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实赶集、以及探店的视频内容都不算短,画面很多、细、节奏还有些慢。
  但是因为小迟不光拍,还会后期进行解说,以及各种小故事的配音,让画面看起来很有故事感,而且不枯燥。
  “凤凰社饭一般用糯米、粘米、野香蒿、腊肉做成,在集市、市场、古城里都有卖,一般是5~10元一份。”
  “最好吃的其实是底下这层锅巴,但是古城里一份份卖的基本都没有锅巴。这家店的社饭不一样,用最传统的柴火灶做,每一块底下都有厚厚锅巴……”
  “对于现代人来说,其实这种吃法稍微有些油,凤凰灶饭的锅巴得油多才好烧出来,跟鼎锅饭那种干锅巴不太一样……”
  “这边山多,以前的人要是从家里去别的地方,需要长时间走山路,可能吃完这顿,下顿就不晓得什么时候才能吃上,出门之前得吃饱才行。”
  “油水多的饭菜会更适合以前当地人的饮食,耐饿,基础调味会倾向重油重盐……”
  小迟不仅会进行普通的美食来源解说,说着说着还会开始描绘一些幻想画面。
  “以前的人粮食得来不易,别说下水内脏了,连血都是好东西。在肠衣里面灌上糯米和血,就是一道能长肉暖身体的荤菜。”
  “你们想啊,要是住在山里,一年到头忙活到过年时,屋里囤上这么一墙的腊肉、腊鱼、腊肠、还有堆满院子的坛子菜、晒干的粮食。”
  “等天气冷时,屋里围上一圈人,烧着火塘,将之前囤的食材洗切了做来吃……”
  说这些话时,她还会在视频上特意配上食材处理、烹饪过程,或是周边的景色图片,让人瞧着愈发觉得视频里的各式菜肴得来不易。
  更馋了。
  这次小迟的湘西系列都很长,凤凰篇虽然比张家界篇略短一些,却也长达29分钟。
  上半部分主要内容,基本都是当地土家族或是苗族本地做法的美食。
  下半部分,则是一些比较新的内容。
  说的是凤凰这座古城火起来之后才慢慢出现的,游客们、尤其是不吃辣的游客也有可能会喜欢的新店子。
  “以前我比较喜欢记录一些老店,总觉得本地老做法最有当地味道。但是这回我到凤凰之后病了,有一段时间胃不太好,所以到处找清淡的东西吃。”
  “发现这座城市好像也有另一面……”
  ……
  一部视频看完,贝雷特满足地吃饱了,拿着饭盒到茶水间洗碗去。
  她还挺喜欢小迟这次的新系列。
  如果说她的老作品,尤其是短一些的视频作品,更容易在搭乘公交地铁、或在碎片时间休息时偶然刷到看进去。
  那么她的新作品,就相当适合收藏起来慢慢看。
  而且是看完之后会让人牢牢记住这个人,并且想要将这个人的同类专栏作品一条不差全部看完的类型。
  很少见。
  不少美食博主的作品她都会跳着看,小迟以前的作品也一样。
  看封面感兴趣就看了,不感兴趣就不点进去。
  但如果小迟接下来的所有作品都保持这种质量。她会在每天的午餐时间一条不落地全部看完,哪怕封面完全空白。
  看完还要投币,点赞,再转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