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渔耕山海间 第32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梁自强现在一团迷雾,完全摸不清状况,只能猜测着,觉得哪种都有可能发生。
  接下来,又到了出海的日子。
  虽然一声惊雷般的消息彻底打乱了梁自强的心情,但正常的出海、生活,却不能因此而打断。
  像往常一样,梁自强让父亲在自己的“自强号”上,与自己搭档。
  三艘大钢船一起出海,安全性还是非常高的。
  这次出海,到了第二天是鱼获的最高峰。
  网囊倾泻后,里面几道青色的身影让人眼前一亮。最开始,梁自强还以为跟去年一样,又是碰上了“鹦嘴鱼”。
  细看马上发现,这通体暗绿色的大鱼体态优美,嘴巴并没有像鹦鹉嘴一样的结构。
  “青衣!这可是真正的青衣鱼,平时有人跑到礁石带去找都找不到!”梁父一眼就认了出来,大喜道。
  这鱼如同身着一袭青色裙裳,而且习惯于一、二相随,犹如青衣婢女,所以才被称之为青衣。
  市面上曾有人用鹦嘴鱼去冒充青衣,蒙骗不太懂海鱼的市民,便是因为价格上,青衣比鹦嘴鱼要高出几倍!
  等船停下,梁自强过来理鱼处看了看,居然还不少,足有五条青衣。有大有小,小的是才两斤来重的小青衣,大的则有七八斤。
  到了中午吃饭时,三艘船聚拢到一块,一问,另外两条船也都拖获到了青衣。
  “博强号”数量少,只有三条。
  “众强号”跟“自强号”一样,也是刚好五条。
  但朱天鹏兴奋地告诉梁自强,其中有一条青衣很大,估计能有十多斤重。
  这么说,这次众强号的收获是最丰硕的了。
  梁自强估计,虽然海面没瞅见明显的礁石带,但这片水域,应该在底下是有不少礁石的,所以才会一下子拖到这么多青衣。
  随后两天,他们来回又在同一海域开展作业,收获没这天多,但每天也都能发现有一两条青衣,夹杂在鱼虾之中。
  到了第五天准备返航时,才没能再拖获青衣鱼。
  到达县城渔港,卖掉普通鱼虾后,梁自强与父亲、朱天鹏便又一起去了月海酒楼。
  “青衣?快,带去库房!”
  杜子腾一看是难得一见的青衣,而且数量还不少,当即看梁自强的眼光,都变得如同看亲兄弟一样了。
  到库房中秤了下,梁自强这次带来大大小小的青衣有二十三条,当然普遍只在三四斤大小。七八斤、十几斤的比较个别。
  总共有八十七斤六两。
  这鱼杜子腾愿意给到六块钱每斤,比石斑中的青斑都贵。
  二十多条,卖到手五百二十五块六毛。
  结账时,领了五百二十六块。
  这次因为有值钱青衣的缘故,梁自强扣除所有的开支后,利润超出了平时的五千,达到了五千四百多。
  回到村里,其他船员都各自回家去了,梁自强同父亲也走在回家路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