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2 / 3)
李卉应了,她原本也是有这个打算的,“大哥下次何时再去西山?”
这次的兔肉她不打算再做了,全部卖掉的话,家中也能有一些进项。
但是现在她的手艺还在一点点地修复中,所以不敢把
宝全压在这次的兔子上。
等再过上些时日,天气越来越热的时候,她再上新冷吃兔肉,还有麻辣兔头和兔腿,甚至整只烤兔,都行啊!
大哥听到卉妹这样问,便知道她意有所指,便道:
“这两日下雨,西山上路不好走,等天晴了我再去山上看看……”
李卉才晓得,打猎也不是全靠蛮干,大哥还做了好几个陷阱,过几日就去山上走一趟,就能有收获呢!
她再次感叹,果然老实巴交在任何一个地方一个时代都是赚钱最慢的呀!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对于她这个大秦新黔首来说,目前来看还是先老实巴交苟着要紧,诚心经营童叟无欺,小吃摊的生意才会越来越好啊!
第9章 鸡肉盖浇走花路,她一定要走花路!……
第二次市集日,在李卉更加期待的心情中再次来到。
这一次,因为有了陶炉子,她把供应量增大了一倍。
她还凭着前世自己过年时回老家,老父亲用烧过的木柴来取炭的记忆,烧了一背篓的木炭,只要有火就能燃烧,这样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卤肉汤汁变冷的问题。
昨日李卉在做木炭的时候,还在想压煤饼的可能性。
可如今的朝代太靠前了,虽然煤作为燃料一直在零零星星被使用,但也是直到隋朝以后,也只有皇室才能经常使用,所以还是木炭来得方便,且不突兀,不易引起怀疑。
而那个陶炉,则可以完全按照她的设想,也就是后世的蜂窝炉子,来进行捏制。
反正她一升斗小民,也不至于搞一个什么发明创造来让人对她进行嘉奖,如果日后果真被人发现,就说是为了生计不得不想出来的法子,想来也不会被人为难。
“哟,这不是上次卖蒸饼的小娘子吗?”
经过上一次在市集入口处的那么大动静,守城官已经对她颇有几分印象。
“这小娘子什么来路?守城官竟然认得她?”
“上次市集您老没来,她家就是之前在梁记粥铺外头摆摊卖蒸饼的,不过倒是上了新,卖得很好呢,可能想买都买不到呢!”
……
李卉边让人检查自己的货物,见那人对新做的陶炉感兴趣,她知道藏拙,就随便编了个理由搪塞了过去:“就想让大伙儿吃上一口热乎的,所以才想这个法子。”
她说得谦虚,面上又陪着笑,守城官便也不为难,道了声“放行”就过了关。
不知怎么回事,李卉这次进入市集摆摊,跟上次的紧张感完全不同。
她约莫知道了些经商之道,其中第一条就是“伸手不打笑脸人”。
照例就是把身上带来的东西卸下来,阿嫂做这些事情轻车熟路,李卉便一心一意去把陶炉子的火生起来。
不曾想,生火对她这个前世的现代人来说,还是个技术活儿。
好不容易生起来小火,等火势稍微大些,就再添上几块木炭,半天的火就够了。 ↑返回顶部↑
这次的兔肉她不打算再做了,全部卖掉的话,家中也能有一些进项。
但是现在她的手艺还在一点点地修复中,所以不敢把
宝全压在这次的兔子上。
等再过上些时日,天气越来越热的时候,她再上新冷吃兔肉,还有麻辣兔头和兔腿,甚至整只烤兔,都行啊!
大哥听到卉妹这样问,便知道她意有所指,便道:
“这两日下雨,西山上路不好走,等天晴了我再去山上看看……”
李卉才晓得,打猎也不是全靠蛮干,大哥还做了好几个陷阱,过几日就去山上走一趟,就能有收获呢!
她再次感叹,果然老实巴交在任何一个地方一个时代都是赚钱最慢的呀!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对于她这个大秦新黔首来说,目前来看还是先老实巴交苟着要紧,诚心经营童叟无欺,小吃摊的生意才会越来越好啊!
第9章 鸡肉盖浇走花路,她一定要走花路!……
第二次市集日,在李卉更加期待的心情中再次来到。
这一次,因为有了陶炉子,她把供应量增大了一倍。
她还凭着前世自己过年时回老家,老父亲用烧过的木柴来取炭的记忆,烧了一背篓的木炭,只要有火就能燃烧,这样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卤肉汤汁变冷的问题。
昨日李卉在做木炭的时候,还在想压煤饼的可能性。
可如今的朝代太靠前了,虽然煤作为燃料一直在零零星星被使用,但也是直到隋朝以后,也只有皇室才能经常使用,所以还是木炭来得方便,且不突兀,不易引起怀疑。
而那个陶炉,则可以完全按照她的设想,也就是后世的蜂窝炉子,来进行捏制。
反正她一升斗小民,也不至于搞一个什么发明创造来让人对她进行嘉奖,如果日后果真被人发现,就说是为了生计不得不想出来的法子,想来也不会被人为难。
“哟,这不是上次卖蒸饼的小娘子吗?”
经过上一次在市集入口处的那么大动静,守城官已经对她颇有几分印象。
“这小娘子什么来路?守城官竟然认得她?”
“上次市集您老没来,她家就是之前在梁记粥铺外头摆摊卖蒸饼的,不过倒是上了新,卖得很好呢,可能想买都买不到呢!”
……
李卉边让人检查自己的货物,见那人对新做的陶炉感兴趣,她知道藏拙,就随便编了个理由搪塞了过去:“就想让大伙儿吃上一口热乎的,所以才想这个法子。”
她说得谦虚,面上又陪着笑,守城官便也不为难,道了声“放行”就过了关。
不知怎么回事,李卉这次进入市集摆摊,跟上次的紧张感完全不同。
她约莫知道了些经商之道,其中第一条就是“伸手不打笑脸人”。
照例就是把身上带来的东西卸下来,阿嫂做这些事情轻车熟路,李卉便一心一意去把陶炉子的火生起来。
不曾想,生火对她这个前世的现代人来说,还是个技术活儿。
好不容易生起来小火,等火势稍微大些,就再添上几块木炭,半天的火就够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