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375节(2 / 3)
刘裕摆了摆手,说道:“怀玉,言重了,我没这么重要,但你有一句话说得不错,现在这个局面,我暂时还不能放权,我必须要在这个位置上,这不是保我的权势富贵,也不止是为了北伐,归根到底,这是保你们众兄弟的长富久贵,阿藩,你觉得我们这些年来,北府京八兄弟上位,这些权力,富贵,功爵,是哪里来的,是从谁手上夺来的?”
刘藩的脸上肌肉轻轻地跳了跳,说道:“自然是建功立业,从胡虏们手上夺来的,这是你寄奴哥,和我大哥,和无忌哥他们一起带兄弟们夺的。”
向弥嚷了起来:“阿藩哥你是在故意说胡话么?胡虏那里我们夺了什么?最多夺了一个青州罢了,我们今天的权势,富贵,可是从那些世家高门手上,那些百年以来一直压在我们头上的士族手中抢来的。”
刘藩哈哈一笑:“我大晋自有祖制,从开国时就是以功得爵,以爵得富贵,这可不是寄奴哥发明的,而是大晋的律令,只不过,那些世家高门以前为了保自己的富贵,让自己的子孙后代能永远地占有权力富贵,所以隔断了象我们这样下层士族和庶民们上升的通道罢了。但实际上淝水之战时,我们投军报国,也是冲着富贵来的,寄奴哥你可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想要驱逐胡虏,收复中原,但我们绝大多数的兄弟可没你这么高尚,这么理想化,我们活在这个世间,为了功名富贵而搏命,争得的富贵也是需要保持的,你说爵位代降,要以爵为官,这些我们都可以接受,但直接拱手让权,失掉军队,失掉州郡地盘,如何让人心服?”
孟怀玉冷冷地说道:“阿藩哥,请你要明白一件事,这些地盘,军队并不是我们的私产,这些都是大晋的,国家的,只不过我们当官,当将军,所以国家委托我们来管理罢了,等我们任期届满,自然是要改任他处的,难道就跟桓温一样,一辈子占着荆州,再让子孙后代世袭,最后分裂国家吗?”
刘藩的脸色一变,辩道:“我当然不是想和桓温那样,我说的只是,只是我们这辈,这爵位最多也是身死爵移,可没说在这一世就代降吧。”
向弥哈哈一笑:“阿藩哥越说越没理了啊,爵位是有,回家后还是有俸禄,有富贵,可是这官位,这军职谁保证了能一辈子不变?难不成我们七老八十,走不动路的时候还要占着这个位置,让人抬着上战场吗?”
刘藩一时呆若木鸡,不知道如何反驳,而额头上却开始冒起汗珠了。
刘裕轻轻地叹了口气,说道:“阿藩,其实这个道理,你看连怀玉和铁牛都明白,也许,你是给希乐影响得太深了点,权力是个好东西啊,可以指挥千军万马,可以坐拥州郡成为方伯,裂土分疆,一旦拥有了,就很难放弃,当年的那些世家高门,哪个不是曾经为国立过大功,这才有了初代家主们的权势,富贵呢?”
“可是就是因为他们不仅想要自己一辈子到死都掌权在手,还想要子孙后代无功无能也要占据高位,断了我们这些下层士族和庶民百姓们的路子,最后就给我们通过战争,掌握了军队,继而在平定桓玄之乱时,掌握了权力,刚才的问题,怀玉和铁牛才说得正确,我们的权力富贵,取自世家贵族,而非取自胡虏,你说的也有部份正确,以功受爵,以爵为官确实是大晋的祖制,只不过世家贵族近百年来不执行罢了,那现在,是你刘藩刘将军,刘刺史也要不执行了吗?”
第5691章 兵将互知有战力
刘藩脸上的肌肉微微地跳了跳,沉声道:“我当然执行这国法和祖制,更是完全服从你寄奴哥建义后定下来的规矩,所以,你现在的意思是,爵位是以前的功绩取得的,只会代降,不会剥夺,除非是违了国法犯了罪,至于官职,那是随时可以改,可以剥夺的,包括我们的领兵将军之权,对吗?”
