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2 / 3)
兵器交付后,唐家和朝堂就断了往来。
宗聿上门寻人,唐门上下都很惊讶,他们中甚至不少人不知道江瑾年这个人,只是对唐映雪的名字有印象。
唐家老太君解答了宗聿的疑惑:“宁王,唐姑娘并不是唐家人,只不过早年她对唐家有恩,和我们结下一段善缘。她死后,只有少数本家弟子知道她留下了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后来也帮过我们,所以他请我们帮你时,我们没有拒绝。但在这之后,我们也没再见过他。”
江瑾年帮宗聿的每一步,都在消耗母亲留给他的帮手,一点点抹去自己存在的痕迹。
宗聿意识到,江瑾年的离开不是大仇得报后的一时兴起,而是从始至终。他这些年的寻找,四处打听就像是一场自欺欺人的感动。
“曲落尘和你们唐家也没有关系吗?”宗聿问了最后一个问题。
唐老太君摇头,唐诀被她护在身后,看见宗聿得到答案低下头,他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那些把酒言欢的日子,终究是昙花一现。
宗聿没有为难唐家,他很快就从青州离开了。
在知道江瑾年从来没有想过要留下后,所有的一切都没有意义。
他结束了在外的奔波,回去京都。
一年后,在京都为质的耶律苏和暴毙而亡。同年,蛰伏五年的狄戎卷土重来。
他们不再选择孤军奋战,而是联手周边的部落,甚至派人游说自在一方的云川,打着复仇的旗号,再度掀起狼烟。
云川回应会加入战场,狄戎喜不自胜,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云川所说的加入战场,是对狄戎开战。
这些年,狄戎因为在虞朝手上吃亏,往外扩张,不止一次和云川在边境上产生摩擦。
云川早就看它不顺眼了。
只不过他们向来爱好和平,不喜欢先挑事。狄戎这次跳出来,正中下怀。
宗聿出征应战,云川也派出精锐,双方形成夹击之势,将狄戎拉起来的人手打的溃不成军,联盟很快瓦解。
这一次,宗聿没有给狄戎任何喘息的机会,带领大军直入狄戎腹地,直取狄戎首都,他要踏平狄戎,让它从此俯首称臣。
但他太冒进,甚至有些不管不顾,被没有完全撤退的周边部落找到机会,想要切断他的后方补给,让他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眼下正是深秋,冷风刺骨。若是后方补给跟不上,战士们缺衣少粮,容易陷入困境。
边境相邻的云川斥候发现周边部落的行军轨迹,上报军营。主将意识到问题所在,点兵出征救援,分化部落兵力,帮宗聿分担了一半的风险,给他的军队争取支援的时间,才没让宗聿陷入困境。
不曾想宗聿非但没有领情,在拿下狄戎后,兵指云川。让云川和虞朝签订永不进犯的协议,并送皇子入京都为质,否则他就和云川开战,马踏云川。
“他真是这样说的?他要踏平我云川?”
