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824节(2 / 4)
但自从彻底取消户税后,大家都没有了户税的压力,今年花钱也格外畅快。
减税的效果立杆见影,所有人都反应,今年过年格外繁华热闹,当然也和商品丰富廉价有关,大量羊投入长安市场,使每家每户都能轻松买一只羊过年。
这就是战争给胜利方百姓带来的福利。
马车驶出了东城门,准确说是东内城门,扩城后,春明门变成了内城门,不过和西内城门不同的是,春明门涉及到夹墙通道,从前瓮城内也修建了夹墙道,多了一座瓮城中的城门,还有士兵把守,一旦天子的马车到来,士兵们会立刻关闭瓮城中城门,维持瓮城中的秩序,不准任何人靠近,等天子车队过去后,再重新开启城门。
李邺的马车驶出了春明门,进入了外廓城城区,几个月过去,外廓城已经完工了,十几条街道修建的十分笔直,将外廓城分成二十几个坊,已经开始有人在修建房屋里,不过即将到新年,所有的工地都停工了,整个外廓城都空空荡荡没有人。
几条主要的道路都铺设上的石板,这也是朝廷的财政宽裕,开始对长安进行一些改造,将长安十三条大街都要铺设上厚厚的石板,当然,工程量很大,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还有长安通往西域的唐直道也是一样,修建一年半了,投资了百万贯,才完成三成的工程量,至少要五年时间才能最终修通。
大概看了一圈,马车开始掉头回宫城了,马车到了最东面,这里是曲江池,从前的曲江池完全变成了城内湖泊,被城墙包围起来,但这一带依旧是以园林为主,没有街坊,围着湖都是一座座园宅。
园宅的主人也发生巨大变化,原来都是皇亲国戚,两次去爵令后,大部分从前皇亲国戚的品级都跌到三品以下,没有资格再居住园宅了,朝廷收回了八成的园宅,几百座园宅重新进行分配,基本上都是立下大功的将领和朝廷高官,这就叫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时,数百名侍卫接应上来,马车从芙蓉门入夹墙道,虽然要经过兴庆宫,但李邺的父母都不在长安,太上皇坐船去视察天下各地的教育,皇太后也跟着,老两口当然也是游历天下,现在应该在巴蜀。
马车没有在兴庆宫停留,一路向大明宫方向驶去。
第1374章 波斯邸店
长安东市旁有一家波斯邸,实际上就是粟特人开的客栈和餐馆,还提供一些商品信息和钱币兑换业务。
这家波斯邸在咸阳有一座占地数百亩的骆驼棚,粟特商人的货物在长安卸货后,又掉头去了咸阳,骆驼们安排在咸阳的骆驼大棚内,而商人们则住在东市的波斯邸内。
这两个月,粟特商人十分不安,早就有消息透露出来,开春后朝廷将要西征,这让粟特商人们十分紧张,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这几个月,波斯邸内每天都坐满了粟特商人,打听着各种消息。
事实上,粟特人干涉大唐政治由来已久,尤其是安史之乱,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粟特人,大量粟特人出钱出力支持他们造反。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王朝处于种种考虑,并没有清算粟特人,也是出于财政上的需要。
但不代表粟特人内心不害怕,尤其天子李邺曾经率军打到康国去,对粟特人一向强硬,他的西征会不会就是对粟特人的一次清算呢?
今天是正月初二,大部分店铺都关门歇业,但还是有部分酒楼开门营业,这就是竞争,最早是初十才开业,后来推移到初六,但在强大的竞争下,各大酒楼纷纷初三就开业了。
但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现在卷到初二就有酒楼开业了。
但初二是极致,初一是不可能开业了,这是风俗,正月初一除了朝廷有新年大朝和新年大宴外,一般人家都不出门。
波斯邸正月初二开门是因为局势的要求,正月初一大朝肯定会有什么消息流出来,需要正月初二大家交流。
波斯邸的大堂风格和正常酒楼不一样,装饰色彩浓艳,墙上和地上都是地毯,窗户紧闭,大门也挂着厚厚的布帘,只有头顶上的明瓦照进一些光线,这个大堂内显得光线昏暗,还点燃了异香,整个大堂内充满了异国情调。
大堂上铺着厚厚的地毯,所有人都是脱鞋进来,坐在一個个半封闭的小包厢内,每个包厢内都盘腿坐着几个粟特人,在一起喝酒说话,大家都有各自的小圈子,坐哪个包厢也是固定的。
这时大门处铃铛一响,一名粟特中年男子推门进来了,掌柜史高克连忙迎了上去,“达爷来了!”
其实康国人姓康、安国姓安,史国人姓史,这些都是他们的汉名,他们在本国还有各自的粟特名,如果生活在唐朝,汉名叫久了,自身的粟特名反而会淡忘。
中年男子叫做康达,也是一名粟特人,但他不是商人,而是在朝廷鸿胪寺出任八品粟特使,以前朝廷还有七八名粟特人做官,现在基本上没有了,只剩下这个康达一人,
他在粟特人中名气很大,基本上都认识,听说达爷来了,客堂各个包厢的粟特人纷纷站起身向他望来,康达摆摆手,“大家继续吃饭,没有什么重大情况!”
