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民夫们已然习惯这一切,回头笑着道谢,又推着车,唱着号子走远。
  快了......
  林言看着图纸上用来分隔水流的渠道落作眼前的现实。
  就快了——
  有人私底下说,若是一点水患都没有就显现不出情势的紧急,一切安然无恙,也不能证明林言的力挽狂澜。
  可这样却是林言心中最好的结局。
  最好一切无恙,最好让此地将来的百姓想不起今年可能有一场水患。
  再不是——‘上次还是二十年前’。
  ‘将军鸽’送来的字条上撇捺仓促,这不是黛玉从前的写字习惯,但林言把条子捧在手中,却完全感知了黛玉的心绪。
  他已经得到了最得意的夸赞。
  无论前路如何,至少在这一刻,他最重要的人懂得他的决定,甚至比他更明白他的犹疑。
  如果她现在就在他身边,看到他那会犹豫不决的样子,一定会笑出来吧。
  然后,可能,会把手伸过来,温柔的掌心覆在他的颊边。
  河堤上的风太冷,当然,也可能是林言的耳朵热了起来。
  文墨投来狐疑的眼神,林言咳嗽一声,又把目光投向日渐成型的新堤坝。
  “昨日阴雨,再使人向上游测探,看过河道涨幅后另作打算。”
  恪静郡主近来有些小麻烦。
  她的父王是一贯不管事,母妃这时也一直‘久病未安’——虽说仍时常撑着身子交际,可私底下,母妃的状态实在奇怪。
  二哥眼见着就是要不好了。
  恪静很冷静地认识到这一点,她明白在二哥拒绝请罪远赴南疆之后的现在,罪状累积,幽禁终生都已经是二哥最好的安排。
  可新的证据还在堆叠。
  恪静不喜欢有人跟打探此事,可最经常跟她打探外面风闻的却恰恰是她的母妃。淮安王妃太挂心淮安王府的风评,尤其挂心年轻一代对此事的看法——这似乎是很正常的事,如果不是恪静观察到母妃极力忍耐的笑脸。
  “母妃,大哥也未曾婚配,如今二哥又遇着这等事,将来——”
  “你小姑娘家的,上面有大哥,下面有弟弟,且还有父王母妃在,琢磨婚配事做什么?”王妃说起这个,好像心情更好了:“再说,你大哥自有他的好处,喜欢的人自然看得见。”
  她几乎有些沾沾自喜了。
  傅正最是严苛公正,不枉费自己多年来精心保存那些罪证。皇上不满淮安王府倾向太上皇已久,等到一切了结,不怕他还要把世子庇护下来......
  至于言儿,虽说目前他还在南地没有回来。可京里的都说并没有水患的可能,他那里应当也没有什么危险。这一次想来也是一次镀资历的行程,等他回来自有皇上的封赏,却正好能和新立世子的时机对在一处。
  王妃完全不担心林言会借机把世子的位置‘贪’下来,虽说相处日短,但她已经幻想了这个孩子二十年,并在想见的一刻就印证自己的观点。
  不过恪静说的也是,言儿也大了,该预备婚嫁之事。他喜欢林家的姑娘,自己也喜欢,等他回来再问一问,若是两个孩子都有意,那就赶紧定下来。
  王妃沉浸在自己过分美好的遐想里,一时没留意女儿越来越疑惑的打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