云川大军的营帐内,被推出来做使臣的林宣尴尬地坐在下方,面对屏风后面传来的质问声,搓了搓手,斟酌道:“眼下狄戎兵败,周边部落几年内不成气候,我们两国边境接壤,和平协议对我们双方是一种保障。”
“什么样的和平协议,要我云川送人为质?”屏风后面的人反问,他的声音带了一点沙哑,但并不影响他的气势。
林宣无地自容,他也不知道宗聿发什么疯,云川单纯的想揍狄戎,和他们并不是联盟,即便如此,在察觉到宗聿会被人包饺子时,他们还是第一时间出兵增援。
单是这一点,别人就够义气。大家不能联手,也能和平共处。
但宗聿无视云川的帮忙,他铁了心要起战争。质子只是一个挑起纷争的借口,他相信云川绝对不会答应。
林宣想也是,除非别人脑子有病,他们又没战败,就是出来打一架,怎么还成别人的一盘菜了? ↑返回顶部↑
宗聿上门寻人,唐门上下都很惊讶,他们中甚至不少人不知道江瑾年这个人,只是对唐映雪的名字有印象。
唐家老太君解答了宗聿的疑惑:“宁王,唐姑娘并不是唐家人,只不过早年她对唐家有恩,和我们结下一段善缘。她死后,只有少数本家弟子知道她留下了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后来也帮过我们,所以他请我们帮你时,我们没有拒绝。但在这之后,我们也没再见过他。”
江瑾年帮宗聿的每一步,都在消耗母亲留给他的帮手,一点点抹去自己存在的痕迹。
宗聿意识到,江瑾年的离开不是大仇得报后的一时兴起,而是从始至终。他这些年的寻找,四处打听就像是一场自欺欺人的感动。
“曲落尘和你们唐家也没有关系吗?”宗聿问了最后一个问题。
唐老太君摇头,唐诀被她护在身后,看见宗聿得到答案低下头,他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那些把酒言欢的日子,终究是昙花一现。
宗聿没有为难唐家,他很快就从青州离开了。
在知道江瑾年从来没有想过要留下后,所有的一切都没有意义。
他结束了在外的奔波,回去京都。
一年后,在京都为质的耶律苏和暴毙而亡。同年,蛰伏五年的狄戎卷土重来。
他们不再选择孤军奋战,而是联手周边的部落,甚至派人游说自在一方的云川,打着复仇的旗号,再度掀起狼烟。
云川回应会加入战场,狄戎喜不自胜,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云川所说的加入战场,是对狄戎开战。
这些年,狄戎因为在虞朝手上吃亏,往外扩张,不止一次和云川在边境上产生摩擦。
云川早就看它不顺眼了。
只不过他们向来爱好和平,不喜欢先挑事。狄戎这次跳出来,正中下怀。
宗聿出征应战,云川也派出精锐,双方形成夹击之势,将狄戎拉起来的人手打的溃不成军,联盟很快瓦解。
这一次,宗聿没有给狄戎任何喘息的机会,带领大军直入狄戎腹地,直取狄戎首都,他要踏平狄戎,让它从此俯首称臣。
但他太冒进,甚至有些不管不顾,被没有完全撤退的周边部落找到机会,想要切断他的后方补给,让他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眼下正是深秋,冷风刺骨。若是后方补给跟不上,战士们缺衣少粮,容易陷入困境。
边境相邻的云川斥候发现周边部落的行军轨迹,上报军营。主将意识到问题所在,点兵出征救援,分化部落兵力,帮宗聿分担了一半的风险,给他的军队争取支援的时间,才没让宗聿陷入困境。
不曾想宗聿非但没有领情,在拿下狄戎后,兵指云川。让云川和虞朝签订永不进犯的协议,并送皇子入京都为质,否则他就和云川开战,马踏云川。
“他真是这样说的?他要踏平我云川?”
云川大军的营帐内,被推出来做使臣的林宣尴尬地坐在下方,面对屏风后面传来的质问声,搓了搓手,斟酌道:“眼下狄戎兵败,周边部落几年内不成气候,我们两国边境接壤,和平协议对我们双方是一种保障。”
“什么样的和平协议,要我云川送人为质?”屏风后面的人反问,他的声音带了一点沙哑,但并不影响他的气势。
林宣无地自容,他也不知道宗聿发什么疯,云川单纯的想揍狄戎,和他们并不是联盟,即便如此,在察觉到宗聿会被人包饺子时,他们还是第一时间出兵增援。
单是这一点,别人就够义气。大家不能联手,也能和平共处。
但宗聿无视云川的帮忙,他铁了心要起战争。质子只是一个挑起纷争的借口,他相信云川绝对不会答应。
林宣想也是,除非别人脑子有病,他们又没战败,就是出来打一架,怎么还成别人的一盘菜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