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3 / 3)
而恪静郡主也是在这之后忽然登门。
南方确实生了水患,随着噩耗一起传来的还有给各路官员治罪的消息——
但是,这其中并没有佛奴啊?他甚至在其中立下功劳,怎么会谣传是他犯错?
看着眼前的姑娘心神不宁,饶是黛玉也有一刻思路打结。
“郡主,沈大人所巡之地灾害已解,不知‘错’从何来?”甚至他那边的堤坝因为处置得当,现在又临危受命去往真正发生水患的地方辅助赈灾。
“可是大哥他——”恪静一愣,旋即整张脸都涨红起来。
她这样的反应让黛玉更觉得奇怪——以佛奴的稳妥性情,绝不会忘了往淮安王府寄去信件,按理说郡主不该不知他那里灾难已解,现下正在别的地方治灾。
除非......这‘谣言’是基于旁的低语流传开。
黛玉心中一紧,面上却不显,只请恪静再尝尝自配的花茶。
恪静并没有告诉母亲她要来见谁。
她说要出去拜访好友,母亲便叫她自去,只提醒不要妄言近日事端。
事端?
一如既往温暖的房舍,母亲在其中却像是亲眼目睹一场灾害。南地水患的消息初来时一片混乱,又因为大哥的声名,便有人说就是扬州一带。母亲因此悲恸惊惶几日,转眼信来却并没有全然展颜。
黛玉见恪静神色变换,心中立刻知晓至少恪静郡主并不知道佛奴用了尚方宝剑。
当时在场的官员避讳,不会胡乱传播此事,而来往堤坝的民夫也不一定明白沈大人腰间那一把剑的厉害。
治水的胜利浩浩荡荡,真正决定的一刻却只在极少数人之间流传。
不过以恪静郡主的样子来看,淮安王府或许也不是一心挨着太上皇站。
想在两边博得好处,却又不愿承担两边风险。淮安王一边偎着太上皇,另一边照样乖乖交了兵权。曾经由历任淮安王驻守的南疆现在归了秦家,至于北地,现在还没稳下将领,却先把方将军押回京城来。 ↑返回顶部↑
南方确实生了水患,随着噩耗一起传来的还有给各路官员治罪的消息——
但是,这其中并没有佛奴啊?他甚至在其中立下功劳,怎么会谣传是他犯错?
看着眼前的姑娘心神不宁,饶是黛玉也有一刻思路打结。
“郡主,沈大人所巡之地灾害已解,不知‘错’从何来?”甚至他那边的堤坝因为处置得当,现在又临危受命去往真正发生水患的地方辅助赈灾。
“可是大哥他——”恪静一愣,旋即整张脸都涨红起来。
她这样的反应让黛玉更觉得奇怪——以佛奴的稳妥性情,绝不会忘了往淮安王府寄去信件,按理说郡主不该不知他那里灾难已解,现下正在别的地方治灾。
除非......这‘谣言’是基于旁的低语流传开。
黛玉心中一紧,面上却不显,只请恪静再尝尝自配的花茶。
恪静并没有告诉母亲她要来见谁。
她说要出去拜访好友,母亲便叫她自去,只提醒不要妄言近日事端。
事端?
一如既往温暖的房舍,母亲在其中却像是亲眼目睹一场灾害。南地水患的消息初来时一片混乱,又因为大哥的声名,便有人说就是扬州一带。母亲因此悲恸惊惶几日,转眼信来却并没有全然展颜。
黛玉见恪静神色变换,心中立刻知晓至少恪静郡主并不知道佛奴用了尚方宝剑。
当时在场的官员避讳,不会胡乱传播此事,而来往堤坝的民夫也不一定明白沈大人腰间那一把剑的厉害。
治水的胜利浩浩荡荡,真正决定的一刻却只在极少数人之间流传。
不过以恪静郡主的样子来看,淮安王府或许也不是一心挨着太上皇站。
想在两边博得好处,却又不愿承担两边风险。淮安王一边偎着太上皇,另一边照样乖乖交了兵权。曾经由历任淮安王驻守的南疆现在归了秦家,至于北地,现在还没稳下将领,却先把方将军押回京城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