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2 / 4)
沈缨打开盒子,颠了颠,颇有重量。
她小心打开,里头居然是一个脸大的铜盆,盆底有许多憨态可掬的小动物,有鱼、龟、蛙、水鸟一应俱全,每个圆雕动物均能原地旋转[1]。
她提来已经凉掉的茶水倒入盆中,随着水流加入,那些生物仿佛活了一样,在水里转动。
沈缨没见过这般新奇的东西,又玩了一会儿才擦拭干净,想了想,搁到木柜的最顶端。
她复又看向画卷,指尖落在姜宴清身上。
他的目光专注,嘴角微勾,只是目光所在之处不在云姑身上。
而是在看她。
这大概又是王惜在搞鬼吧,想借此取笑她。
但她却不觉得生气,反而有些开心。
沈缨抬起指尖,视线落在姜宴清脸上,注视着他的神情,久久未动。
她用目光描摹他的轮廓,肆无忌惮的注视着他,回想着那日的情景,不禁感叹,这世上为何会有这般令人惊叹的男子。
睿智、果断、沉稳、俊雅又气质磊落。
让她忍不住的心生妄念。
注:
造型参考国家一级文物——晋公盘,为古人的嫁妆之物。
第六十八章
日头渐落,拜火节马上就要开始了,晚间家家户户都点了灯。
沈缨安顿好父亲,便和大哥、秦家姑娘,以及弟妹们出去逛集会。
整条街上灯火通明,洋溢着喜悦祥乐。
因为是和“火”有关的节日,每一个摊位都是火彤彤的一片。
沿街道两侧,每隔十几步便有一个火台,石雕的柱子顶部镂刻着莲花图案的圆球,里头放着一个小小的火把。
沿着澄心湖一圈都亮亮堂堂的,巡防的衙役比寻常也多了两倍,护卫各处安全。
沈缨对着热闹景象没什么兴致,懒懒散散的跟在弟妹身后。
见他们去看杂耍,她就从临县一家制作果酒的酒庄里拿了些酒出来,进了君子亭。
君子亭难得清净,她靠在栏杆上慢慢地抿着琉璃杯盏中的葡萄酒,视线却直直落在不远处莲朵曾失踪的湖岸边。
那是一处由地面延伸至水中的方正石台,面阔一丈有余,并不算平坦,是由巨石拼起来的。
一边连着君子亭的地基,一边连着一座假山。
假山高逾十丈围着湖岸绵延一里多地,高低错落,仿佛真的一样。
这些巨石一部分是永昌高山上移下来,又经石匠雕琢的,一部分则是林家从湖州买回来的。
之所以这般耗费财力和人力,是因为当时堪舆大师推算过,此处立一座石山可镇守一方安宁。 ↑返回顶部↑
她小心打开,里头居然是一个脸大的铜盆,盆底有许多憨态可掬的小动物,有鱼、龟、蛙、水鸟一应俱全,每个圆雕动物均能原地旋转[1]。
她提来已经凉掉的茶水倒入盆中,随着水流加入,那些生物仿佛活了一样,在水里转动。
沈缨没见过这般新奇的东西,又玩了一会儿才擦拭干净,想了想,搁到木柜的最顶端。
她复又看向画卷,指尖落在姜宴清身上。
他的目光专注,嘴角微勾,只是目光所在之处不在云姑身上。
而是在看她。
这大概又是王惜在搞鬼吧,想借此取笑她。
但她却不觉得生气,反而有些开心。
沈缨抬起指尖,视线落在姜宴清脸上,注视着他的神情,久久未动。
她用目光描摹他的轮廓,肆无忌惮的注视着他,回想着那日的情景,不禁感叹,这世上为何会有这般令人惊叹的男子。
睿智、果断、沉稳、俊雅又气质磊落。
让她忍不住的心生妄念。
注:
造型参考国家一级文物——晋公盘,为古人的嫁妆之物。
第六十八章
日头渐落,拜火节马上就要开始了,晚间家家户户都点了灯。
沈缨安顿好父亲,便和大哥、秦家姑娘,以及弟妹们出去逛集会。
整条街上灯火通明,洋溢着喜悦祥乐。
因为是和“火”有关的节日,每一个摊位都是火彤彤的一片。
沿街道两侧,每隔十几步便有一个火台,石雕的柱子顶部镂刻着莲花图案的圆球,里头放着一个小小的火把。
沿着澄心湖一圈都亮亮堂堂的,巡防的衙役比寻常也多了两倍,护卫各处安全。
沈缨对着热闹景象没什么兴致,懒懒散散的跟在弟妹身后。
见他们去看杂耍,她就从临县一家制作果酒的酒庄里拿了些酒出来,进了君子亭。
君子亭难得清净,她靠在栏杆上慢慢地抿着琉璃杯盏中的葡萄酒,视线却直直落在不远处莲朵曾失踪的湖岸边。
那是一处由地面延伸至水中的方正石台,面阔一丈有余,并不算平坦,是由巨石拼起来的。
一边连着君子亭的地基,一边连着一座假山。
假山高逾十丈围着湖岸绵延一里多地,高低错落,仿佛真的一样。
这些巨石一部分是永昌高山上移下来,又经石匠雕琢的,一部分则是林家从湖州买回来的。
之所以这般耗费财力和人力,是因为当时堪舆大师推算过,此处立一座石山可镇守一方安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