刘裕平静地说道:“这个道理,我想我们北府老兄弟都明白,这官职虽然是要跟爵位所相符合,但有爵的人总会比有官的位置要多,有爵位的世家子弟在家赋闲的多了去了,他们哪个不想出来当官呢?哪个不想出来为将领军呢?但就是因为他们没有领军的,当官的才能,所以只能守着个爵位在家吃俸禄罢了。”
“可是阿藩,包括你大哥希乐,和他们的情况不一样,不管是当将军,还是当刺史,你们都当得很好,我们这辈最早的北府兄弟,大多数人在任上做得也很好,只有个别人如顺之他们,当了官后贪污腐败,打仗时贪生怕死,最后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我也不得不治他们的罪。”
向弥咧嘴一笑:“我铁牛也自我检讨,我打仗没给寄奴哥你丢过人,但当官我确实不行,天天要处理那些个鸟公务,我大字都不识几个怎么处理?交给那些僚属,佐吏,这些个文人一个比一个坏,瞒着我大搞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最后我成天喝酒打猎,练武演兵,我管的东海郡却是一塌糊涂,被御史所弹劾,寄奴哥你也只能剥夺了我这个郡守之职,这是我自作自受,不能怪谁。”
刘藩冷冷地说道:“寄奴哥你的二弟道怜,包括长民兄弟他们也是如此,或者说说难听点,我们北府兄弟一半多在当地方官的任上,都是不称职,不合格的,自己文化水平不高,要靠那些文官来治政,那些家伙有的是办法来瞒着我们的京八兄弟以权谋私,我刘藩别的不敢说,就治理兖州的政绩上,可不比任何人差,包括孟昶,刘道规这些名声显赫的能吏们。”
孟怀玉微微一笑,说道:“阿藩哥你文武双全嘛,和你大哥希乐一样,在我们京八兄弟里是出了名的文化人,士族,你处理政事可以亲力亲为,不必假手于那些文官,他们那些招数,对你没用。”
刘藩咬了咬牙:“那既然我治军治政都没有过错,还成绩很好,我大哥从在北府军里当参军,当州郡长史开始也是治政有方,可以治政一方,兵精粮足,只是因为奸细叛徒的出卖,打了一次败仗,我们就得交出兵权,给后起之辈们让权让路,这如何能让人甘心呢?要说七老八十骑不动马,打不动仗,或许还有点道理,可是四十多岁出任州郡长官,甚至是中央朝廷命官的,比比皆是吧,就真的让我们回家抱孙子了吗?”
刘裕平静地说道:“授与官职,是要看才能的,也要看国家的通盘考虑,阿藩,你和希乐是有大才的,文治武功都是极为突出,国家也好,作为老兄弟的我也罢,绝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就真的把你们弃之不用,讨平妖贼之后,无论是战后的恢复,需要治理一方,还是为将来的北伐作准备,屯粮练兵,怎么可能离得开你们呢?你不要胡思乱想,让沈田子打个先锋,你就觉得我要用沈田子取代你,这个误解,我不知道你是从何得来的?!”
刘藩沉声道:“那你准备让阿寿和铁牛交出军团,辞掉官职,回到京城进那个什么政事堂,这总是事实吧,虽然这个命令你还没下,但是已经在这样布局了,青州那边阿寿已经在做交割之事,你要否认吗?”
刘裕微微一笑:“阿寿和铁牛是我最亲密,跟我时间也最长的兄弟了,要按你刚才的想法,我收权夺军,先从这些我最亲密的兄弟做起,岂不是自断一臂吗?阿藩啊,你怎么不明白,这为官一任,是不可能终身制的,就算道规没有受伤昏迷,在讨平天师道之后,我也不可能再让他留在荆州了,这个道理,你大哥难道没有和你说过吗?”
