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1 / 3)
“众卿平身!”陈勋虚抬双手,中气十足的声音传出去。
“万谢皇帝陛下——”又是一阵齐呼,众人纷纷起身。
长阶前,早有太监抬来龙椅,供陈勋坐下。
陈勋目光朝下扫视,在从马秀秀身上扫过时停顿了一下,然后朝她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
片刻后,陈勋收回目光,看向江书黎,示意他继续。
江书黎会意,将浮尘搭在臂弯,宣呼道:“万国来朝,举天下齐喝——奉天子命——遣诸使节上贡——”
众使节团领命,按照之前早就交待了的顺序,派遣使者上前,将各色宝物呈到阶下近前,供皇帝一观。
至此,万国来朝大典正式拉开了序幕。
…
“我开始追随荀先生的时候,他已经在朝堂位高权重了。”傅一然仍然望着上山时的来路,只是目光变得深邃,已然陷入了回忆中。
“那时候他才开始对付鬼见愁——是当时还在阎镇鬼手中的鬼见愁。那时候鬼见愁尚没有如今的规模,顶多算是江湖中名震一份的邪派。我就是亲眼看着荀先生,是怎么一步步将鬼见愁逼上绝路,然后一口口吞进自己的肚子里。”
“哈…”傅一然自嘲般一笑,“哪怕是到如今,我依然想不通…他明明不会武艺,体魄甚至还比不上常年务农的佃户,就这样一个人,怎么就能…就能这般厉害?”
“荀先生与先帝的关系极好——不是陈开名,是陈开名的老子,陈仲。”
“听荀先生说,当年是陈仲亲自来请他入朝为官,一次不答应就两次,两次不答应就三次,后来实在推辞不了了,荀先生才答应。”
“但直到后来我才知道,荀先生答应当官,并不是因为推辞不过,而是为了他的两个学生。”
“荀先生和陈仲的关系好到什么程度呢?好到哪怕我只是荀先生护卫,都可随身配刀兵入宫;好到荀先生上朝时可赐座于龙椅之侧;好到哪怕是后宫,荀先生都能不经通报,直接入内拜访。”
“陈仲是个明君,只是生不逢时,其时大闰外有北羌虎视眈眈,内有江湖各派纷争,不尊朝廷,百姓怨声载道。好不容易遇到了荀先生,但等荀先生外驱北羌,内平江湖后,陈仲已是垂垂老矣。”
“我现在还记得当年那一幕,陈仲崩殂,他躺在龙榻上,央求荀先生扶持陈开名坐稳皇位,不使大闰陷入风雨飘摇…我当时就站在荀先生背后看着,荀先生对陈仲的要求,既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直到陈仲咽气,荀先生都没有开口答应。”
“当时我还很遗憾,既然他们关系莫逆,为什么荀先
生不肯答应。后来…我终于明白了。”
“不是荀先生不想答应,而是…陈开名容不下荀先生。”
第828章 乱京之变(九)
“和当今这个小皇帝不一样。陈开名继位时,已经二十多岁。”
傅一然继续诉说着当年的往事:“在东宫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子,他早就学会了身在帝王家,该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做事,如何去当一个皇帝。”
“他有自己的想法,懂得分辨,懂得权衡。”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容不下荀先生。”
“他知道在朝堂之上,荀先生代表着什么。”
“但他唯独没想明白的是,为何陈仲能容得下荀先生,他却容不下。”
“这些事情,荀先生也明白,但他却没有任何办法。人在朝堂,身不由己,从偏居一隅的隐士到权高震主的国相,又何尝不是被万般不由己推到这个位置的?”
