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于是有了林评在魏齐府中看到的那一幕。
  林评听了范雎的遭遇,对他深表同情,但还是告诉他更加黑暗的事实:
  “魏齐十分珍惜自己的名声,命人鞭笞你都要想个正当理由,且在自己府中行刑,不叫外人看见他的残暴。也就是他那日喝的五迷三道脑袋不太清醒,才暴露本性,命人将你丢去野外喂狗。
  等隔两日他酒醒了,自然会做补救措施。你可得想想到时候他叫人将你的尸骨捡回去,你该如何?”
  范雎略沉思片刻,认为林评说得对,于是和林评商议:
  “为今之计,我只有逃。可天下之大,去哪里好?”
  林评双手怀胸,肩膀靠在门上,不太靠谱的样子,说出的话更是不怎么正经:
  “我听闻半月后秦王的使臣要来魏国,不若你跟着他们去秦国瞧瞧?恰好我兄妹二人也有入秦游历的打算,路上还能结伴照顾你一段时日,免得你病恹恹的死了也没人给收尸。”
  范雎沉思片刻后,竟然很认真的同意了这个毫不负责的提议。
  于是他主动告诉林评:
  “我有一老乡在魏齐府中做舍人,名郑安平,或许可用。”
  林评看他面不改色喝下了思庄给熬出来的味道奇怪的药,直起身道:
  “先安心养病,剩下的我来安排。对了,为防人耳目,暂且不能唤你范雎,重新想个名字罢。”
  范雎十分随意道:
  “涨禄,张禄,寓意极好,便叫张禄罢。”*
  于是在林评的暗中联络下,范雎和他那位叫郑安平的老乡取得了联系。郑安平对林评救下范雎十分感念,每日为他带来大梁城的最新消息。
  林评认真听着,终于在秦王使臣入住驿馆后,让郑安平以驿馆差役的身份,负责驿馆每日院中洒扫。
  于是,郑安平以一个多嘴,爱嚼舌根,胆小,贪小便宜的形象,出现在秦国使臣王稽面前,引起了对方的注意。
  直到王稽用一块金饼诱惑他,问他:
  “听闻魏国人才济济,哪知来了却大失所望,朝堂上全是一群庸碌,小兄弟可知魏有贤人可与俱西游者乎?”*
  郑安平一听,心里大石落地,直呼林先生说的果然没错!我这些天的功夫可算没白费,不就是和你一起西行吗?等的就是你这句话!面上做出一副贪财又愧对亲友的为难状:
  “臣里中有张禄先生,欲见君,言天下事。其人有仇,不敢昼见。”*
  王稽一听真有这么个人,他这一趟也不算白来。自打秦穆公他老人家临终前一口气拉着一百多位大臣殉葬后,秦便一直处于极缺人才的状态。
  毕竟好不容易位极人臣,出人头地,安享荣华了,嘎嘣一下,上面的君王要自己去陪葬,谁能愿意?因而大才皆不愿入秦。你说那是秦穆公干的事,如今的秦昭襄王绝对不会那样?谁敢保证?
  于是王稽特好说话,大才不就是白天不敢来嘛,那晚上来,我扫榻相迎!
  晚上林评送范雎去见王稽。
  果然,一个能被齐襄王欣赏之人,怎么可能说服不了王稽?王稽和范雎只见一面,谈天下局势后,便约定了归秦的时间和地点。
  林评兄妹与化名张禄的范雎同行。
  路上,王稽对神出鬼没的林评兄妹十分好奇,蠢蠢欲动,想将这对兄妹拐带回秦。
  奈何林评不给他机会。范雎暗中和林评嘀嘀咕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