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2 / 3)
今日也是如此,但不同的是,今日他们说的正起劲,突闻楼下嘈杂,虽不知发生了什么,贾政还是皱起了眉毛,对众人在此清净之地发出这么大声音非常不满,觉得他们有辱斯文。
但很快他就知道嘈杂的原因了,在掌柜的亲自带领下,三四位文士走了上来。
于是二楼的人眼睛同样亮了,有认出他们中某人的上前见礼,不认识的则好奇地询问他们的身份,显然这便是方才楼下喧闹的缘故了。
贾政的两位好友出身一般,读书也没什么太大成就,并不认识这几个人,见贾政脸上隐有激动之色,好奇地问:“你认得他们?”
贾政点头,指着一位青衣中年文士:“这位是松山书院的院长易先生。”
两位好友一脸惊讶激动,即便他们不知道易先生,但松山书院却是鼎鼎有名,他们想进去都不成呢!
没想到今日竟有这样的际遇,能碰到这样的大人物。
贾政见好友如此,心下也暗自得意,又说走在最前面的那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这位是儒林名宿鲁道南先生。”
两位好友恍然又恍惚。
比起易先生经营书院,这位鲁先生便致力于研究学问、著书立说,光是书都出了好几本,广为流传的文章诗赋更是不知凡几,但凡读书人就没有不知道他名字的。
难怪他能走在所有人前头呢!
虽然不知道其他几人的身份,但只看这易先生和鲁先生的份量,便知道另外几位也不会差,鲁道南却能走在所有人之前,可见他在文坛的地位。
鲁先生一向少现身于人前,不妨他们竟有缘得见,自然激动不已,纷纷上前见礼。
倒也不指望有什么好处,只是碰见崇敬之人,免不得想要攀谈两句。当然当然,万一……只是万一,万一他们得了其中某位青眼,哪怕只是得两句指点,也算是极大的收获了。
只是比起其他人纯粹的激动,贾政的心情格外复杂,盖因他年少时曾经试图拜鲁道南为师。
那时候鲁道南虽然不如现在,但也已经颇具名声,贾代善见贾政喜好读书,便为他寻找好先生,鲁道南便是首选。
那时贾家还处于巅峰时期,所以托交情见到了鲁道南,可惜对方认为贾政不够聪慧,没有收下他。
初时贾政很不服气,为此日夜苦读,想要证明自己的本事。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确不是读书的材料,贾政虽然不愿意承认,心里却不是没有数的。
这些年他也没读出什么名堂,倒是鲁道南成绩卓著,他的弟子也个个出众,贾政看在眼里,不甘渐渐消散,变成了深藏在心里的自卑。
今日见到鲁道南,他也只与好友一般打了个招呼,并没有多说什么,不想鲁道南竟开口:“你是荣国府的二小子吧?”
贾政愣了一下,没想到鲁道南竟然认出了他,其他人也投来惊讶的目
光,这让爱好名声,但又没什么机会出风头的贾政飘飘然,语气恭敬又感动:“您还记得学生?”
鲁道南含笑点点头,如他这般的名宿大多都有一个特质:聪明!
鲁道南的记忆力便格外好,几乎可以说过目不忘,虽然是很多年前见过贾政一次,但见到了还是能认出来。
他一边随着掌柜往包厢里走,一边问贾政:“你如今如何了?”
贾政只能跟着往里面走,当然,他自己也很乐意,沐浴着身后众人羡慕的目光,脊背都更挺直了几分。
他道:“父亲去世得早,学生不得不替老母与妻儿考虑,故而进工部谋了个缺,没有再考试了。但这些年读书却没有停过。”
“读书本是为了开智明理,若已有官职,有无功名便不要紧了。”鲁道南微笑道,“当日我便说你端方有余,灵巧不足,若一味念书,恐未必能有多大成就,反移了性情,成了迂腐刻板之徒。”
贾政正觉难堪,便听鲁道南继续道:“不若早日谋缺,凭你的踏实和正直,倒能替百姓做些实事,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未必唯有读书才是上品。”
贾政一愣,完全不记得鲁道南说过后面这些话。 ↑返回顶部↑
但很快他就知道嘈杂的原因了,在掌柜的亲自带领下,三四位文士走了上来。
于是二楼的人眼睛同样亮了,有认出他们中某人的上前见礼,不认识的则好奇地询问他们的身份,显然这便是方才楼下喧闹的缘故了。
贾政的两位好友出身一般,读书也没什么太大成就,并不认识这几个人,见贾政脸上隐有激动之色,好奇地问:“你认得他们?”