傅一然的目光有些恍惚了,似乎已经完全沉浸入了回忆中:“我…不知道荀先生当年到底有没有考虑过要离开京城,但我猜其实是没有的,那个时候,他哪怕像退一步都是千难万难,更何况,他的身后还有两名学生,他若退了,便是把自己学生放在了身前。” ↑返回顶部↑
“万谢皇帝陛下——”又是一阵齐呼,众人纷纷起身。
长阶前,早有太监抬来龙椅,供陈勋坐下。
陈勋目光朝下扫视,在从马秀秀身上扫过时停顿了一下,然后朝她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
片刻后,陈勋收回目光,看向江书黎,示意他继续。
江书黎会意,将浮尘搭在臂弯,宣呼道:“万国来朝,举天下齐喝——奉天子命——遣诸使节上贡——”
众使节团领命,按照之前早就交待了的顺序,派遣使者上前,将各色宝物呈到阶下近前,供皇帝一观。
至此,万国来朝大典正式拉开了序幕。
…
“我开始追随荀先生的时候,他已经在朝堂位高权重了。”傅一然仍然望着上山时的来路,只是目光变得深邃,已然陷入了回忆中。
“那时候他才开始对付鬼见愁——是当时还在阎镇鬼手中的鬼见愁。那时候鬼见愁尚没有如今的规模,顶多算是江湖中名震一份的邪派。我就是亲眼看着荀先生,是怎么一步步将鬼见愁逼上绝路,然后一口口吞进自己的肚子里。”
“哈…”傅一然自嘲般一笑,“哪怕是到如今,我依然想不通…他明明不会武艺,体魄甚至还比不上常年务农的佃户,就这样一个人,怎么就能…就能这般厉害?”
“荀先生与先帝的关系极好——不是陈开名,是陈开名的老子,陈仲。”
“听荀先生说,当年是陈仲亲自来请他入朝为官,一次不答应就两次,两次不答应就三次,后来实在推辞不了了,荀先生才答应。”
“但直到后来我才知道,荀先生答应当官,并不是因为推辞不过,而是为了他的两个学生。”
“荀先生和陈仲的关系好到什么程度呢?好到哪怕我只是荀先生护卫,都可随身配刀兵入宫;好到荀先生上朝时可赐座于龙椅之侧;好到哪怕是后宫,荀先生都能不经通报,直接入内拜访。”
“陈仲是个明君,只是生不逢时,其时大闰外有北羌虎视眈眈,内有江湖各派纷争,不尊朝廷,百姓怨声载道。好不容易遇到了荀先生,但等荀先生外驱北羌,内平江湖后,陈仲已是垂垂老矣。”
“我现在还记得当年那一幕,陈仲崩殂,他躺在龙榻上,央求荀先生扶持陈开名坐稳皇位,不使大闰陷入风雨飘摇…我当时就站在荀先生背后看着,荀先生对陈仲的要求,既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直到陈仲咽气,荀先生都没有开口答应。”
“当时我还很遗憾,既然他们关系莫逆,为什么荀先
生不肯答应。后来…我终于明白了。”
“不是荀先生不想答应,而是…陈开名容不下荀先生。”
第828章 乱京之变(九)
“和当今这个小皇帝不一样。陈开名继位时,已经二十多岁。”
傅一然继续诉说着当年的往事:“在东宫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子,他早就学会了身在帝王家,该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做事,如何去当一个皇帝。”
“他有自己的想法,懂得分辨,懂得权衡。”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容不下荀先生。”
“他知道在朝堂之上,荀先生代表着什么。”
“但他唯独没想明白的是,为何陈仲能容得下荀先生,他却容不下。”
“这些事情,荀先生也明白,但他却没有任何办法。人在朝堂,身不由己,从偏居一隅的隐士到权高震主的国相,又何尝不是被万般不由己推到这个位置的?”
傅一然的目光有些恍惚了,似乎已经完全沉浸入了回忆中:“我…不知道荀先生当年到底有没有考虑过要离开京城,但我猜其实是没有的,那个时候,他哪怕像退一步都是千难万难,更何况,他的身后还有两名学生,他若退了,便是把自己学生放在了身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