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孩子三岁[七零] 第16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不就成了悬案?”
  张怀民点头:“他是建筑工人,这次没有被抓,回头被砖头砸死也会变成悬案。可他死了 ,死者家属还活着,死者父母会死不瞑目。”
  刑侦队长问:“张队,我发现您每次到现场都是先叫民警排查,还几乎每次都是这样查到嫌疑人。就没有别的方法?”
  张怀民:“你第一天当刑警?”
  “这不是想尽快破案吗。”
  张怀民摇头:“证据确凿都有可能造成冤假错案,你想要什么捷径?”
  副大队长想起张怀民在分局办的一个案子:“你是指你以前办的案子,犯罪现场有不属于嫌疑人和受害人的东西?”
  张怀民点头:“如果我们认定那个证据是嫌疑人留下的,因此把人抓过来,在夜里人最乏的时候审几次,让他生出这么痛苦不如死了算了,他就有可能认罪。”顿了顿,“所以我不赞成用这种手段。放走嫌疑人事小——他在局里有档案,只要不出国我们想找还找得到。万一冤枉了,人被枪毙可就死了。”突然想起什么,“人死了他们的父母要承受的不止是老年丧子,老无所依。家里出个杀人犯,整个家族都在村里抬不起头。甚至可能连累同村人当兵政审过不了。”
  副队长:“你刚说为了儿子收手,就是凶手担心他一旦被抓儿子也活不好?”
  “是这样。”张怀民道,“碰了毒和赌的如果良心未泯还在意家人会选择自杀。”
  刑侦队长:“你只说这两样,黄呢?”
  “黄的危害比多大波及面多广还要我说出来?严打还治不了好吃懒做的男人把同村姐妹拐进城为他赚钱,不严打你去洗个澡都有可能感染一身病。”
  刑侦队长年轻时街上没有这种情况——八大胡同的人都被安排进厂工作,做正经行当。近几年出现出来卖的,但主要由派出所负责。刑侦至今没有接触过这类案件,不怪他身为老公安还向张怀民请教。
  张怀民把汤喝了就问:“后天晚上我再过来?”
  局里给张怀民几天假叫他好好休息,办过案子的人都知道,一个大案下来头发能白几十根。可张怀民一走十多天错过许多事,以免开会被问到啥也不知道,回来第二天就来局里。
  了解清楚这段时间发生的事,张怀民才敢给自己放假。
  后天除夕,以前是张怀民坐镇,副队长时在时不在。他寻思着张怀民上去不再兼任大队长,轮也该轮到他。这个节骨眼上不表现什么时候表现,“你初一过来。除夕我在队里。有事我叫人去接你。”
  “我晚上过来。我家那俩习惯了我除夕不在家。我在家他们反而不踏实。”
  副队长不懂:“为什么不踏实?”
  “夜里会惊醒,做梦梦到出事了,你们到处找我。”
  刑侦队长不禁问:“在家更安全吧?嫂子不怕您出来遇到危险”
  “以前当兵的地方几乎年年台风,有时候还能看到不属于我们的巡逻舰,她那个时候担心。多年下来不想习惯也习惯了。”
  局里众人至今不知道张怀民在哪儿当兵。虽然好奇,但不敢追问。没法问就没意思了,一个个埋头吃饭。
  下午确定没什么事,张怀民两手空空去乘公交车。在车上看到大菜市场的招牌,张怀民想买点菜,不经意间看到路人拿的春联,想起团团放寒假在家没事早该置办齐了。
  到家看到绳子上挂的鱼和肉,张怀民庆幸没有自作主张,否则跟儿子买重了,小混蛋又该埋汰他。
  团团听到推门声就朝外喊:“是不是张队?”
  “我是你爸爸。”张怀民大步迈进堂屋,看到隔壁卧室门虚掩着,他推门进去,团团裹着被子,靠着两个枕头,床边放一堆书,“在床上看书不困?”
  团团叹气:“困呢。”扭头问,“爸爸,我通宵看小说都不困,看我的课本三分钟就犯困,你说为啥啊?”
  “你的武侠小说通俗易懂,你奶奶都能看。让她看你的课本她字都认不全。你说为啥?需要动脑!”张怀民转身关上门,正好看到对面墙上的挂钟,“苏团团,四点了,晚上吃什么?”
  团团:“你把菜准备好,妈妈回来让妈妈炒。”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