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2 / 3)
见孩子这样,宁澈哪里还能狠得下心来。
他把宁潇搂在怀里轻轻哄着:“三哥儿,那你可要,快点好起来啊。”
*
祭天大典后,有三日休朝。
然在第三日过晌,宁澈便宣了内阁辅臣,六部尚书,九卿正官共至御书房,商讨海防大计。
因要面见外臣,他穿了一件稍正式团龙云纹龙袍,可脚上依然趿拉着夏绫给他做的那双软底鞋。
过了这几日,磨破皮的伤处已结了痂,但宁澈仍觉得还是这双鞋最舒服,心想只要他不起来溜达,就没人能发现。
几位阁臣和六部九卿已在殿外候旨。宁澈宣了他们进来,以首辅杨怀简打头,一群穿赭红色官服的老文官依序进殿,远看去就好似一团火烧进殿来。
行过君臣大礼后,宁澈开门见山说道:“浙江,福建,广东几个海防重镇当前仍有官缺,前任者或因丁忧,或因调任,或因年老致仕等,官位空悬未决。这虽是吏部的事,但事关海防大业,还是想找众卿来议上一议。各位爱卿若是有合适的人选,不妨都举荐上来,诸位广开言路,人选定下后,明日早朝便可授官赴职了。”
竟无一人应答。
宁澈眉尾微扬,心生狐疑。以往对于补官推官这种事,阁部大臣都会抢着上,生怕晚了吃不着热乎的。若真有贤才被任用,于公是为朝廷做了贡献,于私是给被举者做了个大人情。两面得利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而今日,是怎么的了?
宁澈审度的目光落在吏部尚书脸上。
“黄尚书,既是你分内之事,不如你先说两句?”
吏部尚书胡须一颤,诺诺拱手作了揖,却悄么声的给礼部尚书递了个眼神。
收到传信,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卢英出列,对上拱手谏言道:“禀圣上,海防大事固然重要,但臣等以为,再此事之前,还有一件重中之重的国之大计,请陛下圣断。”
宁澈的脸色当即冷了三分,他已大概猜到卢英接下来要说什么。
“卢阁老,要是有人举荐,尽可直言。但如若是为了别的事,今日不该是你礼部出风头显山水。”
“万岁,万丈楼台由地基而起,国本稳固,才可堪谋大业啊。”卢英正气凛然,刚直跪禀道,“请陛下早立中宫,以固国本呐!”
言毕,自卢英以下,六部九卿皆跪地齐声道:“请陛下早立中宫,以固国本!”
宁澈眼尾颤了颤,寒声道:“怎么,朕今日若不答应你们,这海防还议不成了?”
这显然是这群肱骨之臣早已商议好的,就为了在今**他给个态度。
可宁澈偏偏最不喜欢这种被胁迫的感觉。
他看向仍站着的首辅杨怀简和次辅顾文哲。
“杨阁老,顾阁老。”宁澈负手起身,似笑非笑说,“这就是内阁想出来的招数?”
杨怀简默然肃立着。今日之事,他并非不知情,但卢英到底还是心急了些。
两鬓斑白的武英殿大学士挺着脊梁站在众官之首,虽已是花甲之年,风骨之资却未曾削减半分。
“陛下。”杨怀简苍苍开口道,从袖中抽出一方拟好的奏疏呈上御前,“这是臣等拟好的补官人选,请圣上过目裁断。”
言罢,他同顾文哲对御座上的帝王一齐深深揖礼,跪谏道:“臣等上谏,皆以国祚千秋为重,望陛下开张圣听,早日下诏遴选新后。”
殿中似是凉了几分,君臣之间隐约有剑拔弩张之势。 ↑返回顶部↑
他把宁潇搂在怀里轻轻哄着:“三哥儿,那你可要,快点好起来啊。”
*
祭天大典后,有三日休朝。
然在第三日过晌,宁澈便宣了内阁辅臣,六部尚书,九卿正官共至御书房,商讨海防大计。
因要面见外臣,他穿了一件稍正式团龙云纹龙袍,可脚上依然趿拉着夏绫给他做的那双软底鞋。
过了这几日,磨破皮的伤处已结了痂,但宁澈仍觉得还是这双鞋最舒服,心想只要他不起来溜达,就没人能发现。
几位阁臣和六部九卿已在殿外候旨。宁澈宣了他们进来,以首辅杨怀简打头,一群穿赭红色官服的老文官依序进殿,远看去就好似一团火烧进殿来。
行过君臣大礼后,宁澈开门见山说道:“浙江,福建,广东几个海防重镇当前仍有官缺,前任者或因丁忧,或因调任,或因年老致仕等,官位空悬未决。这虽是吏部的事,但事关海防大业,还是想找众卿来议上一议。各位爱卿若是有合适的人选,不妨都举荐上来,诸位广开言路,人选定下后,明日早朝便可授官赴职了。”
竟无一人应答。
宁澈眉尾微扬,心生狐疑。以往对于补官推官这种事,阁部大臣都会抢着上,生怕晚了吃不着热乎的。若真有贤才被任用,于公是为朝廷做了贡献,于私是给被举者做了个大人情。两面得利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而今日,是怎么的了?
宁澈审度的目光落在吏部尚书脸上。
“黄尚书,既是你分内之事,不如你先说两句?”
吏部尚书胡须一颤,诺诺拱手作了揖,却悄么声的给礼部尚书递了个眼神。
收到传信,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卢英出列,对上拱手谏言道:“禀圣上,海防大事固然重要,但臣等以为,再此事之前,还有一件重中之重的国之大计,请陛下圣断。”
宁澈的脸色当即冷了三分,他已大概猜到卢英接下来要说什么。
“卢阁老,要是有人举荐,尽可直言。但如若是为了别的事,今日不该是你礼部出风头显山水。”
“万岁,万丈楼台由地基而起,国本稳固,才可堪谋大业啊。”卢英正气凛然,刚直跪禀道,“请陛下早立中宫,以固国本呐!”
言毕,自卢英以下,六部九卿皆跪地齐声道:“请陛下早立中宫,以固国本!”
宁澈眼尾颤了颤,寒声道:“怎么,朕今日若不答应你们,这海防还议不成了?”
这显然是这群肱骨之臣早已商议好的,就为了在今**他给个态度。
可宁澈偏偏最不喜欢这种被胁迫的感觉。
他看向仍站着的首辅杨怀简和次辅顾文哲。
“杨阁老,顾阁老。”宁澈负手起身,似笑非笑说,“这就是内阁想出来的招数?”
杨怀简默然肃立着。今日之事,他并非不知情,但卢英到底还是心急了些。
两鬓斑白的武英殿大学士挺着脊梁站在众官之首,虽已是花甲之年,风骨之资却未曾削减半分。
“陛下。”杨怀简苍苍开口道,从袖中抽出一方拟好的奏疏呈上御前,“这是臣等拟好的补官人选,请圣上过目裁断。”
言罢,他同顾文哲对御座上的帝王一齐深深揖礼,跪谏道:“臣等上谏,皆以国祚千秋为重,望陛下开张圣听,早日下诏遴选新后。”
殿中似是凉了几分,君臣之间隐约有剑拔弩张之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