刘藩的眉头微微一皱,说道:“拥兵割据,久而久之跟桓氏荆州一样,成为独立王国,这个道理,我们兄弟当然明白,但是,寄奴哥你也要考虑如果文武分离,地方的税收人力不能用来优先供应军队,然后驻军不久就要调离,那同样会让本地的土豪们坐大,政令不得达于乡村,大晋仍然无法集中足够的人力,物力,军力来确保一方的平安。”
“现在毕竟是乱世,只有强大的军队,才能震慑一方,只有在一地有一定的威名,才能让当地的豪强们服气,不然就象地方官一样,为官数年,到时间就走,他哪有什么想要长期理政,把当地治好,搞各种大型工程的想法呢?只要收受贿赂,面子上过得去就可以了。”
“寄奴哥啊,现在可是天下大乱的时候,不是太平治世,当几年官,管几年军,到期就走的这套方式,行不通了,不能象桓家那样把荆州变成自己的家产,但也不能到任几年,啥事也不管,那会最后坏了你,坏了我们大家那平定天下,建功立业的大事的。”
孟怀玉点了点头:“阿藩哥说的也有道理,单车刺史上任,是镇不住当地豪强的,我在豫州西部,北部也当过几个郡守,深知这点,寄奴哥你不想将领们拥兵自重,形成军阀的想法,我完全理解,但另一方面,兵将之间的感情,士卒和自己的军官,大哥们之间的袍泽之情,我们这么多年一直从军,也是清楚的,不是说随便换了一个人来带兵,原来的将士们就能完全接受。”
刘裕平静地说道:“指挥一支军队,一个军团,不是只靠一个主将,更要靠多名副将,参军,各军的军主,各旅的旅帅,直至每个队的队正,会用兵的人,即使是到了一支陌生的军团中,也会很快靠自己的亲兵,护卫,部曲,来迅速地掌握好这支军队,这不是问题。”
第5692章 言及当年反桓事
说到这里,刘裕一指前方,沈田子所部的将士们,已经爆发出了阵阵欢呼之声,因为这时候,城头的弓箭反击已经几乎没有了,几十部云梯,也架在了城墙之上,晋军的将士们,开始爬城,而那部攻城槌,也是每一下的撞击,都让城门发出巨大的抖动之声,甚至可以肉眼看到城门上的裂缝,越来越大,沈田子的吼叫声,隔了一里都听得清楚:“兄弟们,加把劲,冲城进去,杀徐道覆,杀徐道覆啊!”
刘裕的眼睛微微地眯了起来,说道:“沈田子这回带的兵马,也不是他多年以来一直带的吴地家兵,一多半是孙处的部下,而且跟你们合兵之后,也是带上了虞丘进他们的部队,两个月下来,他把这些本来是其他将帅们的部下,指挥得非常好,这个能力,他有,你们也有,我们北府军的老弟兄们都有,不是说只有自己一直跟的大帅,大将,才能指挥自己,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兵为将有,就会成为私兵,成为割据一方,尾大不掉的军阀,最后也会成为国家的祸患。”
刘藩摇了摇头,说道:“寄奴哥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不是说这些军队,不能指挥,或者说指挥得不好,其实指挥一支军队,靠的是基层,中层的军官,军吏,我们都是带兵多年之人,只要让自己的亲兵,护卫,部曲们去下到各军各旅,到这些中层基层作战之地来担任指挥或者是都督之职,就可以把整个大军给撑起来,我说的兵将之间的熟悉,默契,利益的分配,不是在战时或者是在战前的训练,而更多是指战后。” ↑返回顶部↑
刘藩的脸上肌肉轻轻地跳了跳,说道:“自然是建功立业,从胡虏们手上夺来的,这是你寄奴哥,和我大哥,和无忌哥他们一起带兄弟们夺的。”
向弥嚷了起来:“阿藩哥你是在故意说胡话么?胡虏那里我们夺了什么?最多夺了一个青州罢了,我们今天的权势,富贵,可是从那些世家高门手上,那些百年以来一直压在我们头上的士族手中抢来的。”
刘藩哈哈一笑:“我大晋自有祖制,从开国时就是以功得爵,以爵得富贵,这可不是寄奴哥发明的,而是大晋的律令,只不过,那些世家高门以前为了保自己的富贵,让自己的子孙后代能永远地占有权力富贵,所以隔断了象我们这样下层士族和庶民们上升的通道罢了。但实际上淝水之战时,我们投军报国,也是冲着富贵来的,寄奴哥你可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想要驱逐胡虏,收复中原,但我们绝大多数的兄弟可没你这么高尚,这么理想化,我们活在这个世间,为了功名富贵而搏命,争得的富贵也是需要保持的,你说爵位代降,要以爵为官,这些我们都可以接受,但直接拱手让权,失掉军队,失掉州郡地盘,如何让人心服?”
孟怀玉冷冷地说道:“阿藩哥,请你要明白一件事,这些地盘,军队并不是我们的私产,这些都是大晋的,国家的,只不过我们当官,当将军,所以国家委托我们来管理罢了,等我们任期届满,自然是要改任他处的,难道就跟桓温一样,一辈子占着荆州,再让子孙后代世袭,最后分裂国家吗?”
刘藩的脸色一变,辩道:“我当然不是想和桓温那样,我说的只是,只是我们这辈,这爵位最多也是身死爵移,可没说在这一世就代降吧。”
向弥哈哈一笑:“阿藩哥越说越没理了啊,爵位是有,回家后还是有俸禄,有富贵,可是这官位,这军职谁保证了能一辈子不变?难不成我们七老八十,走不动路的时候还要占着这个位置,让人抬着上战场吗?”
