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2 / 3)
家里的角豆和黄瓜都发了出来,沈云清本想跟着上山,挑点竹竿木棍回来,架角豆架子和黄瓜架子,但沈砚还小,沈云清怕带着过去会磕到碰到,就没有跟去。
此时已临近午时,沈云清去灶房引火开始做饭,等季淮回来刚好能吃上一口热乎的。
上次吴小晴送来的地瓜还有一些,沈云清把地瓜翻了出来,洗干净削了皮,切成薄片,冷水下锅蒸煮。
沈砚搬着小板凳坐在灶坑旁边,时不时填几根柴火进去。
等了一会儿,沈云清将蒸好的地瓜抓成泥,放了一点白糖,又加了几碗面粉,开始揉搓。
直至面不粘手后,沈云清从面团中间掏了个洞,捏成合适的大小,揪成面剂子,团成一团再捏成小饼。
小火热油,将小饼烙成两面金黄出锅,放进盆中盖上盖子。
沈云清拿了一个揪了一块尝了口,软软糯糯,香香甜甜,特别好吃,沈云清尝过后,给沈砚拿了一张,让他垫垫嘴,又拿了张出去喂给了小傻。
菜沈云清没有费心做,去窖里拿了根萝卜,洗干净切成丝,用糖和醋拌了,酸酸甜甜很开胃。
等沈云清弄好后,季淮也回来了,现在天气热了起来,出去一趟,季淮后背出了不少汗,后襟洇湿了一边。
喂完牲畜后,他舀了一瓢凉水,在院中洗手,顺带着连脖子和脸都抹了一遍,凉快了不少。
忙了半天,季淮早就饿的不行,坐下来吃了五六张地瓜饼才饱,沈砚也开了胃口,小小一个人吃了两张。
饭后不久,沈砚就开始犯了困,沈云清给他找了小被子,让他在炕上睡觉,不久,吴小晴就过来了。
小傻叫了两声,被沈云清制止了,叔嫂俩没唠几句话,吴小晴就抱着沈砚回家去了。
离日头落还有些时候,沈云清拿上砍刀,背上背篓,叫上季淮,上山砍竹竿去了,小傻也被带了出来放放风。
几天没见,山楂树冒了绿芽,野杏树开了粉粉嫩嫩的花,美不胜收。
沈云清一看见就喜欢的不得了,跑到杏树下微仰着头看枝丫上的锦簇的杏花,
清风拂过树梢,落下点点浅粉色的花瓣,缓缓从他的肩头脸侧飘过,他精致的眉眼,被杏花衬的更加动人。
他站在树下看花,季淮站在不远处看他,小傻在旁边跑来跑去,偶尔兴奋地吠两声,这一刻,成为了季淮心中最美的场景。
两人下山时,已日垂西山,天空中晕染着浅红色的霞光,沈云清拿着两根花枝走在前面,季淮背着背篓拎着一捆竹竿走在后面,慢悠悠的走回了家。
趁着天还没黑,沈云清进屋翻出不少麻绳,季淮拿着铁锹,在地里挖着一个个土坑,挖好坑后,把竹竿插进去,用脚把土填上,并列的两根竹竿交叉在一起系上麻绳稳固,不一会儿俩人就架好了豆角架和黄瓜架。
架好架子,沈云清去后院喂猪兔和鸡,季淮进灶房拎水,准备去给家里的牲畜添水。
“季淮!”
刚拎着桶出门,季淮就听见沈云清在喊他,他以为发生了什么,快步走到后院,“宝儿,怎么了?”
