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第4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时何姐和医生在教我摸宫口,那妇人快生了。我刚刚伸手去感受,她忽然大便失禁了,全部流到了我的手上,脸上还溅到,呜呜呜,惜彤姐,我不是故意嫌弃她,我就是很难受。”
  杨芳华当时尖叫出来退着躲开,病人见了这样,本就不稳定的情绪更加不稳定。虽然杨芳华也马上反应过来,立马和产妇道歉,何钰当时没说什么,只是让她先出去,然后温柔的安慰产妇。但等手术结束后,杨芳华被何钰臭骂了一顿。
  阮惜彤摸摸杨芳华的头,这是她们这批人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人虽然娇气些又有点小洁癖,但性格很好。
  “学到了技术有一技之长还有点希望,如果被退回去,那百分百都是要联姻的,你想想我们那些‘好父母’给我们找的联姻对象,还觉得受不了吗?”
  杨芳华想到了什么,害怕得打了个抖。
  “那我还是好好学吧,医院里的姐姐们也是城里来的知青,她们能克服,我也能。”
  小姑娘泪眼朦胧的,她想说真不是故意的,只是长久以来的习惯。但她也明白,如果她走家里规划好的路线,只做个棋子,进了医院后很快找个人嫁了当家庭主妇,那她可以业务不精。但既然要反抗,就要去努力学习努力适应。习惯成了拦路虎,那就改变习惯。
  “没错,我们既然踏上了这条路,就要去克服。生产的妇人大小便失禁是正常情况,我们以后生产也会发生这种情况。大部分人生孩子都在家里请接生婆,能上医院的除了少部分家庭好的,都是有危险的。如果到时候我们真的进了手术室却什么忙也帮不上,那可是人命啊。”
  阮惜彤并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九个人里她最努力天赋最好,医生和护士们愿意带她的同时,她要做的事情也更多。
  就说目前她手上这个病人,是大队送过来的,父母双亡,爷爷奶奶还有其他孙子孙女,照顾得不上心,几个月前摔了腿也没送去看。
  后来村干部偶然想起几个月没有见这个孩子去找,才发现人瘫在家里,远远闻着恶臭熏人,近看才晓得身上长了不少脓疮,有几处竟然有蛆虫在里头,看着就是活不了多久的样子。
  村干部起了怜悯之心,把人送到木家堡来,他身上的那些脓疮蛆虫腐肉,正是阮惜彤和吴珊珊清理的,两人拿着镊子弄了整整一天,因为这件事,疗养院和医院里的其他护士都对阮惜彤刮目相看。
  但其实,这两人也只是未成年的姑娘啊。
  “我们一起努力。”阮惜彤与其说是给杨芳华打气,不如说是给自己打气。
  她们虽然是被父辈们抱着那种目的塞进来,但不是所有人都是自愿的,至少留下来的这些姑娘里,有三分之二都不愿意。
  但同时她们也明白,这是一个机会。军营向来管理严格,一般人都进不去,如果她们真的能进入军医院,自己不主动回家的话,家里人想拿捏她们也见不到她们。
  抱着这样的信念,阮惜彤和杨芳华格外努力。
  白露在医院上班的时间不定,基本什么时候有空什么时候去,但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是她固定出诊的日子。自我感觉病情严重的病人们都会在这两天来排队,九月初一这天,陈业华和梅云华领着各自招收的学生和杜文星等人在身边学习。
  白露如今名声渐旺,雨季结束后木家堡新修的公路结束了泥泞期,有不少人从远处慕名而来,这些人大多是疑难杂症或者重症。
  安静的综合诊室里,坐满了学员,此刻大家大气都不敢出一声,全因坐在上首的白露面沉如水。
  “老乡,能说说你们那边的具体情况吗?周围还有没有人长期咳嗽。”
  体面的穿着、漆黑的指甲盖、病入膏肓的身体一结合起来,白露心里有了猜测。
  “多,怎么不多,年纪轻些的还好,上了三十五以上的,就没有几个不咳嗽的。外头那八个跟我一起从华县来的都是倒霉蛋,人家好歹要五六十才会严重成这样,我们才四十多不到五十啊,医院就说治不了了。”
  诊疗室里这么安静的原因,正是由于白露一连诊断出了九个尘肺病,都是晚期。
  在检查到第一个病人的时候,听他说他们是一起来的,敏感的白露便没有和病人多说,只让其他人都进来检查。结果全是一模一样的症状。
  “白大夫,我们自己也晓得,这病熬到我们这个时候,大抵是没救了。村里人也劝我们说别折腾了,这工作工资高,本就是拿命去挣的,吃点好的给后代多留点家底才是正事。
  但我们总是不甘心啊,除了不甘心自个儿的命,也是想着子孙后代。大家都说您厉害,折腾出来好些药救了好些人,我们想请您看看,这个情况,能不能出个药,哪怕我用不上了,后生们能用上,那也值了。”
  陈水善一想到家里五个孩子都在矿上,就急得一夜夜睡不着。但孩子们也有孩子,他们为了后代要奋斗,陈水善也说不住。
  “大叔,药这事我慢慢合计,今天咱们先做治疗,云华,你把外头的老乡们都叫进来。”
  来的这批人有七男两女,相比较于北方有女人不能下矿的说法,云省这边没有那么多讲究,只要能挣钱,谁都会去做,两位大婶体格高大,肌肉结实,一看就是干力气活的好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