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本来翰林院出身,清贵得很,外出历练回来,就能升职,只要不出现什么意外,五十岁以后,跻身九卿是没问题的。
  特别是,她还身兼给事中,不仅清贵,又掌权,这样发展下去,她绝对前途无量,又是阁老张维斯的女婿,日后的发展可想而知。
  只是她却给圣元帝上了一道折子,论八要素,句句不提变法,句句都在变法。
  圣元帝很抵触变法,哪里会同什么八要素,就让她离开京都,去地方上任职,先是知府,后来回到京都任少詹事,品级没升,总归是回到京都了。
  没两年就升任从三品光禄寺卿,可惜张维斯被贬后,窦徽音就被政敌给弄出去了,本来只要张维斯一退下,她就能入阁,现在却到地方上任职通政使,虽也是正三品的高官,比起内阁可差远了。
  虞九舟登基后,窦徽音递上来一道奏折,上面写的是新的八要素。
  比起之前地改善了许多,明显是经过地方历练,写出了新的东西,当时变法还没有稳定,对窦徽音的八要素,迟晚跟虞九舟都看过,可惜没办法马上进行,只能等变法稳定后,再商议修改制定。
  要说起来,朝堂上分成了三波势力,一波是一开始跟随虞九舟的人,这些人有从龙之功劳,这三个人,董书翰资格老,在一开始支持虞九舟这边的人里有权威,所以她的呼声不低。
  再就是王珅,很明显,世家想捧他出来。
  最后是窦徽音,此人是寒门代表,也有部分不是出身寒门,毫无背景的人跟随他。
  一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以张维斯为代表的寒门农家子联合起来,对抗世家。
  现下出现了一个新势力,可以算是新党。
  迟晚跟虞九舟是不支持结党的,但这些人自然而然地聚集在了一起,当然也有不结党,各自为政的,毕竟是少数。
  看着这三个人,以迟晚对虞九舟的了解,她大概知道虞九舟心中属意谁,“王珅肯定是不可能了,你在董书翰跟窦徽音中间纠结?”
  虞九舟点头,“董书翰为人处世都好,能让新法继续稳定发展下去,窦徽音是改革派,她肯定会用自己的八要素,我担心她在进行八要素的时候,会阻碍新法。”
  说起来,这两个人确实不好选。
  “董书翰为首辅,窦徽音入阁,两人相辅相成,等新法实行个两三年,深入人心后,老董刚好可以退下来,任少师或是少傅,给孩子们当老师,到了年纪就能回乡荣养了。”
  她们想的是让八要素在新法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取代新法,或者是打乱新法的进展。
  新法跟八要素并不冲突,但必须以新法为主,八要素为辅。
  八要素确实不错,但只能锦上添花,并不能彻底改变大周情况,这是时代的局限,不能否认窦徽音的能力。
  反正内阁可以是三五个人,也可以是七八个人,全看皇帝。
  细分权力,不能让首辅拥有真正的相权,有了相权的首辅,就要触碰皇权了。
  本来皇权跟臣权,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无论是迟晚还是虞九舟,她们是不会允许,自己的权力被人压倒。
  绝对的权力,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目前而言,包括窦徽音的八要素,只能算是富国,不能算是富民。
  所以要在新法强国富民后,再去进行,才会更好。
  虞九舟也觉得,目前看来,董书翰为首辅,窦徽音入阁是个不错的选择。
  “那便如此吧。”
  大周已两百年,按照皇朝循环,头一百年兴盛,中一百年会急转直下,让王朝进入一个动荡时期。
  天灾人祸都有可能,这时可能会出现一个中兴之主,也可能出现一个厉害的权臣,带领王朝进入短暂的兴盛。
  大周到了圣元帝时期,各地天灾人祸不断,财政一直处于负数,军队也不顶用,大臣争斗激烈,连内阁都在党争,为了权力为了利益,再这么下去,大周就会急转直下,从而灭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