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3 / 4)
杜甫依旧是带着尴尬的笑容,将手中工整的信笺递给侍卫。
他在竭力学着京城官员的做派,他在试着融入这个完全不属于他的群体。
可这群体并更不愿意接纳他。
他饱受冷眼,吃了无数的闭门羹。
这次也不例外。
侍卫眼中带着些讥讽,接过了杜甫手里的信笺。
有才能的文人又如何,还不得求他们这样的底层人来帮忙?
这信笺他是接过了,但是到底送不送给翰林,那就是两说了。
面对侍卫的这番冷落,杜甫忍了又忍,最终说出口的也只能是一句感谢。
人生理想与他相去甚远,如相隔着翻涌波涛的河水,而为了到河对岸,他得想尽一切办法搭一座桥来。
为了那一点点通往理想的可能,他可以劈波斩浪,也能受尽寒冷。
“啪”地一声,冰冷的大门就此阖上。
而杜甫听了太多这样的声音。
可他并不能适应,他的内心只有苦涩。
[小时候不理解杜甫,后来越来越能理解这里面的艰辛。]
[之前只觉得文人太傲气了,想去当官也不去适应官场的风气,但其实那些被磨平棱角的人,真的还记得自己是什么样子吗?]
[那不是傲气,那更像是脱不下的长衫,唉。]
[这就是找工作的我的真实写照。]
[呜呜呜我的子美啊,就这样在长安受了十年的委屈。]
天幕真切将现实一隅掀开给所有大臣来看。
这些大臣之中鲜少有人经历过这样的冷遇。
是啊,能站在这里的人,要么,是参加科举自然入仕,要么,就是家中有祖上荫蔽,为官路上能有老一辈的扶持。
哪怕从低微处走上来的李林甫,也是个贵族,最开始也有个从祖上处得来的官职。
可就在长安城,这是真真实实在底层群众之间上演的,最真实的一幕。
可在朝廷的大多数人并不能共情,他们只觉得杜甫凄惨可怜。
但是他们不理解,总有人能理解杜甫。
李白敛去脸上的笑意,慢慢认真起来。
这样的冷眼,他也是曾见过的。
他自问身上之才情与狂气不必杜甫少半分,因此他格外清楚杜甫所做的这一切究竟是经历的怎样的内心挣扎。
这个时候,他隔空与这个素未相识之人平添了几分共鸣。 ↑返回顶部↑
他在竭力学着京城官员的做派,他在试着融入这个完全不属于他的群体。
可这群体并更不愿意接纳他。
他饱受冷眼,吃了无数的闭门羹。
这次也不例外。
侍卫眼中带着些讥讽,接过了杜甫手里的信笺。
有才能的文人又如何,还不得求他们这样的底层人来帮忙?
这信笺他是接过了,但是到底送不送给翰林,那就是两说了。
面对侍卫的这番冷落,杜甫忍了又忍,最终说出口的也只能是一句感谢。
人生理想与他相去甚远,如相隔着翻涌波涛的河水,而为了到河对岸,他得想尽一切办法搭一座桥来。
为了那一点点通往理想的可能,他可以劈波斩浪,也能受尽寒冷。
“啪”地一声,冰冷的大门就此阖上。
而杜甫听了太多这样的声音。
可他并不能适应,他的内心只有苦涩。
[小时候不理解杜甫,后来越来越能理解这里面的艰辛。]
[之前只觉得文人太傲气了,想去当官也不去适应官场的风气,但其实那些被磨平棱角的人,真的还记得自己是什么样子吗?]
[那不是傲气,那更像是脱不下的长衫,唉。]
[这就是找工作的我的真实写照。]
[呜呜呜我的子美啊,就这样在长安受了十年的委屈。]
天幕真切将现实一隅掀开给所有大臣来看。
这些大臣之中鲜少有人经历过这样的冷遇。
是啊,能站在这里的人,要么,是参加科举自然入仕,要么,就是家中有祖上荫蔽,为官路上能有老一辈的扶持。
哪怕从低微处走上来的李林甫,也是个贵族,最开始也有个从祖上处得来的官职。
可就在长安城,这是真真实实在底层群众之间上演的,最真实的一幕。
可在朝廷的大多数人并不能共情,他们只觉得杜甫凄惨可怜。
但是他们不理解,总有人能理解杜甫。
李白敛去脸上的笑意,慢慢认真起来。
这样的冷眼,他也是曾见过的。
他自问身上之才情与狂气不必杜甫少半分,因此他格外清楚杜甫所做的这一切究竟是经历的怎样的内心挣扎。
这个时候,他隔空与这个素未相识之人平添了几分共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