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88 第2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老头那颗吊着的心总算放到了肚子里,招手让他们进店里,里头有个见证人呢,单子和过户的文件都印好了,就等签字按手印。
  卫疆和宋盈君趁着他们进店办手续,迅速离场上车走人。
  宋子君和卫家娣坐在后车斗
  的小马扎上,看着郑飞燕快步往这儿走,高声提醒——
  “姐夫,开快点儿!”
  “卫疆哥,我飞燕姨追过来了,你开快点儿!”
  但回应她们的只有车前座的笑声。
  当然郑飞燕也没能追上,两条腿毕竟跑不过四个轮子。
  卫家娣茫然:“盈君嫂和我卫疆哥听到了吗?”
  宋子君感觉车子没变快,摇了摇头:“应该没有,他们笑得太大声了。”
  看热闹的人边离开边笑,说“真是两百五才花这钱租这地儿”。
  郑飞燕也是在宋盈君和卫疆离开之后她才反应过来,宋盈君那个婆娘压根就没想过租这儿!
  她还以为自己赢了,可是钱已经交出去了,手续也办了,她没办法,也确实需要这铺子,憋着气给租下来了。
  幸亏这是徐坚的钱!
  从电影院去车站的路上,宋盈君算了下帐,不计她种田得的奖励,按她现在每天营利四五十来算,一个月下来,电影院边的铺子租金和各种费用就削减了收入的三分一。
  当然了,如果生意好,可能跟她的流动摊营利持平,可这样一来,她就没有租店的必要了。
  最重要的原因她没跟卫疆说,就是电影院再过几年就不行了。
  再过几年,全国就掀起了下岗潮,这个工厂占比90%的工业小镇的经济瞬间跌入谷底。
  到时镇上的中青年会严重外流,大家都纷纷到省会或者隔壁江城,甚至更远的北上广深去寻求发展机会,镇子从那时起就停滞了,大伙儿天天愁怎么赚钱吃饭,完全没了看电影的心思。
  电影院从那时候起就没什么人去看了,只是偶尔赚点学校包场看抗日片教育片的钱。
  后来干脆连片子都不播了,电影院直接大铁门一锁,丢荒了。
  直到20世纪10年代中期,镇子的经济又有起色了,电影院才又重新翻新。
  而现在连通镇子和村子的大石桥,在镇上的新桥造起来之后,慢慢就没了维护,成了后来的“老桥”,再后来更成了“危桥”。
  宋盈君记得桥也是2015年前后拆的,但在拆之前几年,大家基本不跟那儿过了。新桥路面宽敞,一开始只有四车道,后来扩宽成了八车道,谁还冒险走老桥?
  宋盈君记得,桥面扩宽那会儿,村里的领导和镇里的领导都到江城找到了她和卫疆
  她和卫疆都以公司的名义资助了不少钱。
  但是镇上的车站就不一样了,镇子发展停滞,但车站一直保留,中心小学也是很多年后都还在。
  也是因为镇子发展停滞,镇上的几所中学周边店铺反而不多,都集中在车站和中心小学一带了。
  所以综合考虑,还是车站那边的店面比较有保障。
  那间铺子不算是当街,它的门开在侧面,当街那边还有一间小小的零食小卖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