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在我 第35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在这件事之前,武国的军队就已经开始赈济城中的居民了,凡是家中无粮生活穷困的,都可以去领一口饭吃。
  又过了几日,那些富豪乡绅家中的粮被武国军全数收缴,连同城中粮仓的粮也分了一部分给百姓。
  只过了十日,泉柳城便安定了下来。
  正好不凑巧,梁国的军队被樊筠和高澹所带领的军队阻挠了一下,迟了半个月才赶到泉柳。
  而当他们到达这里时,泉柳已经宛如铁桶,民心归顺。
  效忠哪个君王,归顺哪个国家,这些都是虚的,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只有他们手中的粮食才是无比真实的。
  有了粮食才能活命,有命活下来才能谈效忠。
  当刘老头领着分下来的一袋粮食回家的时候,在家中等候的刘家大儿震惊道:“他们真给我们分粮?”
  他脸上又红又臊,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村子之中,炊烟升起,各家各户飘来了米香……
  “那个李家的家主死了,我上去打了几拳。”刘老头沉默着,“他们一直讲什么天命所归,我听不懂……我问他们到底什么是天命,那些人说,能带领百姓走向太平的人就是天命。”
  他把肩上扛的粮食袋放下来,感受着手上沉甸甸的重量:“我可算知道什么是天命了。”
  第372章
  武国大军缓慢推进,就如一只老虎在虎视眈眈。
  梁国人知道他们就在那儿,一直看着睢丘的方向,露出垂涎的目光。
  然而他们的行军实在是太过迟缓,是一种稳扎稳打的作风,和武国往日里的行兵作战风格有所不同。
  这么做带来的好处是,武国有更长的时间可以治理疆土,也有更长的时间可以使民心顺服,还可以趁春种秋收积攒更多的粮食。
  梁王听闻他们在已经占领的城池开学堂,允许平民幼童入学。
  还听闻他们创建了一个名为“报刊院”的部门,将书籍刊印等事项独立出了司典和司政两个部。他们教导孩童的书是武国人所编,街上演的戏本子是武国人所写,学堂里面负责传授各种知识和捉妖术的人,也是武国专门派来的。
  有密探冒着被杀的风险弄来了武国人印的书,辗转交到了梁国的朝堂上。
  梁王看了一眼,怒气就忍不住涌了上来。
  “什么乱七八糟的!”他脸红一阵白一阵,眼中充满了不理解,“第一页就讲什么是天命所归,居然讲能开太平盛世,能让百姓吃饱饭的就是天命所归……”
  他浑身上下都是冷汗。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怎么会让他汗流浃背?因为这几句话是在掘他们统治的根。开不了太平盛世的就不是天命,让百姓吃不了饭的也不是天命。
  什么才是天命?天命就是天定!自两千多年前圣人的时代逝去就一直是这样。
  皇帝是天命,由天所定,所以他是皇帝,因为是圣人之后,尊奉祖命,名正言顺,所以皇帝是天命。
  然而商悯给他们整了一出这个?
  要是按照武国那边的解释,天命不再是天命所归了,而是人命所归了!
  梁王想到此处,脑子里头蹦出来一个词——民心所向。
  这些道理他并不是不知道,作为一个君主,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君与民的关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