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我便等着蔺上卿的佳肴!”
  廉颇哈哈大笑,眉头的褶皱也少了几分,指着林评道:
  “你这性子,叫蔺上卿见了,定然欢喜的紧,他最喜活泼有朝气不扭捏的年轻人!”
  林评俏皮道:
  “有您这话在,即便蔺上卿不喜我,也得捏着鼻子认了!”
  廉颇并不反驳,眼里流露出一丝担忧,又很快隐去。
  林评了然,可见外界传闻二人关系匪浅,并非虚假。
  提起过往,廉颇很是怀念,话也多了几分,对林评道:
  “蔺上卿有勇有谋,胆识过人,我平生甚少如此佩服谁,他算一个。若有机会,我为你们双方引荐,小先生一见便知我所言非虚。”
  林评来了精神,看史书和听时人讲述,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验,不由打听起当年具体事宜:
  “和氏璧当真如传闻中那般光华夺目,价值连城?”
  廉颇有几分尴尬,但这尴尬却不是对着和氏璧,而是对故去的赵惠文王,轻咳一声,假装无事发生,缓缓道:
  “先王在世时我有幸观赏过一回,确乃当世少有的宝物。不过私以为还是和氏璧的来历,给它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若无卞和一生凄苦的遭遇,便也没有今日和氏璧的名声。”
  林评也很认可这点:
  “卞和的一生,好似就是为了叫和氏璧现世而存在,确实离奇。”
  所谓的和氏璧,原先是楚国人卞和发现的,本是一块不起眼的璞玉,被砍柴的卞和从荆山带回家,献给楚厉王,楚厉王命人鉴宝,得出的结果是一块普通石头,于是楚厉王叫人把卞和的左膝盖骨削掉。
  等楚武王上位,卞和再次献宝,楚武王命人鉴宝,得出的结论依然是一块普通石头,楚武王叫人将卞和的右膝盖骨削掉。
  一直等到楚文王上位,卞和抱着他捡回来的宝玉,在荆山下痛哭三天三夜,哭干了眼泪,哭出了血泪,消息传到楚文王耳中,楚文王命人询问,卞和告诉对方:
  “我并非为自己遭遇的酷刑悲痛,而是为宝玉无人能识别感到伤心。”
  楚文王见他如此执着,索性也不命人鉴宝了,直接叫人将其外壳打开,内里果然是一块稀释珍宝,便为其取名——和氏璧。
  因着它的来历传奇,又价值连城,一直在楚王室手中保存,诸侯国只能眼馋。
  廉颇作为当年之事的亲历者,告诉林评:
  “具体也说不清和氏璧到底是哪一年,随着哪位王姬的嫁妆一起带出楚国的。但先王在世时有消息称,它可能流落到了我赵国,于是有心之人一直暗中留意,先王的内侍缪贤便是其中之一。
  也是他的运道,真让他的人在邯郸城集市中发现了疑似和氏璧的身影,缪贤亲自去查探,再三确认后认定那就是和氏璧,大喜,花费五百金将之带回家。”
  林评挑眉,他知道缪贤,蔺相如一开始正是在此人门下做舍人。他推测:
  “既然当时多方人马在查探和氏璧的下落,那缪贤得到和氏璧的消息便瞒不住,迟早会被传出去。我想,强大如楚国,也无法百年千年的将之永久珍藏,何况是他一个内侍,虞叔怀璧其罪的例子就在那里摆着,所以他最好的选择便是将之主动献给赵王。”
  可不是这个道理!
  但人都有私心,若能克服自己的私欲,那不成神成圣了嘛,哪里还会是在红尘中打滚的俗人?廉颇嗤笑一声,也不知是在笑哪个:
  “缪贤身为先王内侍,巴结他的人很多,但厌恶他的人同样不少。那些人得到消息后,就想办法告诉了先王。先王也是个有欲望的凡人而已,闻听和氏璧现世,哪能不动心?
  他不仅动了心,还想将之占为己有。可到底说不出让缪贤直接将宝物献给他的话,于是几次三番暗示,甚至愿意许以高官厚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