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捋了一下掉落的额发,放下烧水壶,探头看看父亲身后,没有人。
  “我妈呢?”
  饶是母亲再怎么讨厌汪老太太,亲人的死亡是一件大事,以她对母亲的了解,母亲不会缺席。
  汪父叹气,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沉重,同时伸出手,轻轻抚摸着晚宁的头顶,温和地解释,"……你妈妈去隔壁邻居家送礼了,感谢以前照顾过你的人,一会儿就过来。"
  “哦,我以为她去北京找那个归国华侨了。”
  “叉烧!”
  小镇里,无论是生死大事,还是婚嫁迎娶,人们都会按照传统习俗,告知邻里,并通过送礼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尊重。
  只要回小镇,母亲就会准备好各种礼物挨家挨户去送,不仅仅是去表达对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家人的人们的感激之情,更是在遵循着延续千年的风俗。
  守望相助,才能更好的活着。
  有时,人会对外人太亲,对家人太过于苛刻。连表达情感都别别扭扭。
  如无意外,衣晚宁其实姓汪。
  因汪家向来重男轻女,怀孕时的衣母总是很担心,若是女孩,那位汪家老太太会不会因性别差异,而对自家孩子刻薄。
  果不其然,晚宁出生后,在老太太明确表达对闺女的嫌弃。衣母毅然宣布孩子以后随她姓,与汪家划清界限,带着还未满月的她返回衣家祖宅。
  外公虽然很生气自家女儿的意气用事,但也没有劝人回去好好过日子,而是秉持着南方人的前后鼻音不分,为她取了一个特殊的名字:衣晚宁。
  汪,晚。
  期盼着衣家和汪家的孩子,会有一个安宁的人生。
  就此,母女俩跟着外公住到山间老屋,日常生活、上学不太便利。不过落得一个清净。
  一到寒暑假,课题没那么忙碌时,父亲会带着她回到汪家老宅。终归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
  父亲扛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到汪家送给老太太,没说上几句便因为工作缘故,把她留在汪家离开。
  后来,因汪家老宅附近的学校师资力量数一数二,历史上还出过几位名人。母亲思前想后,为了她的前途,便把她寄养在汪家,小学、初中,直到她考上高中去了市里。
  小时,衣晚宁总是在大人嘴里听到关于父亲的种种传闻。
  在别人的口中,他是个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男人,整天沉溺于个人事业,对家庭几乎不关心,对子女没有尽到义务。
  随着岁月的流逝,她逐渐体会到了父亲当时的挣扎和无奈。
  父亲能做的,只是用物质去补偿这一切缺失。
  可是母亲要的,不是补偿,而是父亲能像橡树一样,坚定地站在她身边,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雨。
  曾经,衣晚宁思考过婚姻到底是什么,要怎样才能避免父母九曲十八弯的坎坷感情人生,她不想重蹈覆辙,希望自己能给那个人足够的尊重、支持、陪伴,以及满满的爱。
  不让爱人体会母亲、父亲曾经受过的痛苦。
  如今,她似乎没有走出这个怪圈。
  不得不感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会打洞。
  此时,汪父越过衣晚宁,一眼便见坐在偏厅廊下看棋谱的黄庭轩,瞬间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怎么还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