贾政点头,指着一位青衣中年文士:“这位是松山书院的院长易先生。”
两位好友一脸惊讶激动,即便他们不知道易先生,但松山书院却是鼎鼎有名,他们想进去都不成呢!
没想到今日竟有这样的际遇,能碰到这样的大人物。
贾政见好友如此,心下也暗自得意,又说走在最前面的那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这位是儒林名宿鲁道南先生。”
两位好友恍然又恍惚。
比起易先生经营书院,这位鲁先生便致力于研究学问、著书立说,光是书都出了好几本,广为流传的文章诗赋更是不知凡几,但凡读书人就没有不知道他名字的。
难怪他能走在所有人前头呢!
虽然不知道其他几人的身份,但只看这易先生和鲁先生的份量,便知道另外几位也不会差,鲁道南却能走在所有人之前,可见他在文坛的地位。
鲁先生一向少现身于人前,不妨他们竟有缘得见,自然激动不已,纷纷上前见礼。
倒也不指望有什么好处,只是碰见崇敬之人,免不得想要攀谈两句。当然当然,万一……只是万一,万一他们得了其中某位青眼,哪怕只是得两句指点,也算是极大的收获了。
只是比起其他人纯粹的激动,贾政的心情格外复杂,盖因他年少时曾经试图拜鲁道南为师。
那时候鲁道南虽然不如现在,但也已经颇具名声,贾代善见贾政喜好读书,便为他寻找好先生,鲁道南便是首选。
那时贾家还处于巅峰时期,所以托交情见到了鲁道南,可惜对方认为贾政不够聪慧,没有收下他。
初时贾政很不服气,为此日夜苦读,想要证明自己的本事。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确不是读书的材料,贾政虽然不愿意承认,心里却不是没有数的。
这些年他也没读出什么名堂,倒是鲁道南成绩卓著,他的弟子也个个出众,贾政看在眼里,不甘渐渐消散,变成了深藏在心里的自卑。
今日见到鲁道南,他也只与好友一般打了个招呼,并没有多说什么,不想鲁道南竟开口:“你是荣国府的二小子吧?”
贾政愣了一下,没想到鲁道南竟然认出了他,其他人也投来惊讶的目
光,这让爱好名声,但又没什么机会出风头的贾政飘飘然,语气恭敬又感动:“您还记得学生?”
鲁道南含笑点点头,如他这般的名宿大多都有一个特质:聪明!
鲁道南的记忆力便格外好,几乎可以说过目不忘,虽然是很多年前见过贾政一次,但见到了还是能认出来。
他一边随着掌柜往包厢里走,一边问贾政:“你如今如何了?”
贾政只能跟着往里面走,当然,他自己也很乐意,沐浴着身后众人羡慕的目光,脊背都更挺直了几分。
他道:“父亲去世得早,学生不得不替老母与妻儿考虑,故而进工部谋了个缺,没有再考试了。但这些年读书却没有停过。”
“读书本是为了开智明理,若已有官职,有无功名便不要紧了。”鲁道南微笑道,“当日我便说你端方有余,灵巧不足,若一味念书,恐未必能有多大成就,反移了性情,成了迂腐刻板之徒。”
贾政正觉难堪,便听鲁道南继续道:“不若早日谋缺,凭你的踏实和正直,倒能替百姓做些实事,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未必唯有读书才是上品。”
贾政一愣,完全不记得鲁道南说过后面这些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