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写词。
  手指划地,鲜血流溢。
  上好丹批,天成朱笔。
  他在批点玉升年最后最具色彩的一天。
  这怪诞的一幕是李寒发疯谣言的初始,但他得于天人的逻辑,世人又怎能理解贯通?
  第二日清晨,逆贼青不悔尸身不翼而飞。
  被软禁的府邸中,郑素支起火盆,打开书箧,取出青不悔的全部书稿。
  青不悔之死一度在梁王朝的仕宦阶层讳莫如深,直到奉皇五年,他们迎来李寒的死亡。在他死后众人开始思索,李寒到底留下了什么?但他们都没得到确切答案。没人将李渡白和流星挂鈎,流星转瞬即逝,而他焚烧的光焰足以割裂时代。这给了时人灵感,他们这才想到死在新朝前夕的前朝丞相——是的,也是丞相——他用一腔热血来飨死亡,李寒背叛过他的生命,却又收殓并蹈袭了他的死亡。人们突然记起,他二人并非什么不两立的仇敌,李寒又何止他的继承,更是他的学生。青不悔也本非什么国贼和罪臣,他只是多了一点幼稚和许多叛逆,比李寒少了一个昭帝而已。这引起了他们研究的兴趣,但他们翻烂史简都没翻检出点什么,这才是最为人惊讶的:青不悔死不过十年,却干净得彷佛杜撰,像神鲧、刑天和共工,像一切散佚的传说。他是有过诗书的,李渡白奉皇元年所歌《踵汤》多疑为其作,而他或许正是李寒口中“驷赤虬兮绯衣”的天人;自然,他更有过论著,但正如我们所知,在他死去的前一个夜晚,有半数被他付之一炬,而剩下的一半,在他死后的第一个白日,也被他的外甥亲手烧成了灰。那些灰烬,那些火光,正是他永生的息壤、断折的干戚和腰斩的不周。而李寒不同,他终究留下了点什么。它们被物化成碑石、法律和君王的眼泪,但这绝不是全部。死的是丞相,而李寒不死。他正是被留下的。
  上述乖于共识的片段本该削删干净,但出于对时代和历史的尊重,我们还是将它保留下来。时代和历史里多的是我们无法理解之人和无法理解之事,像之后故事里无母而生的梁太子玠,和之前故事里不像活人的这位李寒。他们在见证时代的同时也被时代见证着,他们在记录历史的同时也被历史记录着。如果非要找点他们真实存在的证据,可以听听梁明帝继位后,坊间依然传唱的那支《破阵子》牌子,那是李文正公在玉升末年的仲夏时分,为他逝去的老师、逝去的青春、逝去的壮阔岁月所书的第一笔挽辞。哪怕他所题当日,立刻被滚滚风尘吹散。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