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九阶丹墀之上便是象征着皇帝尊位的龙椅,两旁是两座巨大香炉仙气缭绕,坐北望南,不过此时的龙椅上空无一人,唯有萧知南站在龙椅一侧,同样是坐北望南,视线可以从未央宫的殿门处向外望去,一直看到殿外御道上黑压压的官员。
  在萧知南身侧靠前的位置,则是司礼监掌印大太监张百岁,随着张百岁亲自开口喊出的一声上朝,殿内殿外的勋贵百官开始行礼,萧知南也随之收回了视线,在殿内环视一周。
  最后她把视线落在了最前方的三位王爷身上,燕王萧摩诃眼观鼻鼻观心,恭谨守礼;北平郡王赵无极低垂眼帘,看不出心中所想;东平郡王查擎则是若有所思,毕竟他是唯一一个长年不在朝之人,坐镇东北多年,有利有弊,好处是在地方上根基深厚,坏处便是对于朝堂形势变化的应对有些生疏,远比不了同为郡王的赵无极,查擎这次入朝,少不了要察言观色。
  百官礼毕之后,便开始早朝议政,先是户部尚书刘佐出列,向摄政长公主禀报了有关漕运和江南赋税之事,刘佐身为蓝老相爷的门生,在蓝老相爷辞官告老之后,本是备受排挤,眼看着户部尚书的位子已经是风雨飘摇。不过随着韩老相爷病重,蓝老相爷在蜀州就任剑阁行营掌印官,这位刘孟辅竟是又水涨船高,坐稳了户部尚书的位子。
  不过刘佐也没想着再去挑衅“韩党”,虽说韩相病重不能理事,但蓝老相爷也不太可能再次返朝为相,而那位帝婿大人更是功比天高,在这个时候,还是小心为好。
  在刘佐之后,又陆续有四部尚书出列说了一些乏善可陈的政事,都未激起什么涟漪,此时满殿勋贵百官都心知肚明,前面五部都是为了最后的礼部做铺垫罢了。
  内阁六部,以吏部掌人事和考功,为六部之首,与周朝天官冢宰相似,故称天官。户部掌财赋、户籍、山林盐泽产出等,为地官。主要祭祀在春天,故礼部为春官。夏季农闲,常出兵,故兵部为夏官。处决犯人在秋天,春生秋杀,故刑部为秋官。冬天农闲多工程,故工部为冬官。
  按照这个顺序而言,礼部仅仅排在六部中的第三位。再以手中权柄而言,几乎是在六部垫底,甚至比不得大有油水可捞的工部,只余清贵,像今天这般在朝堂上独占鳌头,还是十分少见。
  如今的春官礼部尚书由内阁次辅谢苏卿兼任,所以他并未在六部尚书之列,在内阁首辅韩瑄并未上朝的情形下,他的位置仅次于三位王爷而已。
  在谢苏卿向前出列之后,所有人顿时都打起精神,知道今天的重头戏来了。
  第六百三十章 朝会议定登基礼
  早在今日的大朝会之前,萧知南已经让司礼监草拟了有关登基继位的诏书,昭告天下,也算是有了对先前群臣合辞劝进的答复。
  然后便是今日的大朝会上,由礼部尚书公布有关登基之事的具体安排。
  谢苏卿缓缓出列,若有若无地扫了眼丹墀下的一把空闲椅子。
  这张太师椅的象征意味极大,以示其主人之尊崇,满朝上下,仅次于坐于龙椅上的皇帝陛下,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先坐在这把椅子上的内阁首辅蓝玉,在蓝玉之后则是首辅韩瑄,如今韩瑄病重,已经不能上朝,可这把椅子仍是在这儿,便意味着韩老相爷在朝堂上仍有一席之地,仍是百官之首。
  谢苏卿收起心思,清了清嗓子,“臣谢苏卿,有事禀奏。”
  满朝寂静。
  在萧知南准许之后,谢苏卿开始陈奏这次有关登基大典之事,从最开始离宫出城,到祭天祷祝,再到返回帝都,最后到未央宫中升座和百官朝贺,事无巨细,尽皆涵盖,足足说了小半个时辰。
  立在龙椅一侧的萧知南一直安静聆听,待到谢苏卿说完之后,没有任何异议,面无表情地俯瞰满朝文武百官,轻轻说了一句准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