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市井发家日常 第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虞蘅心中生出无限感慨。
  没想到家书中总是风光无限的姨母,过得也还是普通人生活。
  没想到繁华锦绣的汴京城,也有小镇一样的烟火气。
  没想到她竟真有一天来到了这里,离家千里远,嘿!能耐!
  阿盼拍了拍门上的铜环,“叩叩”声回荡在僻静的巷弄中。
  足足一盏茶功夫过去,却是无人应答。虞蘅没了打趣的轻松心情。
  按说她们的书信早在十日前便送到了韩府,不叫人等着接便罢了,这是怎么个意思?
  隔壁的住户听见动静出来,见她们两个年轻娘子挽着大小包袱,不免好奇:“你们是韩判官什么人?”
  对面是位年长的妇人,虞蘅福礼,言简意赅:“是这家主母的表亲……家中亲长不在了,前来投奔。”
  她穿身半旧的杭绸袄儿,月白绉绸裙,上头绣着星星点点的柳叶,天青水碧般浅淡。一双杏眼流转,氤氲着江南柔情,水蒙蒙的,一看便知打南边来。
  这样式的美人京城少有,邻居妇人却在别个家见过,也是来投奔的表姑娘,乖倒是乖,说起话来细声细气,吃烟喝风似的。偏虞蘅神情语调皆清脆,不至于柔弱了。
  模样长得乖巧,嘴又甜的小姑娘是很容易讨这种上了岁数和辈分人的喜欢的,邻舍眼中露出几分同情:“今日又没见他们家人出门,定是守门的婆子犯了懒。”
  又热心肠地邀她进家门坐会。
  盛情难却,虞蘅推了又推,好在她从小应付类似热情长辈已经很有经验,漂亮客套话说得妇人见牙不见眼。
  若非家里媳妇喊,只怕还要杵在门口与她说好半天话。
  天色渐渐黯淡,阿盼将门板拍得咚咚响。
  虞蘅盯着看了会儿,笑道:“算了,先找个邸舍住下吧。”
  她在家早说不来不来,这下真是丢人丢大发了。其实说是投奔亲戚,不如说她年龄大了,族里长辈急着催她履行婚约,这才不远千里奔来。
  不过几句戏言耳,别人记不记得都不一定。况且自己家里只剩个孤女,又没了钱,记得也赶紧当穷亲戚打发了。
  待她们走后,过了一会儿,有个四十来岁的仆妇开了门,一双眼睛滴溜溜扫射着门外,不见她们身影,才放心地合上门。
  这一切,都被转角盯梢的两人尽收眼底。
  虞蘅哼笑,看吧。
  阿盼见识到人心险恶,愤愤不平:“偏等我们走了才出来,保不齐就是主家授意的,蘅娘子日后可千万别信这家人好话!”
  虞蘅安抚地拍拍她。
  实则对于这门婚,她也不是很热衷,只不过就这么明晃晃被嫌弃、拒之门外,那也太凉薄了些。
  二人背着包袱沿路寻邸舍。
  韩家虽不显赫,宅邸却选得好,坐落在汴京城东南,周边水质清甜,生活也便利。往北直走就是瓦子,入夜后十分热闹,南面则多是道观跟寺庙,跟赫赫有名的大相国寺就隔了三条街,故周边总缭绕着浓重的香火烟熏味。
  不少专程来汴京上香还愿的香客都会选择在此附近落脚,邸舍选择很多,甚至还有专门接待女客的,价格也实惠。
  路过不少门前竖着彩门欢楼的酒家,阿盼眼睛脖子都直了,走出去老远还在回头。
  不说她,虞蘅自个也很想豪横一把,然而算算身上盘缠,还是算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