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市井发家日常 第2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虞蘅拍下她脑袋,尝了菜,对两人的手艺有了认知。
  饭后,正式给她们分了工。
  “从此后,阿柳随我在厨房,阿盼带着阿玲在前堂,若是忙不过来,兴许还要你来打下手。”后半句是对着阿玲说。
  吃过阿柳做的炉焙鸡,鸡肉炖得酥烂,调味也不差,阿玲自知手艺比不上阿柳,没有异议,连忙答应下来。
  虞蘅看一眼阿柳,对方绷着嘴角,高兴又不肯笑出来,不想别人觉得轻狂。
  阿柳有脾气,但本性不坏,且这“坏脾气”是对时人来说,放后世,其实不过是个自信有主见的小姑娘罢了。
  能做糟白鱼,还有拿手的点心,做菜天赋很不错,是虞蘅捡了便宜。
  虞蘅分好工,阿盼却有些沮丧。
  蘅娘子曾说优胜劣汰……人家都有一技之长,就连阿玲都能时不时进厨房帮工,
  店里只有她一个吃白食的了!
  第24章 薄荷排骨与卤肉拌面
  本朝须得是正店才有酿酒资格,虞蘅的脚店虽不能自酿酒,却有经朝廷认证的酒水“销售许可”,若想售酒,可以向正店批发。
  无论此时还是后世,从事餐饮行业,酒水盈利都是一笔不菲的进账,没有酒水,也会因此错失许多热衷小酌的客人,尤其入了夜,卖酒的脚店总比那些没经官府报备的食肆更热闹得多。
  因此,在斟酌过“醉酒闹事”与“生意减半”之利害后,虞蘅还是物色起来。
  东京七十二家正店,樊楼最大,三千脚店都从樊楼购酒,虞蘅找到管事打听,又觉得没优惠可谈,太被动,到底换了一家,离自家近不说,味道也很好,连她这种不胜酒力的吃了也不会宿醉头疼。
  虞记卖的酒,大体上分浊酒、清酒与果酒、药酒。
  浊酒价贱实惠,卖得最好,清酒则好入口些,家境殷实或做官的客人吃得多,果酒适合娘子与小娘子们浅饮,还有滋补药酒……虞蘅一般给上了年纪或体虚的人推荐。
  有前面的积累,虞记脚店并没有经历刚开业的冷清阶段,何况店址又从幽深的巷尾搬到了显眼的街头,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选择一个好的店址,无疑是锦上添花嘛。
  家远的戴官人很高兴:“如今要吃小娘子做的吃食当真方便,不似从前,还需踩着点儿排队才行。”
  这位是从州桥夜市摆摊起就在的追随者了,凭她搬了两回地方,都能头一个找来。
  虞蘅被这种吃货精神给感动,赠予他一碟炸鸡叉骨。
  鸡叉骨不是什么值钱玩意儿,裹上面糊炸得金黄焦酥,戴官人满嘴油光,啧啧称赞:“这鸡骨吃着有豕肉味。”
  同伴笑话他:“才吃两盏就醉了,一会回家莫要摔跟头才是。”
  戴官人虚眼看鸡骨,奇怪道:“当真是我喝醉了不成?”
  其实并非他醉得厉害,而是这盘鸡叉骨用的炸排骨剩下的油,自然沾上了猪肉味,虞蘅一笑,扭头嘱咐阿柳将藕孔里泥垢洗净些。
  前面有客人点了招牌的“炸排骨”,又要了“鱼鲞烧肉”、“炒藕”、“醋芹”与一角碧涧酒。
  炒藕须得现炒才脆甜,像炖肉这种功夫菜则是早就炖在炉子上,炸排骨也早炸好了一道,只待下锅复炸就能端上去,因味道好,也不怕卖不出去。
  虞记的招牌菜,多以豕肉为原材料,譬如炸排骨、譬如八宝圆子,又譬如大名鼎鼎红烧肉,也有鱼、羊。
  对于虞蘅终于肯开发羊肉菜单这事,阿柳很是赞同:“蘅娘子早该做些羊肉来卖。”如今市面上不管正店脚店,哪有不卖羊牛只卖猪肉的。
  虞蘅看她一眼,她那是不想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