你说,这个制度,倭国还学了去?”
刘裕点了点头,说道:“是的,因为倭国也是各国林立,到处是诸侯,有点类似我们春秋时期的样子,最后在唐朝时,他们刚刚岛国统一,却是没有成熟的制度来安抚这些在统一战争中立了功,当了大官的诸侯们,之前有想法是通过继续向外打仗,对朝鲜半岛继续征服,让这些武家诸侯们把精力用于对外的战争,而不是对内夺权,但是在被唐军白江口一战大败后,他们放弃了这个想法,转而向唐朝学习,如何能安置这些武家诸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