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2 / 3)
也不知他二人,到底还有没有甲子宴的福分。
————
寒雨空阶,天阴不散。正福殿燃起了烛火,火苗在风中摇晃,光斑掠过侍中王贯微微颤动的胡须。
“前朝衣冠南渡,以扬州为京畿,乃谷帛所资。以荆州为重镇,乃甲兵所聚。如今天下二十州,名目虽多,外奉贡赋,内充府实,莫过于荆扬二州。分庭抗礼,尾大不掉,岂能不为乱?”他在成之染下首慷慨陈词,不知不觉地往前靠,几乎要跌到坐席下。
“侍中,当心。”成之染提醒他。
王贯在座中坐定,玉笏又一次叩在金砖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前代荆扬之争,贻害颇深。前有逆臣王循自武昌称兵向阙,后有颍川庾氏据荆州弄权作乱,纵使前代事远,殿下难道不记得李劝星了吗?”
成之染提起的朱笔顿了顿,墨汁顺着笔尖滴落,在面前奏表上洇出个红点。
“侍中博洽多闻,忠心体国,”她将笔放下,向王贯投去一瞥,“只是荆州亦是国之干城。同是在荆州,庾昌若弄权,庾钦年却能忠于帝室,为朝廷牵制胡虏。李劝星作乱,彭城忠武王却能保境安民。可见荆州治乱,在于用人。”
王贯道:“殿下所言不差,只是用人之道,首尾不能周全。”
“哦?”成之染似是一笑,道,“难不成南郡王在荆州,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
王贯不由得攥紧了笏板,迟疑了一番,道:“不曾。”
成之染又读了读他的奏表,目光掠过琅邪王氏家传的隽秀文字,指着其中几行道:“裁撤荆州军府,好大的手笔。”
王贯望着她,道:“荆州上流形胜,地广兵强,数倍于寻常州府……”
“倘若西陲有变,谁来镇抚?”成之染打断了他的话,“难不成要我从金陵派兵,千里溯江而上,用远水去救近火不成?”
王贯正要分辩时,通传的女官叩响了门扉,禀报道:“殿下,太子到了。”
殿中的气氛陡然一变,王贯起身侍立一旁,朝门口望去。成之染整顿衣裳,负手立于几案前,见成昭远裹挟着雨雾跨入殿门,潮湿的水汽混着龙涎香在殿内浮沉。
他躬身一拜,看了王贯一眼,笑了笑:“阿姊,只是裁撤军府而已,有什么难处?”
成之染示意他二人入座,缓缓道:“军府势大,自有其根源所在,一味裁撤,又岂能解后顾之忧?”
宫人向成昭远奉茶,他呷了两口,道:“并非我信不过五弟,只是这偌大的军府,有多少冗官冗费,年年月月,又要耗费多少民脂民膏?”
成之染瞥了他一眼:“你待如何?”
“当年李氏在西府,文武不过万余。此番荆州的限数,不算过分罢?”成昭远眸光微动。许久未见的专注目光,犹如当年在新亭迎候她归来的眼神。
“这限数该有个讲究,”成之染拿起王贯的奏表,道,“兵士不在此限。”
成昭远轻扣几案,思忖了一番,道:“阿姊所言极是。”
惊雷炸响,劈开暮云,宫灯亦随风明灭。王贯忽有些担心,回府的路上,只怕会有些泥泞。他索性先行告退。
殿中只余下姊弟二人。成昭远在窗下驻足,良久,忽而转身望着成之染,眸色沉沉。
“荆州也好,豫州也罢,人马如此盛壮,倒是令我艳羡了。”
成之染从一堆书奏中抽出丘豫那封,成肃派人送到她这里,没写一个字。
“东宫在禁中,有虎贲羽林,亦有金吾卫,岂能与藩镇同日而语?”
“可是……”成昭远张口欲语,话到嘴边不由得顿了顿。 ↑返回顶部↑
————
寒雨空阶,天阴不散。正福殿燃起了烛火,火苗在风中摇晃,光斑掠过侍中王贯微微颤动的胡须。
“前朝衣冠南渡,以扬州为京畿,乃谷帛所资。以荆州为重镇,乃甲兵所聚。如今天下二十州,名目虽多,外奉贡赋,内充府实,莫过于荆扬二州。分庭抗礼,尾大不掉,岂能不为乱?”他在成之染下首慷慨陈词,不知不觉地往前靠,几乎要跌到坐席下。
“侍中,当心。”成之染提醒他。
王贯在座中坐定,玉笏又一次叩在金砖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前代荆扬之争,贻害颇深。前有逆臣王循自武昌称兵向阙,后有颍川庾氏据荆州弄权作乱,纵使前代事远,殿下难道不记得李劝星了吗?”
成之染提起的朱笔顿了顿,墨汁顺着笔尖滴落,在面前奏表上洇出个红点。
“侍中博洽多闻,忠心体国,”她将笔放下,向王贯投去一瞥,“只是荆州亦是国之干城。同是在荆州,庾昌若弄权,庾钦年却能忠于帝室,为朝廷牵制胡虏。李劝星作乱,彭城忠武王却能保境安民。可见荆州治乱,在于用人。”
王贯道:“殿下所言不差,只是用人之道,首尾不能周全。”
“哦?”成之染似是一笑,道,“难不成南郡王在荆州,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
王贯不由得攥紧了笏板,迟疑了一番,道:“不曾。”
成之染又读了读他的奏表,目光掠过琅邪王氏家传的隽秀文字,指着其中几行道:“裁撤荆州军府,好大的手笔。”
王贯望着她,道:“荆州上流形胜,地广兵强,数倍于寻常州府……”
“倘若西陲有变,谁来镇抚?”成之染打断了他的话,“难不成要我从金陵派兵,千里溯江而上,用远水去救近火不成?”
王贯正要分辩时,通传的女官叩响了门扉,禀报道:“殿下,太子到了。”
殿中的气氛陡然一变,王贯起身侍立一旁,朝门口望去。成之染整顿衣裳,负手立于几案前,见成昭远裹挟着雨雾跨入殿门,潮湿的水汽混着龙涎香在殿内浮沉。
他躬身一拜,看了王贯一眼,笑了笑:“阿姊,只是裁撤军府而已,有什么难处?”
成之染示意他二人入座,缓缓道:“军府势大,自有其根源所在,一味裁撤,又岂能解后顾之忧?”
宫人向成昭远奉茶,他呷了两口,道:“并非我信不过五弟,只是这偌大的军府,有多少冗官冗费,年年月月,又要耗费多少民脂民膏?”
成之染瞥了他一眼:“你待如何?”
“当年李氏在西府,文武不过万余。此番荆州的限数,不算过分罢?”成昭远眸光微动。许久未见的专注目光,犹如当年在新亭迎候她归来的眼神。
“这限数该有个讲究,”成之染拿起王贯的奏表,道,“兵士不在此限。”
成昭远轻扣几案,思忖了一番,道:“阿姊所言极是。”
惊雷炸响,劈开暮云,宫灯亦随风明灭。王贯忽有些担心,回府的路上,只怕会有些泥泞。他索性先行告退。
殿中只余下姊弟二人。成昭远在窗下驻足,良久,忽而转身望着成之染,眸色沉沉。
“荆州也好,豫州也罢,人马如此盛壮,倒是令我艳羡了。”
成之染从一堆书奏中抽出丘豫那封,成肃派人送到她这里,没写一个字。
“东宫在禁中,有虎贲羽林,亦有金吾卫,岂能与藩镇同日而语?”
“可是……”成昭远张口欲语,话到嘴边不由得顿了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