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当县令 第365节(3 / 4)
以前西北棉在这里种了多次,都是到结棉铃的时候,就能看出来不行。
这里的棉铃,可以理解为花骨朵。
在花骨朵的阶段,看着骨朵的大小,基本能推测出花朵的大小。
棉花也是这般。
很多人观察研究表明,棉铃的大小,跟温度有很大的关系。
再者便是水分的区别。
在这点上,滇州府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也是刘知州认为,滇州棉在广宁卫种不成的原因。
可是植物这东西,不经过长年累月的试验观察,谁又知道会有什么惊喜。
橘生淮南则为橘,这句话大家都读过的。
不过刘知州的想法,基本也代表了广宁卫,或者说昌河州大部分人的想法。
之前的屡次失败,已经让当地人丧失了信心。
棉花,或许真的不适合他们这里。
但明明他们昌河州,才是整个平临国最需要棉花的地方。
这个想法,让不少人都觉得沮丧。
更觉得纪大人或许在做无用功。
好在当地人也乐观,直接道:“反正试试呗,试试又不要钱。”
“没错,听说滇州府的棉花产量高,万一能运过来呢。”
这话说得他们自己都不信。
陇西距离他们这里三四千里地,棉衣棉被的运送都极为艰难,还是各方让利之后,才能供给广宁卫。
那滇州府距离他们这里,可是五六千里地。
再者,有些见识多的直接道:“滇州府那地方,山高得吓人,什么山珍海味都运不出来的。”
滇州府山高山多,并不是什么秘密。
所以就算那边的棉花运过来,也不是普通人用得起的。
不管外面是夸赞,还是质疑,都影响不了纪楚的行动。
更别说,从九月初十开始。
从滇州府千里迢迢送过来的滇州棉终于开始发力了。
其中一块试验田的土地上,一株棉花的棉铃正在迅速膨胀。
从结出棉铃开始,棉铃肉眼可见的一天比一天的大。
“大人您看!这棉铃还没有开花,还在长。”温书吏兴奋到极点。 ↑返回顶部↑
这里的棉铃,可以理解为花骨朵。
在花骨朵的阶段,看着骨朵的大小,基本能推测出花朵的大小。
棉花也是这般。
很多人观察研究表明,棉铃的大小,跟温度有很大的关系。
再者便是水分的区别。
在这点上,滇州府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也是刘知州认为,滇州棉在广宁卫种不成的原因。
可是植物这东西,不经过长年累月的试验观察,谁又知道会有什么惊喜。
橘生淮南则为橘,这句话大家都读过的。
不过刘知州的想法,基本也代表了广宁卫,或者说昌河州大部分人的想法。
之前的屡次失败,已经让当地人丧失了信心。
棉花,或许真的不适合他们这里。
但明明他们昌河州,才是整个平临国最需要棉花的地方。
这个想法,让不少人都觉得沮丧。
更觉得纪大人或许在做无用功。
好在当地人也乐观,直接道:“反正试试呗,试试又不要钱。”
“没错,听说滇州府的棉花产量高,万一能运过来呢。”
这话说得他们自己都不信。
陇西距离他们这里三四千里地,棉衣棉被的运送都极为艰难,还是各方让利之后,才能供给广宁卫。
那滇州府距离他们这里,可是五六千里地。
再者,有些见识多的直接道:“滇州府那地方,山高得吓人,什么山珍海味都运不出来的。”
滇州府山高山多,并不是什么秘密。
所以就算那边的棉花运过来,也不是普通人用得起的。
不管外面是夸赞,还是质疑,都影响不了纪楚的行动。
更别说,从九月初十开始。
从滇州府千里迢迢送过来的滇州棉终于开始发力了。
其中一块试验田的土地上,一株棉花的棉铃正在迅速膨胀。
从结出棉铃开始,棉铃肉眼可见的一天比一天的大。
“大人您看!这棉铃还没有开花,还在长。”温书吏兴奋到极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