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2 / 3)
那就一个眼高手低的主儿,根本不用做啥自己就能把自己折腾够呛。”
不得不说,一切都被猜得正着。
这家人确实翻不出啥花样,自打儿媳妇儿被赶走,所有家务空了下来,开始老太太还心疼姑娘自己上手做,然而年纪放在眼前,多数时候力不从心。
而毕文敏岁数小时靠妈,大点儿靠名义上的大嫂,根本没真正做过什么。
就连几岁孩子小时候都积极去打打猪草或者天冷前上山给家里捡柴火。
然而这些她都没做过。
大概是稍微大点儿不好意思,初中后顶天洗洗自己贴身里衣。
目前毕家纯粹是在吃老本,以前大儿子寄回的钱攒下不少,缺啥就直接买。
收到的信中对方一直强调挣了不少钱,最近那封更明确提到,等新厂建完,家人不但都可以到京市,甚至简单安排活计赚工资也不成问题。
大饼越画越真实,全家可不都做着到大城市吃香喝辣的美梦。
包括毕文生,毕文道兄弟俩从未怀疑过,从尚美玥离开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也就是大哥毕文遥提接家人的话足足一年多,却始终没落实。
这般了,难道不应该留些后手吗?
答案就是他们没准备。
不仅如此,毕文敏初中毕业就直接放弃继续念书,两个哥哥和父母分别劝过,可她信誓旦旦:“等去京市,让嫂子帮忙找个好人家嫁人不比念书好?”
如此观念竟然得到众人一致赞同。
老二毕文生属于那种好高骛远,但也隐藏较深型,所以在一年多前听妹妹念叨让大嫂在京市帮忙找对象后,居然渐渐觉得就是这么回事儿。
以至于工作中老走神儿,半年前干脆因为一个大失误被厂子调查完直接辞退。
之前看对眼儿的主任家闺女私下找过他,提到如果两人结婚,可以帮忙运作摆平。
被拒绝也没想着报复,只不过告诉父亲秉公办理就行。
三个月后,女方重新找了个门当户对的男人嫁了,后来听说生活虽没啥大起色,但一生和和美美。
第762章 地皮波折
或许正是因为时间过去很久,久到如此大的话题已经被取代,连村里大槐树下“情报组织”也从毕家老太太打听迁户手续起不断八卦,直至现在的不了了之。
然而最近几个月,明显感觉有点儿入不敷出。
老毕家相当于要一个人寄回钱养除了父母外三张嘴,家底肯定不禁挥霍,回信时不自觉提及要求多点儿养老费用。
这些事儿因为毕文遥在各种忙碌,所以一般去邮局汇款肯定都得贾丽娟跑一趟。
当初在部队看上这男人,除了长相入眼,更多为感激。
贼老套的“危难中伸出援手”这种桥段,可不造就了一见钟情。女方表明心意,男方欣然接受,快速扯证后,后者干脆住在贾家,并且商量以后要孩子肯定有儿子随贾姓,相当于半入赘,这不就越来越满意。
起初那些年一切都正常,来信各种嘘寒问暖,隔三差五更会寄个包裹,东西不贵重,均为老家农产品啥的。
然而老家这些人一年多前慢慢变得有点儿不认识了,近半年来更越来越过分,在普通工人三四十块工资的现在,居然已经狮子大开口到要求一个月给一百。
她没妥协,是以上上个月开始,继续按照以往标准汇款,本以为对方能明白这边啥意思,谁成想前几天收到最新信件居然明晃晃写着,前面俩月没按照预期给钱没关系,这个月补上就成。 ↑返回顶部↑
不得不说,一切都被猜得正着。
这家人确实翻不出啥花样,自打儿媳妇儿被赶走,所有家务空了下来,开始老太太还心疼姑娘自己上手做,然而年纪放在眼前,多数时候力不从心。
而毕文敏岁数小时靠妈,大点儿靠名义上的大嫂,根本没真正做过什么。
就连几岁孩子小时候都积极去打打猪草或者天冷前上山给家里捡柴火。
然而这些她都没做过。
大概是稍微大点儿不好意思,初中后顶天洗洗自己贴身里衣。
目前毕家纯粹是在吃老本,以前大儿子寄回的钱攒下不少,缺啥就直接买。
收到的信中对方一直强调挣了不少钱,最近那封更明确提到,等新厂建完,家人不但都可以到京市,甚至简单安排活计赚工资也不成问题。
大饼越画越真实,全家可不都做着到大城市吃香喝辣的美梦。
包括毕文生,毕文道兄弟俩从未怀疑过,从尚美玥离开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也就是大哥毕文遥提接家人的话足足一年多,却始终没落实。
这般了,难道不应该留些后手吗?
答案就是他们没准备。
不仅如此,毕文敏初中毕业就直接放弃继续念书,两个哥哥和父母分别劝过,可她信誓旦旦:“等去京市,让嫂子帮忙找个好人家嫁人不比念书好?”
如此观念竟然得到众人一致赞同。
老二毕文生属于那种好高骛远,但也隐藏较深型,所以在一年多前听妹妹念叨让大嫂在京市帮忙找对象后,居然渐渐觉得就是这么回事儿。
以至于工作中老走神儿,半年前干脆因为一个大失误被厂子调查完直接辞退。
之前看对眼儿的主任家闺女私下找过他,提到如果两人结婚,可以帮忙运作摆平。
被拒绝也没想着报复,只不过告诉父亲秉公办理就行。
三个月后,女方重新找了个门当户对的男人嫁了,后来听说生活虽没啥大起色,但一生和和美美。
第762章 地皮波折
或许正是因为时间过去很久,久到如此大的话题已经被取代,连村里大槐树下“情报组织”也从毕家老太太打听迁户手续起不断八卦,直至现在的不了了之。
然而最近几个月,明显感觉有点儿入不敷出。
老毕家相当于要一个人寄回钱养除了父母外三张嘴,家底肯定不禁挥霍,回信时不自觉提及要求多点儿养老费用。
这些事儿因为毕文遥在各种忙碌,所以一般去邮局汇款肯定都得贾丽娟跑一趟。
当初在部队看上这男人,除了长相入眼,更多为感激。
贼老套的“危难中伸出援手”这种桥段,可不造就了一见钟情。女方表明心意,男方欣然接受,快速扯证后,后者干脆住在贾家,并且商量以后要孩子肯定有儿子随贾姓,相当于半入赘,这不就越来越满意。
起初那些年一切都正常,来信各种嘘寒问暖,隔三差五更会寄个包裹,东西不贵重,均为老家农产品啥的。
然而老家这些人一年多前慢慢变得有点儿不认识了,近半年来更越来越过分,在普通工人三四十块工资的现在,居然已经狮子大开口到要求一个月给一百。
她没妥协,是以上上个月开始,继续按照以往标准汇款,本以为对方能明白这边啥意思,谁成想前几天收到最新信件居然明晃晃写着,前面俩月没按照预期给钱没关系,这个月补上就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