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年代文,但海归神豪 第17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吃完饭,一行人又回到沙发上。
  乌清慧从苏西手里接过文件夹,打开扫了眼确定确实是她改过的计划书后,将一叠计划书发给了赵华灿等人。
  家里有复印机,陈疏影让苏西去多复印了几分,给在场的一人发了一张。
  第100章
  计划书是乌清慧做的,赵华灿他们的问题当然得是由乌清慧来解答。
  “一年的时间建十个工厂,是不是有点太多了?”赵华灿说出这句话,纯粹是因为太过
  惊喜。
  深城的战略发展,重心确实是科技工业上。但民生工厂,他们也需要!
  这份兴华集团1980年七月——1981年底发展计划书上,十个工厂都是民生日用工厂。
  肉类加工厂、挂面厂、针织厂、棉织厂、玩具厂、裘革制品厂、塑料厂、童装厂、呢绒服装厂、刺绣厂、橡胶厂,瓷用花纸厂。
  上面没写建造顺序,只列出了厂名。
  不是赵华灿没见过世面,要是他们深城说一年建十个厂,他只会觉得太少。
  举一城之力一年才能拉来十个投资商,还发展什么?趁早换能干的人来。
  可这是一个民营企业,就算到从现在到明年年底还有十七个月。但一个半月建好一个厂,两个月工厂全面开工,时间是不是有点太紧了?
  乌清慧摇了摇头:“不多,我看了下去年改开后到现在的报告,来深城务工的人越来越多。一年半建好十个厂,很轻松。”
  ……我不是担心工厂建不起来,是担心开工后货物堆积在厂房里卖不出去!
  实际上现在深城招商引资方面,和大部分投资商合作,采取的都是“三来一补”这四种方式。
  只有少部分,才是合资建厂。
  最开始林和壁要和陈疏影建合资工厂,赵华灿就不是太赞同。
  “三来一补”这四种方式的合作,他们完全不用考虑成品销售,只用把东西做出来就行。
  合资工厂可不一样,东西卖不出去,他们深城也是会有损失的。
  还是林和壁说,销售方面不用担心,卖不出去的陈家会负责他才点头。
  但这十个工厂一建,加上建好的罐头厂和卫生巾厂,还有正在建的制鞋厂,加起来可就有十三个工厂了。
  陈家真能同意把这十三个工厂卖不出去的东西,全都接手吗?
  要是陈家不接手,那工厂开不了工,建了也是白建。
  林和壁想着陈疏影喜欢直来直往,她名下的员工大概也是。也没像赵华灿那样委婉,而是对乌清慧直言:“单纯把工厂建好,一年半的时间当然没问题。”
  “我们主要是担心,工厂原材料以及生产出来的货物怎么销售。”
  一年半还要增加十个工厂,他心里也打鼓。
  陈疏影心说,你们这就是太小看华国人民了。
  就她这十个工厂生产出来的东西,附近几个省就能吃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