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章(1 / 2)
此时的圜丘坛第三层中心位置已经设好香案,除了一应供奉祭天之物外,还有一只黄金三足酒樽。
萧知南缓缓登顶圜丘坛,将手中紫檀木盒置于香案上,立于香案前。
徐北游则是退至一旁边缘。
然后张百岁开始宣读继位诏书,声音不大,却能回荡于天地之间。
“先帝崩殂,天下荡覆。以至于刀兵四起,生灵涂炭,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今仰瞻天象,俯察民心,是以既树神武之迹,又光曜明,德以应其期,历数昭明,信可知矣。故有诸将主张于前,文臣劝进于后……”
待到诏书宣读完毕,萧知南从紫檀木盒中取出传承自祖龙始皇帝的传国玉玺,上有九龙交纽,下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放于左侧,最后高高举起黄金三足酒樽,上敬苍天。
十余万人目睹此景,尽皆无声,只余呼啸风雪之声。
萧知南将樽中之酒倾倒于面前,放下酒樽,声传九天之上。
“朕本太宗文皇帝之女,荷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遂监国训政,致英贤于左右。凡西北、燕州、齐州、蜀州、徽州、豫州、江州、湖州、湘州及草原、南疆、魏国诸地,各处寇攘,屡命诸将校奋扬威武,四方戡定,民安田里。”
“今天下安定,又有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朕为皇帝,以主黔黎。勉循众请,于正月二十二日告祭天地于圜丘之坛,即皇帝位于圜丘坛。改元靖宇。恭诣太庙,册封帝夫徐北游为魏王。封三公者,太师蓝玉、太傅韩瑄、太保徐北游。封三孤者,少师谢苏卿,少傅赵无极,少保张无病。封三师者,太子太师魏无忌,太子太傅查擎,太子太保禹匡。封三少者,太子少师赵宗宪,太子少傅李贞吉,太子少保文慈。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短暂的寂静之后。
蓝玉率先行叩拜之大礼,一字一句,声传数里,“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继而百官和十余万大军的山呼之声也随之响起,吾皇之声直冲九霄。
徐北游却是忽然觉得心里很是不安,悄无声息地下了圜丘坛,堂堂十八楼巅峰的大剑仙,今日不知怎的,竟是有些脚步踉跄。
他来到唯一没有下跪的韩瑄身旁,老人仍旧坐在椅子上,身上披着大氅,膝上盖着厚厚的毡子,这还是徐北游怕冻着老爷子,亲自给加上的。
旁边的蓝玉看了徐北游一眼,没有说话。
此时的韩瑄闭着眼睛,神态安详,嘴角甚至还带了几分笑意,像是熟睡一般。
见此情景,徐北游心头猛地一痛,多少次生死徘徊都没哭过一次的他竟是流泪了。
他强忍住喉间的哽咽,心里还存着几分侥幸,想要再去探一探老爷子的神魂,却发现紫府之中早已经是空空如也。
第六百三十五章 哭而无声亦无言
齐承平二十五年正月二十二日,齐阳长公主萧知南正式登基称帝,改元靖宇,分封诸大臣勋贵,成为大齐史上的第一位女子皇帝,同时也是古往今来的第二位女子皇帝。
同年同月同日,英国公、内阁首辅、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太傅韩瑄于圜丘坛登基大典上寿尽而终,享年八十岁。
韩瑄身死之事,只有蓝玉和徐北游两人察觉,即便在徐北游心中,视韩瑄如生父,但是在外人眼中,父子之大仍旧是大不过君臣。徐北游也不愿让老爷子保持了一辈子的清名在最后的时候再被人诽议什么,所以韩瑄故去的消息,徐北游并没有闹得满朝皆知,直接瞒了下来,然后扶起仿佛只是睡着了的老人,往小未央宫方向而去。
赵无极、查擎等人在这个时候自然也察觉出不对,不过众人在互相交换眼神之后,都心有灵犀地缄口不言。
来到此时已经空无一人的小未央宫中,徐北游将老爷子的遗体放在座椅上。
这一刻,徐北游发现眼前本该十分熟悉的韩瑄却是有些陌生,在他的印象中,先生永远都是身材高大,可现在的先生,依在椅子上,就算裹着大氅,还是显得瘦瘦小小,就像干枯了树干,再不复当年枝繁叶茂时的样子。
徐北游忽然觉得前所未有的疲惫,哪怕他当初孤身一人鏖战江南再转战草原大雪山的时候,也没有像现在这般疲惫过。
就算老人已经病重多日,徐北游也已经有了相应的心理准备,可当事情真正来临的时候,还是让他有些措手不及。他从没有想过,那个先生,那个老头子,竟然会以这种方式离开了他。他总是觉得,老头子一直会在,等到他胜了道门,立了剑宗,老头子也会在,哪怕是他飞升证道了,老头子也会嘱咐他去了天上之后如何如何。
可生死之间,就是这么措不及防。
徐北游在偶尔的空闲时候,不是没想过老爷子真走到了天年已尽的那一天,到底会是个怎么样的光景。在他想来,也许是老爷子躺在病榻上,他守在床边,老爷子抓着他的手,絮絮叨叨交代许多,感慨自己的一生,又放不下这些晚辈们,最终才依依不舍地沉沉睡去。 ↑返回顶部↑
