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2 / 5)
看他站着不动,叶厘就又道:“快回去吧,明个儿我带芽哥儿过来。”
这下子江麦脸蛋上有了笑:“好!”
他的确想芽哥儿了。
等江麦拎着卤鸡进了私塾,叶厘便赶着牛车回家。
私塾与县学一个在北一个在南,离得太远了,今日就不去找江纪了。
到家之后,江芽和叶阿爹都在家。
叶阿爹给他留了饭。
饭后,他和江芽去作坊那边瞧了瞧。
新作坊已经动工了,众人正拎着石锤在夯地基。
盖房子,地基一定得夯实了,此时没有大型工具,只能靠人拎着石锤砸。
这个活儿只有壮劳力能干,但周围站着不少看热闹的村人。
这作坊是全村的,因此是全村齐上阵,家家户户都不得偷懒。
其实也没人偷懒,作坊前景远大,没人愿意被赶出作坊。
况且,八仙镇人多了之后,那豆腐泡的销量,还是能涨一涨的嘛。
叶厘转悠了一圈,留江芽在那里看热闹,他背着手回了家。
如今,家中负责做芋泥的有江大川高君、江大河梁二香江柳江榆、叶阿爹刘饴,共八个人。
八个人做六百斤芋泥,太勉强了。
主要是压芋泥这一步比较繁琐,得将炼乳完全融入芋泥里,六百多斤得一点点压,半点不能偷工减料。
所需的炼乳,也是个大数字。
炼乳做起来更麻烦。
想了想,等江大川、高君等人过来清洗芋头时,他就问起了江通、江达,若是这两人愿意过来帮忙,那他就不找其他人了。
肯定要先紧着自家人嘛。
而且,这个活儿只有俩月了,不耽误农忙。
江大川一听,直接给江通、江达应了下来。
做芋泥一日可是有三十文工钱呢!
两个月就是一千八百文。
这钱得挣!
况且,江通这门亲事,眼瞅着是能成。
江大川已经托人、亲自上阵打探过了,这小哥儿的确如媒人所讲的那般勤快、贤惠。
而且,知子莫若父,江通嘴巴上嚷着凑合,可实际上,从大年初二到今个儿大年初九,他已经暗暗去观察了那小哥儿五回! ↑返回顶部↑
这下子江麦脸蛋上有了笑:“好!”
他的确想芽哥儿了。
等江麦拎着卤鸡进了私塾,叶厘便赶着牛车回家。
私塾与县学一个在北一个在南,离得太远了,今日就不去找江纪了。
到家之后,江芽和叶阿爹都在家。
叶阿爹给他留了饭。
饭后,他和江芽去作坊那边瞧了瞧。
新作坊已经动工了,众人正拎着石锤在夯地基。
盖房子,地基一定得夯实了,此时没有大型工具,只能靠人拎着石锤砸。
这个活儿只有壮劳力能干,但周围站着不少看热闹的村人。
这作坊是全村的,因此是全村齐上阵,家家户户都不得偷懒。
其实也没人偷懒,作坊前景远大,没人愿意被赶出作坊。
况且,八仙镇人多了之后,那豆腐泡的销量,还是能涨一涨的嘛。
叶厘转悠了一圈,留江芽在那里看热闹,他背着手回了家。
如今,家中负责做芋泥的有江大川高君、江大河梁二香江柳江榆、叶阿爹刘饴,共八个人。
八个人做六百斤芋泥,太勉强了。
主要是压芋泥这一步比较繁琐,得将炼乳完全融入芋泥里,六百多斤得一点点压,半点不能偷工减料。
所需的炼乳,也是个大数字。
炼乳做起来更麻烦。
想了想,等江大川、高君等人过来清洗芋头时,他就问起了江通、江达,若是这两人愿意过来帮忙,那他就不找其他人了。
肯定要先紧着自家人嘛。
而且,这个活儿只有俩月了,不耽误农忙。
江大川一听,直接给江通、江达应了下来。
做芋泥一日可是有三十文工钱呢!
两个月就是一千八百文。
这钱得挣!
况且,江通这门亲事,眼瞅着是能成。
江大川已经托人、亲自上阵打探过了,这小哥儿的确如媒人所讲的那般勤快、贤惠。
而且,知子莫若父,江通嘴巴上嚷着凑合,可实际上,从大年初二到今个儿大年初九,他已经暗暗去观察了那小哥儿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