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几万条性命,却是不得不管的。要想把他们撤走,安置在何处?银粮怎么出?都是大问题。
  徐复祯还是头一次处理这样的民生大事。因祸事尚未发生,她又不好召人来商讨对策,只好比照着往年天灾的处理来思索应对之策。
  首要是把受灾百姓提前撤走,至于财物田地的损失在所难免,届时粮价物价也会飞涨,可以让锦英手下的商行提前囤资,到时送进大名府,可暂压一压发民难财的商贾。等朝廷的政令下来,再慢慢挺赈疏浚。
  徐复祯发现,以上问题好解决,最难交代的还是朝廷。
  她到时候怎么对百官解释她的未卜先知?成王那边说不定还会安个故意毁堤的罪名过来。
  这么一想,徐复祯倒反过来怀疑这是不是成王的阴谋。
  否则那大堤怎么早不塌晚不塌,偏偏新帝登基的当年塌了?若是前世成王一手遮天的局势,便可借“天谴”之名把新帝废了,自己取而代之。
  可是如今有太后跟成王对垒,想篡位没那么容易了,说不定这一世那大堤就不塌了呢?她再大张旗鼓把百姓都撤走,白费力气不说,还给成王留下劳民伤财的把柄。
  可那是几万人的性命,她敢拿成王的良心来赌吗?
  徐复祯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次日早朝,小皇帝依旧坐在龙椅上昏昏欲睡,太后和成王依旧坐在龙椅左右剑拔弩张。徐复祯坐在太后身侧,绞尽脑汁地思索大名府河堤之事。
  台下官员所奏无非还是辛炎案的冤狱之事。
  新上任的御史中丞霍巡上来就弹劾吏部侍郎熊载良,他的奏辞虽简,却一针见血地列了熊载良七条私罪、五条公罪。
  徐复祯坐在台上目不转睛地盯着霍巡。他穿着官服,绯袍皂帽更衬得容仪清举、风姿明秀,言语更是辞锋犀利,将两榜进士出身的熊载良驳斥得左支右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