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1 / 3)
孙策这时也反应了过来,问周瑜道:“曹班想做第二个董卓吗?”
周瑜眉头紧蹙,抿着唇,沉默不答。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确实是曹班所要做的,但直觉告诉他,诸葛亮向郑玄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完全反对曹班的意思。
好友身上那种无论自己多么努力去抓,都抓不住的感觉,又来了。
自他和诸葛亮相识后,他没有一刻停止学习,即使好友给他带来的一些书籍被家中长辈称为“秽籍”,他也一概来者不拒。
就像郑玄所说“比物丑类”,他像一块海绵一样,从好友身上汲取知识,他相信只要他见识得足够深远,他就能有判断力去辨明什么是“正”和“谬”。
还远远不够,周瑜心想,他看向站在他旁边的少年,少年年纪比他小,未来留给他的时间,远比自己要多,可他却已经远远走在自己前面了。
诸葛亮在交州格物院学习,是院中诸生的佼佼者,他怎会不理解曹班的所作所为呢?
就在周瑜疑惑之间,廊下的郑玄却突然笑了出来,他摇了摇头,对诸葛亮道:“你要问,直接问便可以了,这般拐弯抹角,是怕我不回答吗?”
诸葛亮的表情有些倔强。
讲习的最后,郑玄给了诸葛亮答案,虽然从好友的表情上来看,这个答案并没有说服他。
——时间。
这是郑玄的回答。
曹班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因为时间?
周瑜和在场所有人,对此都表示不能理解。
讲习结束后,孙策见周瑜和诸葛亮的表情一个比一个郁闷,一左一右将手搭在两人肩上,揽着他们一边出了县府:“怎么你们这些听懂的,听完反而还不如我一个没听懂的开心?”
周瑜苦笑:“做学问就是这样的,知道的越多,才能意识到有更多不知道的事物,明白自己知道得还远远不够,所以知道得更少,反而更快乐。”
孙策挠头:“所以知道得越多,知道得越少?”
诸葛亮噗嗤一笑,周瑜也笑了:“可以这么说吧。”
孙策见俩人都笑了,便放下心来,推着他们往城外走:“走走,带你们去认识下我兄弟。”
周瑜纳闷:“你才来吴郡几次,怎么又认识兄弟了?”
孙策嘿嘿笑道:“就是上次来认识的啊,我去借船的时候,顺手帮了他一些小忙,他还说下次来庐江,要拜访你呢。”
“拜访我?”周瑜奇* 道。
孙策这人就喜欢交友,坐船渡个江的时间,就能和船夫攀上关系,平时走到哪里都不缺朋友,这点周瑜还是很佩服的。
孙策点头,有些支吾道:“是呗,我就随便和他夸了你两句,他就佩服得不行,哎呀。”
见周瑜和诸葛亮两双聪明的眼睛都看过来,孙策笑着打哈哈道:
“总之,他家在庐江也有亲戚,非说想见你,你们这次就认识一下,以后来吴郡也有个照料嘛。”
周瑜看他躲闪心虚的表情,心里便有了数,因此当这名叫凌操的青年见到自己,大呼“这便是美周郎?百闻不如一见啊!”,周瑜强行忍住了打孙策的冲动。
凌操家住城外,他和孙策出身相似、性格相仿,因此能成为好友也不算奇怪。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凌操对于时局的关注热情。 ↑返回顶部↑
周瑜眉头紧蹙,抿着唇,沉默不答。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确实是曹班所要做的,但直觉告诉他,诸葛亮向郑玄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完全反对曹班的意思。
好友身上那种无论自己多么努力去抓,都抓不住的感觉,又来了。
自他和诸葛亮相识后,他没有一刻停止学习,即使好友给他带来的一些书籍被家中长辈称为“秽籍”,他也一概来者不拒。
就像郑玄所说“比物丑类”,他像一块海绵一样,从好友身上汲取知识,他相信只要他见识得足够深远,他就能有判断力去辨明什么是“正”和“谬”。
还远远不够,周瑜心想,他看向站在他旁边的少年,少年年纪比他小,未来留给他的时间,远比自己要多,可他却已经远远走在自己前面了。
诸葛亮在交州格物院学习,是院中诸生的佼佼者,他怎会不理解曹班的所作所为呢?
就在周瑜疑惑之间,廊下的郑玄却突然笑了出来,他摇了摇头,对诸葛亮道:“你要问,直接问便可以了,这般拐弯抹角,是怕我不回答吗?”
诸葛亮的表情有些倔强。
讲习的最后,郑玄给了诸葛亮答案,虽然从好友的表情上来看,这个答案并没有说服他。
——时间。
这是郑玄的回答。
曹班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因为时间?
周瑜和在场所有人,对此都表示不能理解。
讲习结束后,孙策见周瑜和诸葛亮的表情一个比一个郁闷,一左一右将手搭在两人肩上,揽着他们一边出了县府:“怎么你们这些听懂的,听完反而还不如我一个没听懂的开心?”
周瑜苦笑:“做学问就是这样的,知道的越多,才能意识到有更多不知道的事物,明白自己知道得还远远不够,所以知道得更少,反而更快乐。”
孙策挠头:“所以知道得越多,知道得越少?”
诸葛亮噗嗤一笑,周瑜也笑了:“可以这么说吧。”
孙策见俩人都笑了,便放下心来,推着他们往城外走:“走走,带你们去认识下我兄弟。”
周瑜纳闷:“你才来吴郡几次,怎么又认识兄弟了?”
孙策嘿嘿笑道:“就是上次来认识的啊,我去借船的时候,顺手帮了他一些小忙,他还说下次来庐江,要拜访你呢。”
“拜访我?”周瑜奇* 道。
孙策这人就喜欢交友,坐船渡个江的时间,就能和船夫攀上关系,平时走到哪里都不缺朋友,这点周瑜还是很佩服的。
孙策点头,有些支吾道:“是呗,我就随便和他夸了你两句,他就佩服得不行,哎呀。”
见周瑜和诸葛亮两双聪明的眼睛都看过来,孙策笑着打哈哈道:
“总之,他家在庐江也有亲戚,非说想见你,你们这次就认识一下,以后来吴郡也有个照料嘛。”
周瑜看他躲闪心虚的表情,心里便有了数,因此当这名叫凌操的青年见到自己,大呼“这便是美周郎?百闻不如一见啊!”,周瑜强行忍住了打孙策的冲动。
凌操家住城外,他和孙策出身相似、性格相仿,因此能成为好友也不算奇怪。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凌操对于时局的关注热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