刘藩一时呆若木鸡,不知道如何反驳,而额头上却开始冒起汗珠了。
刘裕轻轻地叹了口气,说道:“阿藩,其实这个道理,你看连怀玉和铁牛都明白,也许,你是给希乐影响得太深了点,权力是个好东西啊,可以指挥千军万马,可以坐拥州郡成为方伯,裂土分疆,一旦拥有了,就很难放弃,当年的那些世家高门,哪个不是曾经为国立过大功,这才有了初代家主们的权势,富贵呢?”
“可是就是因为他们不仅想要自己一辈子到死都掌权在手,还想要子孙后代无功无能也要占据高位,断了我们这些下层士族和庶民百姓们的路子,最后就给我们通过战争,掌握了军队,继而在平定桓玄之乱时,掌握了权力,刚才的问题,怀玉和铁牛才说得正确,我们的权力富贵,取自世家贵族,而非取自胡虏,你说的也有部份正确,以功受爵,以爵为官确实是大晋的祖制,只不过世家贵族近百年来不执行罢了,那现在,是你刘藩刘将军,刘刺史也要不执行了吗?”
第5691章 兵将互知有战力
刘藩脸上的肌肉微微地跳了跳,沉声道:“我当然执行这国法和祖制,更是完全服从你寄奴哥建义后定下来的规矩,所以,你现在的意思是,爵位是以前的功绩取得的,只会代降,不会剥夺,除非是违了国法犯了罪,至于官职,那是随时可以改,可以剥夺的,包括我们的领兵将军之权,对吗?”
刘裕平静地说道:“这个道理,我想我们北府老兄弟都明白,这官职虽然是要跟爵位所相符合,但有爵的人总会比有官的位置要多,有爵位的世家子弟在家赋闲的多了去了,他们哪个不想出来当官呢?哪个不想出来为将领军呢?但就是因为他们没有领军的,当官的才能,所以只能守着个爵位在家吃俸禄罢了。”
“可是阿藩,包括你大哥希乐,和他们的情况不一样,不管是当将军,还是当刺史,你们都当得很好,我们这辈最早的北府兄弟,大多数人在任上做得也很好,只有个别人如顺之他们,当了官后贪污腐败,打仗时贪生怕死,最后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我也不得不治他们的罪。”
向弥咧嘴一笑:“我铁牛也自我检讨,我打仗没给寄奴哥你丢过人,但当官我确实不行,天天要处理那些个鸟公务,我大字都不识几个怎么处理?交给那些僚属,佐吏,这些个文人一个比一个坏,瞒着我大搞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最后我成天喝酒打猎,练武演兵,我管的东海郡却是一塌糊涂,被御史所弹劾,寄奴哥你也只能剥夺了我这个郡守之职,这是我自作自受,不能怪谁。”
刘藩冷冷地说道:“寄奴哥你的二弟道怜,包括长民兄弟他们也是如此,或者说说难听点,我们北府兄弟一半多在当地方官的任上,都是不称职,不合格的,自己文化水平不高,要靠那些文官来治政,那些家伙有的是办法来瞒着我们的京八兄弟以权谋私,我刘藩别的不敢说,就治理兖州的政绩上,可不比任何人差,包括孟昶,刘道规这些名声显赫的能吏们。”
孟怀玉微微一笑,说道:“阿藩哥你文武双全嘛,和你大哥希乐一样,在我们京八兄弟里是出了名的文化人,士族,你处理政事可以亲力亲为,不必假手于那些文官,他们那些招数,对你没用。”
刘藩咬了咬牙:“那既然我治军治政都没有过错,还成绩很好,我大哥从在北府军里当参军,当州郡长史开始也是治政有方,可以治政一方,兵精粮足,只是因为奸细叛徒的出卖,打了一次败仗,我们就得交出兵权,给后起之辈们让权让路,这如何能让人甘心呢?要说七老八十骑不动马,打不动仗,或许还有点道理,可是四十多岁出任州郡长官,甚至是中央朝廷命官的,比比皆是吧,就真的让我们回家抱孙子了吗?”
刘裕平静地说道:“授与官职,是要看才能的,也要看国家的通盘考虑,阿藩,你和希乐是有大才的,文治武功都是极为突出,国家也好,作为老兄弟的我也罢,绝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就真的把你们弃之不用,讨平妖贼之后,无论是战后的恢复,需要治理一方,还是为将来的北伐作准备,屯粮练兵,怎么可能离得开你们呢?你不要胡思乱想,让沈田子打个先锋,你就觉得我要用沈田子取代你,这个误解,我不知道你是从何得来的?!”
