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高考前,我在科学圈火爆了 第148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种突破,简直让他们恍然如梦,有种一觉醒来穿越数年的错觉。但是,真真切切的时间,又提醒着他们,这是现实中,此时此刻发生的进展。就比如之前,他们一直无法攻克的压气机、透平叶片特性问题,现如今,解决提升技术,都摆在他们的眼前,由他们学习!
  这种唾手可得的感觉,实在是让人幸福的想要流泪!
  学,必须学,往死里学!
  这么好的机会,这么先进的技术,虽然不知道上面从何而来,但是他们首要关心的是,如果能把这些技术掌握成自己的,并且辅助制备实验尽快完成,才不负这份技术的由来。
  当然,他们也不是没有找徐工探听,只是,平日里对他们再照顾不过的徐工,对于这个问题,三缄其口,直接让他们背诵保密原则,他们就明白了,这不是他们该问的。所以,核心团队成员,也就掐灭了那丝好奇之心,转而化为全力学习的动力。
  掌握消化,变成自己的技术,才是他们现在的重点。不然,再好的成果摆在他们面前,也是浪费时间。
  徐工并不是不想告知,这些是由吴桐创造的奇迹,只是,基于上面对吴桐的保护,吴桐存在的知晓性,只截止到他为止,重难点技术梳理的学习,都是他代领,汇总的问题,他能解决当场解决,不能解决她发送给吴桐,由吴桐将解析过程传达给他,再由他传达下去!
  紧锣密鼓的筹备到位,正式的制备,就在徐工的组织部署中,一步步安排到位,深蓝707所,就犹如一条拧紧发条的生产线,流水精细操作,在每一个元件的诞生,组成一个个精密的部件,最终,落成了齿轮咬合紧密的大家伙。
  第376章
  神工
  “吴总,我们完成了,申请进入试车,请指示!”组合完成后,徐工盯着眼前的大家伙,近乎痴迷。
  反应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直接接通吴桐的联络器,将好消息,第一时间汇总到吴桐手上。
  整体的制备,吴桐也在逐步的跟进,收到这个消息通报,她并不意外,但是,经历重重困难关隘,实体制备落成,吴桐的心情,自然是喜悦高兴的。
  历时三个月,马上就可以见证最终结果,吴桐的心,也是澎湃激昂的。
  “请重复检查后,明日我们进行实体试车!”高兴之余,吴桐并没有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该有的流程,继续稳定的安排着。
  “是,马上进行!”徐工斩钉截铁的应道,吴总的安排是应该的,谨慎起见,他们的确是要对每一个零部件,都要进行核对检查,再三检查,确保万无一失,再开启试车操作。
  当一切准备就绪,轰隆低沉的运作声音响起,慢慢归结到近乎轻声范畴,半点儿没有刺耳的感受,新巨型燃气轮机的运作声音,比以往实验的机器,声音更小,也就代表着,更好的隐蔽性能提升,第一项的感受,就是成功的,这对所有实验科研人员,都是振奋的激励!
  总控室内,透过特殊的隔断保护玻璃,看到里面精细运作的大家伙,吴桐的眸子里,露出满意的神色,他们的大家伙,就该如此神勇。
  等国内基础技艺再有提升,它还能更强。随着实验进程的推进,一项项数据,被汇总到总控室而来。
  数据读取器汇总过来的数据,效率定格在312兆瓦这个数字,整个实验组测试人员简直不敢置信,312兆瓦!
  这是什么概念?是这一个大家伙,就能支撑起一艘十万吨起步的航空母舰稳稳运作,再加上,他们优化后的动力系统,最终综合拟测数据。
  他们的航母,至少可以在海上航行二十至三十万海里,可以达到三个月九十天的耐航,也就是一次满燃料运作,他们的航母,几乎可以相当于核动力航母一样,数月不需要额外补给,可以一直服役于深蓝大海之上。
  续航数据,是之前整整十倍的提升,这不仅仅是数字的提升,其中涉及的技术,
  更是质的跨越,远洋作战能力,从此不再有致命的桎梏!
  十倍提升的能效比,并不仅仅是数据,也意味着,他们的航母,可以支撑起更高的排水量,可以挪出更大的空间。巨大提升的排水量和空间,可以搭载更多的舰载机,包括固定翼战斗机、反潜直升机等各类作战飞机。
  这些舰载机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对敌方目标进行打击和防御,从而扩大作战半径。特别是,配备上他们如今已经进入服役序列的垂直起降苍龙j-35,必将是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而且,比起核动力航母高昂的建造成本和维护成本,他们从属于常规动力航母的建造成本和维护成本则相对较低,因此在价格方面,就太具竞争力,而他们的燃料使用成本低,操作难度小,这些原本的优势,就成为更优越的条件存在!
  这个数据,再次让人不敢置信!
  这些数据,简直是神来之笔,天赐奇迹,神工巨作!
  “这确定是我们做出来的成果?”不少研究院震惊的喃喃自语,都不是很自信,他们能做出这样超群的研究。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