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上辈子苏林瑾的高三政治老师是老三届大学生,很感慨地说自己当时非常幸运,回城后住在军区大院旁边,这门课完全靠着大院布告栏里的内参取得了几乎满分的成绩。
  “你要去军校?你跟爷爷说过吗?”
  按照书中所写,姜望的职业生涯中并没有这么一段。
  她很清楚地记得,书中提到他在原主死后才转业到地方,后来职位升得很快。
  见她意外,姜望解释道:“还没跟爷爷说,之后可能还要转。”他看着她,说,“所以,以后我能常驻在北燕了。”
  常驻北燕?
  那岂不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还没错愕完,他拿出两张票:“今天休息一下?我们去看电影。”
  向阳大剧院蓝色的小票上印着座次和《卖花姑娘》四字。
  苏林瑾对北燕市的印象多数来自张妈。
  张妈说,向阳大剧院不光是北燕最大的剧院,还是全国最出名的剧院。那些从北燕传播到全国各地的样板戏,每一个都是在这里登台,拍摄的。
  这年头向阳大剧院就是时尚的风向标,策源地。
  她当然有些心动。
  穿过来这么久,她什么娱乐活动都没有,最大的娱乐就是陪着老爷子守在黑白电视机前,看每天准点播报的新闻。
  可这是干什么?像约会似的。
  但很快她又理直气壮地想,他们现在是甲乙双方关系,这叫团队建设,team building!
  “今天的票吗?”
  “对,今天的。”
  不去那就浪费了,苏林瑾又想。
  “那行,你等我换个衣服。”
  张妈说过,这向阳大剧院不是一般地方,穿衣打扮都得精心。
  她换了一件蓝色高领毛衣,下面配上一条米棕色的直筒羊毛裤。
  这些衣服并不是原主自己的,而是为数不多原主的妈妈留下来的衣服。
  当年出了事之后,苏老爷子睹物思人,把儿子和儿媳的遗物一把火烧了,仅剩下的几件还是年幼的苏林瑾只有闻着妈妈衣服上的味道才能睡着,这才留下来。
  来北燕前林培淑给她收拾行李的时候,便看到了这两件衣服,说这条裤子还是沪江市最出名的裁缝师傅亲手做的。
  “当年你妈妈身上的行头都是有来历的,料子都是最好的,样子也是最时新的,裁缝师傅每隔两个月上门量尺寸定做,你看看,现在都不过时。”
  何止是现在都不过时,以苏林瑾几十年后的眼光看,也非常经典。
  她换好衣服,用了点凡士林在嘴唇和指尖上,才披上林培淑买给她的那件大衣。
  姜望等在东厢房外,老爷子见他出来,生疏地喊他:“小望你过来。”
  “你什么时候销假回部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