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3 / 3)
他的眼神淡漠而冷静,不带一丝情绪,但李昭宁总觉得,他好像又生气了。
而且,这些怒气,有那么一点儿,是对她的。
第29章
李昭宁不知所以,沉默着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着裴砚笑了笑。
一行人回到礼部,用小刀拆开糊名,由裴砚念名字,旁边的白居简则负责记录。
“第一名,王渡。”
裴砚将卷子递给白居简,看向手中的卷册,念出下一个名字。
裴砚脑中想起阅卷时曾被自己待定的那张试卷,看来是第四。
裴砚又想起,整册试卷,没有一张试卷的字体,与李昭宁的字体类似。
他有些失望,李昭宁十四岁时,所写行卷他便看过,其文采与胸怀,与那时的他已经不相上下。李昭宁并非偷懒怠惰之人,但大概多年在姚州的养尊处优,已经让她泯然众人了吧。
裴砚思绪飘乎,手上本能地一页一页地翻开卷册,喃喃地念出下一个名字:
“第四名,李昭宁。”
……?
名字出口,裴砚才恍然回神。
一旁监督的巡场官几乎是直接从椅子上弹了起来:“什么?!”
白居简也顿住笔,抬起头惊诧地看着他手中的试卷。
杜黄也坐不住了,走到裴砚身旁,目光在他手中的文章上流连。
裴砚将试卷捧近,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从名字到文章,没有涂改的痕迹,也没有任何不工整或作弊的嫌疑。
字迹工整娟秀,虽笔画粗挺圆润,但仍可见其笔力,颇有魏晋时谢家闺秀的遗风。
裴砚看完文章,视线又挪回最左侧的名字处,“宁”字的最后一笔,有着她写这一笔时惯有的因手腕颤抖而上下反复涂写留下的深浅痕迹。
毫无疑问,这就是李昭宁亲笔写的。
裴砚的嘴角微微地弯起,眉眼中的失望也在一瞬间悄然而逝,取而代之的是如月光一般柔和温润的光。
他沉声重复:“第四名,李昭宁。”
“让我看看。”
杜黄伸手拿过试卷,细细浏览一番,眼中尽是严肃与检视之意。
过了一会儿,随着他的视线渐渐下移,眉目间的神情却渐渐被欣赏所取代,变得宽和从容。他将试卷递给一旁的白居简,笑道:“这便是你跟我说的那位,对黄河水患颇为了解,又将治理方案写得兵行险着、不按套路出牌的那位学子。”
↑返回顶部↑
而且,这些怒气,有那么一点儿,是对她的。
第29章
李昭宁不知所以,沉默着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着裴砚笑了笑。
一行人回到礼部,用小刀拆开糊名,由裴砚念名字,旁边的白居简则负责记录。
“第一名,王渡。”
裴砚将卷子递给白居简,看向手中的卷册,念出下一个名字。
裴砚脑中想起阅卷时曾被自己待定的那张试卷,看来是第四。
裴砚又想起,整册试卷,没有一张试卷的字体,与李昭宁的字体类似。
他有些失望,李昭宁十四岁时,所写行卷他便看过,其文采与胸怀,与那时的他已经不相上下。李昭宁并非偷懒怠惰之人,但大概多年在姚州的养尊处优,已经让她泯然众人了吧。
裴砚思绪飘乎,手上本能地一页一页地翻开卷册,喃喃地念出下一个名字:
“第四名,李昭宁。”
……?
名字出口,裴砚才恍然回神。
一旁监督的巡场官几乎是直接从椅子上弹了起来:“什么?!”
白居简也顿住笔,抬起头惊诧地看着他手中的试卷。
杜黄也坐不住了,走到裴砚身旁,目光在他手中的文章上流连。
裴砚将试卷捧近,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从名字到文章,没有涂改的痕迹,也没有任何不工整或作弊的嫌疑。
字迹工整娟秀,虽笔画粗挺圆润,但仍可见其笔力,颇有魏晋时谢家闺秀的遗风。
裴砚看完文章,视线又挪回最左侧的名字处,“宁”字的最后一笔,有着她写这一笔时惯有的因手腕颤抖而上下反复涂写留下的深浅痕迹。
毫无疑问,这就是李昭宁亲笔写的。
裴砚的嘴角微微地弯起,眉眼中的失望也在一瞬间悄然而逝,取而代之的是如月光一般柔和温润的光。
他沉声重复:“第四名,李昭宁。”
“让我看看。”
杜黄伸手拿过试卷,细细浏览一番,眼中尽是严肃与检视之意。
过了一会儿,随着他的视线渐渐下移,眉目间的神情却渐渐被欣赏所取代,变得宽和从容。他将试卷递给一旁的白居简,笑道:“这便是你跟我说的那位,对黄河水患颇为了解,又将治理方案写得兵行险着、不按套路出牌的那位学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