康达在一间包厢内坐下,立刻有三名老者端就酒杯过来了,坐在他身边。
一名老者道:“今天达爷的花销我请客,达爷说点什么吧!” ↑返回顶部↑
减税的效果立杆见影,所有人都反应,今年过年格外繁华热闹,当然也和商品丰富廉价有关,大量羊投入长安市场,使每家每户都能轻松买一只羊过年。
这就是战争给胜利方百姓带来的福利。
马车驶出了东城门,准确说是东内城门,扩城后,春明门变成了内城门,不过和西内城门不同的是,春明门涉及到夹墙通道,从前瓮城内也修建了夹墙道,多了一座瓮城中的城门,还有士兵把守,一旦天子的马车到来,士兵们会立刻关闭瓮城中城门,维持瓮城中的秩序,不准任何人靠近,等天子车队过去后,再重新开启城门。
李邺的马车驶出了春明门,进入了外廓城城区,几个月过去,外廓城已经完工了,十几条街道修建的十分笔直,将外廓城分成二十几个坊,已经开始有人在修建房屋里,不过即将到新年,所有的工地都停工了,整个外廓城都空空荡荡没有人。
几条主要的道路都铺设上的石板,这也是朝廷的财政宽裕,开始对长安进行一些改造,将长安十三条大街都要铺设上厚厚的石板,当然,工程量很大,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还有长安通往西域的唐直道也是一样,修建一年半了,投资了百万贯,才完成三成的工程量,至少要五年时间才能最终修通。
大概看了一圈,马车开始掉头回宫城了,马车到了最东面,这里是曲江池,从前的曲江池完全变成了城内湖泊,被城墙包围起来,但这一带依旧是以园林为主,没有街坊,围着湖都是一座座园宅。
园宅的主人也发生巨大变化,原来都是皇亲国戚,两次去爵令后,大部分从前皇亲国戚的品级都跌到三品以下,没有资格再居住园宅了,朝廷收回了八成的园宅,几百座园宅重新进行分配,基本上都是立下大功的将领和朝廷高官,这就叫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时,数百名侍卫接应上来,马车从芙蓉门入夹墙道,虽然要经过兴庆宫,但李邺的父母都不在长安,太上皇坐船去视察天下各地的教育,皇太后也跟着,老两口当然也是游历天下,现在应该在巴蜀。
马车没有在兴庆宫停留,一路向大明宫方向驶去。
第1374章 波斯邸店
长安东市旁有一家波斯邸,实际上就是粟特人开的客栈和餐馆,还提供一些商品信息和钱币兑换业务。
这家波斯邸在咸阳有一座占地数百亩的骆驼棚,粟特商人的货物在长安卸货后,又掉头去了咸阳,骆驼们安排在咸阳的骆驼大棚内,而商人们则住在东市的波斯邸内。
这两个月,粟特商人十分不安,早就有消息透露出来,开春后朝廷将要西征,这让粟特商人们十分紧张,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这几个月,波斯邸内每天都坐满了粟特商人,打听着各种消息。
事实上,粟特人干涉大唐政治由来已久,尤其是安史之乱,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粟特人,大量粟特人出钱出力支持他们造反。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王朝处于种种考虑,并没有清算粟特人,也是出于财政上的需要。
但不代表粟特人内心不害怕,尤其天子李邺曾经率军打到康国去,对粟特人一向强硬,他的西征会不会就是对粟特人的一次清算呢?
今天是正月初二,大部分店铺都关门歇业,但还是有部分酒楼开门营业,这就是竞争,最早是初十才开业,后来推移到初六,但在强大的竞争下,各大酒楼纷纷初三就开业了。
但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现在卷到初二就有酒楼开业了。
但初二是极致,初一是不可能开业了,这是风俗,正月初一除了朝廷有新年大朝和新年大宴外,一般人家都不出门。
波斯邸正月初二开门是因为局势的要求,正月初一大朝肯定会有什么消息流出来,需要正月初二大家交流。
波斯邸的大堂风格和正常酒楼不一样,装饰色彩浓艳,墙上和地上都是地毯,窗户紧闭,大门也挂着厚厚的布帘,只有头顶上的明瓦照进一些光线,这个大堂内显得光线昏暗,还点燃了异香,整个大堂内充满了异国情调。
大堂上铺着厚厚的地毯,所有人都是脱鞋进来,坐在一個个半封闭的小包厢内,每个包厢内都盘腿坐着几个粟特人,在一起喝酒说话,大家都有各自的小圈子,坐哪个包厢也是固定的。
这时大门处铃铛一响,一名粟特中年男子推门进来了,掌柜史高克连忙迎了上去,“达爷来了!”
其实康国人姓康、安国姓安,史国人姓史,这些都是他们的汉名,他们在本国还有各自的粟特名,如果生活在唐朝,汉名叫久了,自身的粟特名反而会淡忘。
中年男子叫做康达,也是一名粟特人,但他不是商人,而是在朝廷鸿胪寺出任八品粟特使,以前朝廷还有七八名粟特人做官,现在基本上没有了,只剩下这个康达一人,
他在粟特人中名气很大,基本上都认识,听说达爷来了,客堂各个包厢的粟特人纷纷站起身向他望来,康达摆摆手,“大家继续吃饭,没有什么重大情况!”
康达在一间包厢内坐下,立刻有三名老者端就酒杯过来了,坐在他身边。
一名老者道:“今天达爷的花销我请客,达爷说点什么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