“家里多了一只鸡。”沈云清指了指鸡圈外不远处,那里多了一只鸡,正在院中溜达。
季淮扫了一眼院墙,有了答案,“大概是隔壁飞过来的。”
沈云清也跟着看了一眼,院墙不是很高,这个高度,鸡有可能飞过来。
“那我一会儿抓着拎去隔壁问问。”沈云清说。
喂完了牲畜,季淮让沈云清堵着,眼疾手快就把那只鸡抓了起来。
沈云清接了过来,一路提着鸡去找隔壁的人家,大门没关,沈云清站在门外喊了两声,“有人吗?” ↑返回顶部↑
此时已临近午时,沈云清去灶房引火开始做饭,等季淮回来刚好能吃上一口热乎的。
上次吴小晴送来的地瓜还有一些,沈云清把地瓜翻了出来,洗干净削了皮,切成薄片,冷水下锅蒸煮。
沈砚搬着小板凳坐在灶坑旁边,时不时填几根柴火进去。
等了一会儿,沈云清将蒸好的地瓜抓成泥,放了一点白糖,又加了几碗面粉,开始揉搓。
直至面不粘手后,沈云清从面团中间掏了个洞,捏成合适的大小,揪成面剂子,团成一团再捏成小饼。
小火热油,将小饼烙成两面金黄出锅,放进盆中盖上盖子。
沈云清拿了一个揪了一块尝了口,软软糯糯,香香甜甜,特别好吃,沈云清尝过后,给沈砚拿了一张,让他垫垫嘴,又拿了张出去喂给了小傻。
菜沈云清没有费心做,去窖里拿了根萝卜,洗干净切成丝,用糖和醋拌了,酸酸甜甜很开胃。
等沈云清弄好后,季淮也回来了,现在天气热了起来,出去一趟,季淮后背出了不少汗,后襟洇湿了一边。
喂完牲畜后,他舀了一瓢凉水,在院中洗手,顺带着连脖子和脸都抹了一遍,凉快了不少。
忙了半天,季淮早就饿的不行,坐下来吃了五六张地瓜饼才饱,沈砚也开了胃口,小小一个人吃了两张。
饭后不久,沈砚就开始犯了困,沈云清给他找了小被子,让他在炕上睡觉,不久,吴小晴就过来了。
小傻叫了两声,被沈云清制止了,叔嫂俩没唠几句话,吴小晴就抱着沈砚回家去了。
离日头落还有些时候,沈云清拿上砍刀,背上背篓,叫上季淮,上山砍竹竿去了,小傻也被带了出来放放风。
几天没见,山楂树冒了绿芽,野杏树开了粉粉嫩嫩的花,美不胜收。
沈云清一看见就喜欢的不得了,跑到杏树下微仰着头看枝丫上的锦簇的杏花,
清风拂过树梢,落下点点浅粉色的花瓣,缓缓从他的肩头脸侧飘过,他精致的眉眼,被杏花衬的更加动人。
他站在树下看花,季淮站在不远处看他,小傻在旁边跑来跑去,偶尔兴奋地吠两声,这一刻,成为了季淮心中最美的场景。
两人下山时,已日垂西山,天空中晕染着浅红色的霞光,沈云清拿着两根花枝走在前面,季淮背着背篓拎着一捆竹竿走在后面,慢悠悠的走回了家。
趁着天还没黑,沈云清进屋翻出不少麻绳,季淮拿着铁锹,在地里挖着一个个土坑,挖好坑后,把竹竿插进去,用脚把土填上,并列的两根竹竿交叉在一起系上麻绳稳固,不一会儿俩人就架好了豆角架和黄瓜架。
架好架子,沈云清去后院喂猪兔和鸡,季淮进灶房拎水,准备去给家里的牲畜添水。
“季淮!”
刚拎着桶出门,季淮就听见沈云清在喊他,他以为发生了什么,快步走到后院,“宝儿,怎么了?”
“家里多了一只鸡。”沈云清指了指鸡圈外不远处,那里多了一只鸡,正在院中溜达。
季淮扫了一眼院墙,有了答案,“大概是隔壁飞过来的。”
沈云清也跟着看了一眼,院墙不是很高,这个高度,鸡有可能飞过来。
“那我一会儿抓着拎去隔壁问问。”沈云清说。
喂完了牲畜,季淮让沈云清堵着,眼疾手快就把那只鸡抓了起来。
沈云清接了过来,一路提着鸡去找隔壁的人家,大门没关,沈云清站在门外喊了两声,“有人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