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在我 第38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上可有想过,对方就是看准王上为人之心,所以才肆无忌惮,要求您援助他们。这是个阳谋,只要是为了人族,您就不可能拒绝,哪怕为此消耗赵国的力量……”靳相叹道,“武王是要救人,但也是在削弱我们。”
  “我何曾没想过。”赵王苦笑,“可是靳相,你听外头百姓的声音,听听武王的声威,再想想她以前做过的事情……不光是那些百姓,恐怕就连各国王侯也认为诛妖者非武王莫属……如何除妖,只有武王心中有谋算,也有信心,而我们这些人哪怕修习了捉妖术,重建了司灵部,对于如何除妖也毫无头绪。”
  “靳相,武王可退黑蛟,而当年黑蛟来到赵国,本王毫无反抗之力。这叫我如何不帮她……哪怕心中万般不甘,我也只能照做,为了人族。”
  第394章
  子邺将翟国要出兵的消息拿到朝堂上讨论时,群臣无一例外鼎力支持。
  这不禁让他内心产生了一些怪异的想法。
  翟国朝堂上的臣子对于要出兵这件事情接受良好,几乎毫无异议,就算有所异议,也是集中在是否要让翟王亲自出征这件事情上。
  因为这都要归功于孔朔,他把翟国的底子打得很好。
  翟国司工司徒卓排众而出道:“禀王上,各式战车都已备齐,可随时拉去船上,随运河顺流而下,跟随众将士一同攻入大燕。”
  紧接着左将出列,“臣数年以来训兵练兵不敢有丝毫懈怠,王上一声令下,全军便随王上出征。”
  随后司农与司马也激动难抑,纷纷表示这两年收成还不错,粮仓都已经填满了,用作军粮消耗毫无问题,至少可以支撑翟国打两年的战争。
  子邺露出赞许的表情,“诸位爱卿为国思虑,能得诸位贤臣是翟国之幸。”
  其实近些年朝堂上也有议论翟国是否要下场参与征讨大燕,但是翟王一向心有谋算,朝堂众人倾向于相信翟王的决议。
  孔朔还是翟王的时候就道:“武国不动,翟国也不动。”
  于是便有聪明的大臣品出味儿来:武国乃是翟国大敌啊!
  如果想要把翟国的疆土扩大至天柱覆盖下的所有土地,就必须将各国扫平。
  武国地处北方,南方的士兵难以适应北方严寒的气候,而且北方多旱地,他们最擅长的水师反而无法发挥作用。这么多年下来,翟国上下把各国都当作假想敌,想了一遍又一遍御敌之法,最后得出结论,如果想要赢过武国,可以不必急于一时,等翟国占据中原之后养兵蓄锐,积攒力量,趁春夏秋天气暖和之时将武国击溃。
  然而这个策略很快招致其他人的反驳,因为当年鬼方就是这么被驱赶到北地的,结果对方盘踞那边几百年了都没有被消灭,如果不能彻底铲除武国,他们就会成为下一个鬼方。
  所以当孔朔说武国不动翟国也不动的时候,有不少大臣都点头赞同。
  他们的想法是,等武国按捺不住挺进中原,武王也来到了中原,他们就擒贼先擒王,将对方一举击败,再慢慢收拾北疆的残余武国势力。
  子邺顶替翟王之位后,同样采取了这样的策略。
  这便让朝臣们产生了一种错觉,他们觉得翟国现在的蛰伏一定是为了将来一举取得皇位。
  子邺轻叹:“我翟国大军出征征讨大燕,是为了平息人妖之争,也是为了诛灭妖党所扶持的伪皇。”
  他这么一说,本意是想表达此战的最终目标并不是为了当皇帝,而是为了帮助武国,两国目标一致,应当守望相助。
  可是这些大臣们太有进取心了,他们立刻将子邺的话理解为:“我翟王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了天下百姓,所以才出兵的,我这是为了道义。”
  他们自以为听懂了子邺的话外音,一个个情真意切地附和,各种夸人的话一箩筐地飞了出来。
  什么翟国顺应天道,翟国是真正的圣人之后,翟王仁慈贤明,翟王舍生取义……
  子邺看着这些臣子的脸,心知整个翟国的朝堂已经被孔朔给修剪成了他想要的样子,除非把根基给掘了,否则绝无可能更改这些老臣的想法。
  因为他们是真心实意地希望翟王能够成为新朝皇帝。
  也罢,也不是没有解决之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