刘藩沉声道:“那你准备让阿寿和铁牛交出军团,辞掉官职,回到京城进那个什么政事堂,这总是事实吧,虽然这个命令你还没下,但是已经在这样布局了,青州那边阿寿已经在做交割之事,你要否认吗?”
刘裕微微一笑:“阿寿和铁牛是我最亲密,跟我时间也最长的兄弟了,要按你刚才的想法,我收权夺军,先从这些我最亲密的兄弟做起,岂不是自断一臂吗?阿藩啊,你怎么不明白,这为官一任,是不可能终身制的,就算道规没有受伤昏迷,在讨平天师道之后,我也不可能再让他留在荆州了,这个道理,你大哥难道没有和你说过吗?”
刘藩的眉头微微一皱,说道:“拥兵割据,久而久之跟桓氏荆州一样,成为独立王国,这个道理,我们兄弟当然明白,但是,寄奴哥你也要考虑如果文武分离,地方的税收人力不能用来优先供应军队,然后驻军不久就要调离,那同样会让本地的土豪们坐大,政令不得达于乡村,大晋仍然无法集中足够的人力,物力,军力来确保一方的平安。”
“现在毕竟是乱世,只有强大的军队,才能震慑一方,只有在一地有一定的威名,才能让当地的豪强们服气,不然就象地方官一样,为官数年,到时间就走,他哪有什么想要长期理政,把当地治好,搞各种大型工程的想法呢?只要收受贿赂,面子上过得去就可以了。”
“寄奴哥啊,现在可是天下大乱的时候,不是太平治世,当几年官,管几年军,到期就走的这套方式,行不通了,不能象桓家那样把荆州变成自己的家产,但也不能到任几年,啥事也不管,那会最后坏了你,坏了我们大家那平定天下,建功立业的大事的。”
孟怀玉点了点头:“阿藩哥说的也有道理,单车刺史上任,是镇不住当地豪强的,我在豫州西部,北部也当过几个郡守,深知这点,寄奴哥你不想将领们拥兵自重,形成军阀的想法,我完全理解,但另一方面,兵将之间的感情,士卒和自己的军官,大哥们之间的袍泽之情,我们这么多年一直从军,也是清楚的,不是说随便换了一个人来带兵,原来的将士们就能完全接受。”
刘裕平静地说道:“指挥一支军队,一个军团,不是只靠一个主将,更要靠多名副将,参军,各军的军主,各旅的旅帅,直至每个队的队正,会用兵的人,即使是到了一支陌生的军团中,也会很快靠自己的亲兵,护卫,部曲,来迅速地掌握好这支军队,这不是问题。”
第5692章 言及当年反桓事
说到这里,刘裕一指前方,沈田子所部的将士们,已经爆发出了阵阵欢呼之声,因为这时候,城头的弓箭反击已经几乎没有了,几十部云梯,也架在了城墙之上,晋军的将士们,开始爬城,而那部攻城槌,也是每一下的撞击,都让城门发出巨大的抖动之声,甚至可以肉眼看到城门上的裂缝,越来越大,沈田子的吼叫声,隔了一里都听得清楚:“兄弟们,加把劲,冲城进去,杀徐道覆,杀徐道覆啊!”
刘裕的眼睛微微地眯了起来,说道:“沈田子这回带的兵马,也不是他多年以来一直带的吴地家兵,一多半是孙处的部下,而且跟你们合兵之后,也是带上了虞丘进他们的部队,两个月下来,他把这些本来是其他将帅们的部下,指挥得非常好,这个能力,他有,你们也有,我们北府军的老弟兄们都有,不是说只有自己一直跟的大帅,大将,才能指挥自己,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兵为将有,就会成为私兵,成为割据一方,尾大不掉的军阀,最后也会成为国家的祸患。”
刘藩摇了摇头,说道:“寄奴哥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不是说这些军队,不能指挥,或者说指挥得不好,其实指挥一支军队,靠的是基层,中层的军官,军吏,我们都是带兵多年之人,只要让自己的亲兵,护卫,部曲们去下到各军各旅,到这些中层基层作战之地来担任指挥或者是都督之职,就可以把整个大军给撑起来,我说的兵将之间的熟悉,默契,利益的分配,不是在战时或者是在战前的训练,而更多是指战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