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2 / 3)
江盼鱼也没有辜负谭雁露的一片好心,都是为自己好,她也不想辜负自己重来一次的时光。
时光荏苒,农村一转眼又到了一年最重要的时刻:秋收。
今年的知青点没有来新的知青,应该说大部分地区都没有知青再下乡了。
敏感一些的人还会发现一些原本已经下放的老人,陆陆续续的回了城里,回归到自己原本的岗位上去,甚至是还有步步高升的。
这里面其实早就已经有了预兆,李高阳也接到了父母给他的信,甚至还收到了一套书。
他拿着信急冲冲的找到了谭雁露,虽然谭雁露没有给他明确的答案,但却把连修然写的信给他看了,连修然在信里交代谭雁露一定要多复习功课,不要懈怠。
信里面含糊不清的,但暗示已经足够明显了,李高阳大约是确定了些什么,整个人都激动了起来。
虽然他已经有了扎根在农村的打算,可要是能够回城,他也不会放弃的。
不知道李高阳回去之后跟知青点人说了什么,从那天开始,整个的知青点的知青们就开始默默无闻的早晚读起书,来十分的刻苦努力。
大队长也得到了暗示,这个暗示应该是连修然和李高阳给他的,大队长高兴也只不过是高兴了一瞬间。
连山村读书的孩子很少,读到初中,高中的更加是少之又少,总共也不过是五十多个人,连山村的总人口确是有一千多个。
五十多个人能有几个人能考上大学,大队长就觉得应该烧高香庆贺了。
大队长走访了这些读书娃子的家庭之后,这些学生不管还有没有在学校上学的,也开始头悬梁锥刺股的读起书来。
秋收的时候知青们干活不卖力,频频走神,大队长也很大度的放过了他们,甚至还吩咐小队长们给知青们减轻压力。
好不好的,这些年都相处下来了,实在没必要在这个时候去为难人家,毕竟是一辈子的大事儿啊。
秋收过后,就是谷粒归仓,交公粮,割麻,收集柴火,捡落叶,搂松针,为过冬做准备。
到了10月21这一天,毫无征兆的,广播里突然就传来了一则令人激动的消息。
听懂得这条消息内容的人,顿时就欢呼出声,不管是在田里的还是在家里的,还是在上厕所的,顿时就跳了起来。
下乡的知青们先是激动的笑,笑着笑着就搂着身边的同伴哭了起来,多少年了,总算是等来了这个消息。
单身的知青激动过后,不下地了,也不参加村里的一切活动了,大队长请过假之后,就开始到处找资料,拼命地要复习功课。
谭雁露和江盼鱼的门槛都被踏破了,毕竟这几年下来,她们两个可是从来没把书本放下过,要说哪里的资料最全,或许只有她们这里是最多的吧。
谭雁露和江盼鱼倒也不小气,她们已经复习了许久了,现在就算临时抱佛脚也读不进去多少了,两个人很大方的贡献了自己的学习资料。
只不过也就两份,需要所有人一起共享,就这,知青们还感恩戴德的,嘴里连连道谢。
可那些已经在村里结婚,已经有家庭有儿女的知青们,却爆发了很大的矛盾。
有些人是怕老婆跑了,有些人是怕老公跑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是这个时代特有的阵痛,总是要用各种方式熬过去的。
一转眼就到了11月28日,这一天,全国各地不少人拿着准考证走进了阔别已久的高考考场。
一人一张桌子,一支笔,一份试卷,开启了这个人生转折点。
江盼鱼坐在教室里,手里握着笔,看着面前的试卷感慨万分,这是她人生第二次的高考啊。
上辈子的拼了命的读书参加高考,只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出生,从农村里走出来。
只可惜,她大学毕业出来打拼几年,还是没能在大城市里立足。 ↑返回顶部↑
时光荏苒,农村一转眼又到了一年最重要的时刻:秋收。
今年的知青点没有来新的知青,应该说大部分地区都没有知青再下乡了。
敏感一些的人还会发现一些原本已经下放的老人,陆陆续续的回了城里,回归到自己原本的岗位上去,甚至是还有步步高升的。
这里面其实早就已经有了预兆,李高阳也接到了父母给他的信,甚至还收到了一套书。
他拿着信急冲冲的找到了谭雁露,虽然谭雁露没有给他明确的答案,但却把连修然写的信给他看了,连修然在信里交代谭雁露一定要多复习功课,不要懈怠。
信里面含糊不清的,但暗示已经足够明显了,李高阳大约是确定了些什么,整个人都激动了起来。
虽然他已经有了扎根在农村的打算,可要是能够回城,他也不会放弃的。
不知道李高阳回去之后跟知青点人说了什么,从那天开始,整个的知青点的知青们就开始默默无闻的早晚读起书,来十分的刻苦努力。
大队长也得到了暗示,这个暗示应该是连修然和李高阳给他的,大队长高兴也只不过是高兴了一瞬间。
连山村读书的孩子很少,读到初中,高中的更加是少之又少,总共也不过是五十多个人,连山村的总人口确是有一千多个。
五十多个人能有几个人能考上大学,大队长就觉得应该烧高香庆贺了。
大队长走访了这些读书娃子的家庭之后,这些学生不管还有没有在学校上学的,也开始头悬梁锥刺股的读起书来。
秋收的时候知青们干活不卖力,频频走神,大队长也很大度的放过了他们,甚至还吩咐小队长们给知青们减轻压力。
好不好的,这些年都相处下来了,实在没必要在这个时候去为难人家,毕竟是一辈子的大事儿啊。
秋收过后,就是谷粒归仓,交公粮,割麻,收集柴火,捡落叶,搂松针,为过冬做准备。
到了10月21这一天,毫无征兆的,广播里突然就传来了一则令人激动的消息。
听懂得这条消息内容的人,顿时就欢呼出声,不管是在田里的还是在家里的,还是在上厕所的,顿时就跳了起来。
下乡的知青们先是激动的笑,笑着笑着就搂着身边的同伴哭了起来,多少年了,总算是等来了这个消息。
单身的知青激动过后,不下地了,也不参加村里的一切活动了,大队长请过假之后,就开始到处找资料,拼命地要复习功课。
谭雁露和江盼鱼的门槛都被踏破了,毕竟这几年下来,她们两个可是从来没把书本放下过,要说哪里的资料最全,或许只有她们这里是最多的吧。
谭雁露和江盼鱼倒也不小气,她们已经复习了许久了,现在就算临时抱佛脚也读不进去多少了,两个人很大方的贡献了自己的学习资料。
只不过也就两份,需要所有人一起共享,就这,知青们还感恩戴德的,嘴里连连道谢。
可那些已经在村里结婚,已经有家庭有儿女的知青们,却爆发了很大的矛盾。
有些人是怕老婆跑了,有些人是怕老公跑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是这个时代特有的阵痛,总是要用各种方式熬过去的。
一转眼就到了11月28日,这一天,全国各地不少人拿着准考证走进了阔别已久的高考考场。
一人一张桌子,一支笔,一份试卷,开启了这个人生转折点。
江盼鱼坐在教室里,手里握着笔,看着面前的试卷感慨万分,这是她人生第二次的高考啊。
上辈子的拼了命的读书参加高考,只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出生,从农村里走出来。
只可惜,她大学毕业出来打拼几年,还是没能在大城市里立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