萧知南缓缓登顶圜丘坛,将手中紫檀木盒置于香案上,立于香案前。
徐北游则是退至一旁边缘。
然后张百岁开始宣读继位诏书,声音不大,却能回荡于天地之间。
“先帝崩殂,天下荡覆。以至于刀兵四起,生灵涂炭,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今仰瞻天象,俯察民心,是以既树神武之迹,又光曜明,德以应其期,历数昭明,信可知矣。故有诸将主张于前,文臣劝进于后……”
待到诏书宣读完毕,萧知南从紫檀木盒中取出传承自祖龙始皇帝的传国玉玺,上有九龙交纽,下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放于左侧,最后高高举起黄金三足酒樽,上敬苍天。
十余万人目睹此景,尽皆无声,只余呼啸风雪之声。
萧知南将樽中之酒倾倒于面前,放下酒樽,声传九天之上。
“朕本太宗文皇帝之女,荷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遂监国训政,致英贤于左右。凡西北、燕州、齐州、蜀州、徽州、豫州、江州、湖州、湘州及草原、南疆、魏国诸地,各处寇攘,屡命诸将校奋扬威武,四方戡定,民安田里。”
“今天下安定,又有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朕为皇帝,以主黔黎。勉循众请,于正月二十二日告祭天地于圜丘之坛,即皇帝位于圜丘坛。改元靖宇。恭诣太庙,册封帝夫徐北游为魏王。封三公者,太师蓝玉、太傅韩瑄、太保徐北游。封三孤者,少师谢苏卿,少傅赵无极,少保张无病。封三师者,太子太师魏无忌,太子太傅查擎,太子太保禹匡。封三少者,太子少师赵宗宪,太子少傅李贞吉,太子少保文慈。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短暂的寂静之后。
蓝玉率先行叩拜之大礼,一字一句,声传数里,“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继而百官和十余万大军的山呼之声也随之响起,吾皇之声直冲九霄。
徐北游却是忽然觉得心里很是不安,悄无声息地下了圜丘坛,堂堂十八楼巅峰的大剑仙,今日不知怎的,竟是有些脚步踉跄。
他来到唯一没有下跪的韩瑄身旁,老人仍旧坐在椅子上,身上披着大氅,膝上盖着厚厚的毡子,这还是徐北游怕冻着老爷子,亲自给加上的。
旁边的蓝玉看了徐北游一眼,没有说话。
此时的韩瑄闭着眼睛,神态安详,嘴角甚至还带了几分笑意,像是熟睡一般。
见此情景,徐北游心头猛地一痛,多少次生死徘徊都没哭过一次的他竟是流泪了。
他强忍住喉间的哽咽,心里还存着几分侥幸,想要再去探一探老爷子的神魂,却发现紫府之中早已经是空空如也。
第六百三十五章 哭而无声亦无言
齐承平二十五年正月二十二日,齐阳长公主萧知南正式登基称帝,改元靖宇,分封诸大臣勋贵,成为大齐史上的第一位女子皇帝,同时也是古往今来的第二位女子皇帝。
同年同月同日,英国公、内阁首辅、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太傅韩瑄于圜丘坛登基大典上寿尽而终,享年八十岁。
韩瑄身死之事,只有蓝玉和徐北游两人察觉,即便在徐北游心中,视韩瑄如生父,但是在外人眼中,父子之大仍旧是大不过君臣。徐北游也不愿让老爷子保持了一辈子的清名在最后的时候再被人诽议什么,所以韩瑄故去的消息,徐北游并没有闹得满朝皆知,直接瞒了下来,然后扶起仿佛只是睡着了的老人,往小未央宫方向而去。
赵无极、查擎等人在这个时候自然也察觉出不对,不过众人在互相交换眼神之后,都心有灵犀地缄口不言。
来到此时已经空无一人的小未央宫中,徐北游将老爷子的遗体放在座椅上。
这一刻,徐北游发现眼前本该十分熟悉的韩瑄却是有些陌生,在他的印象中,先生永远都是身材高大,可现在的先生,依在椅子上,就算裹着大氅,还是显得瘦瘦小小,就像干枯了树干,再不复当年枝繁叶茂时的样子。
徐北游忽然觉得前所未有的疲惫,哪怕他当初孤身一人鏖战江南再转战草原大雪山的时候,也没有像现在这般疲惫过。
就算老人已经病重多日,徐北游也已经有了相应的心理准备,可当事情真正来临的时候,还是让他有些措手不及。他从没有想过,那个先生,那个老头子,竟然会以这种方式离开了他。他总是觉得,老头子一直会在,等到他胜了道门,立了剑宗,老头子也会在,哪怕是他飞升证道了,老头子也会嘱咐他去了天上之后如何如何。
可生死之间,就是这么措不及防。
徐北游在偶尔的空闲时候,不是没想过老爷子真走到了天年已尽的那一天,到底会是个怎么样的光景。在他想来,也许是老爷子躺在病榻上,他守在床边,老爷子抓着他的手,絮絮叨叨交代许多,感慨自己的一生,又放不下这些晚辈们,最终才依依不舍地沉沉睡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